出尘

chū chén [ chu chen]
繁体 出塵
注音 ㄔㄨ ㄔㄣˊ

词语释义

(动)①超出世俗之外:潇洒~。②佛教指脱离烦恼的尘世:~入净土。

词语解释

  1. 超出世俗。

    南朝 齐 孔稚珪 《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 韦庄 《题安定张使君》:“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寻声审听,泠然出尘幽韵。” 鲁迅 《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

  2. 佛教语。脱离烦恼的尘垢。

    《四十二章经》:“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3. 指出嫁。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不如削髮出尘,可无此虑。”

引证解释

⒈ 超出世俗。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絜,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
前蜀韦庄《题安定张使君》:“器度风标合出尘,桂宫何负一枝新。”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四:“寻声审听,泠然出尘幽韵。”
鲁迅《书信集·致陶亢德》:“大札与《人间世》两本,顷同时拜领,讽诵一过,诚令人有萧然出尘之想。”

⒉ 佛教语。脱离烦恼的尘垢。

《四十二章经》:“佛言人繫於妻子舍宅甚於牢狱;牢狱有散释之期,妻子无远离之念,情爱於色,岂惮驱驰?虽有虎口之患,心存甘伏,投泥自溺。故曰凡夫透得此门,出尘罗汉。”

⒊ 指出嫁。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六》:“不如削髮出尘,可无此虑。”

出尘的国语词典

超出尘俗。

出尘的网络释义

出尘

  • 道教思想,超出世俗,脱离烦恼的牵绊。超出尘俗。
  • 出尘造句

    眉心处点的三叶草状金钿给她简致出尘的韵味中又增添了几丝媚态。
    黄戈的声音还是那个少年的声音,但其中的那股气势,却早已判若云泥,此刻的他,仿佛是一柄刚刚出尘的盖世神兵,时时散发着无上之势,震慑世间生灵。
    飞雪纷纷扬扬,轻盈的身姿缓缓地从天飘落,一如清雅出尘的仙子,洁白的颜色掩去了一切的喧嚣,只剩一片宁静。
    吴振锋现为陕西省美术博物馆收藏研究部主任、陕西文史馆馆员,曾在全国第八届书法展获“全国奖”,擅古隶,书法风格清逸淡远,潇洒出尘。
    只见两个轻蒙面纱的女子缓缓走来,走在前方的女子身穿青衣倾国倾城却带着股冷冽的寒气,恭敬跟在身后的女子身穿蓝衣似水淡泊宁静却带着几分出尘不染的清丽气质。
    当年,老庵主故去,出尘真人以二十几岁的年纪独当一面,承接衣钵,并不仅仅因为她是庵主的唯一传人,也是因为她本身的天赋也是惊人的。
    倾国倾城、超凡出尘、丰姿绰约,众多美女,各具神韵,风华绝代!
    总之,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吧!美丽大方,出尘脱俗,秀气体贴善解人意……
    当下弹了一首《御风曲》,其声“冷冷然,有绝世出尘之意”。
    又是一日清晨,苏溪上起了一层薄薄的雾气,若是从空中向下俯视,整个镇子如同被一条白娟缠绕纠缠,配上周围连绵不绝的青翠山峦,还真有几分出尘之意。
    如果恒星的光谱已知,就可得出尘埃的反照率。
    两位出尘女子肩若削成,腰若约素,丰容靓饰,均身着浅蓝色长袍,体态轻盈,丰满撩人。
    远处传来阵阵蹄声,大路后面扬起一片沙尘,里面影影绰绰的显露出一群黑影,眨眼间,那群黑影便冲出尘土。
    曲径初开的狭窄,在出尘子一路地长驱直进下,纷纷退避,畅通无阻。
    身为一名太虚弟子,本该出尘不染俗世的他却纵横在各个势力之间,问鼎天下。
    一身素衣,肌肤有如冰雕玉琢,露在面具外面的线条美得不像话,乍一看那冰冷出尘的气质就像千年不化的雪峰上绽开的青莲。
    册内叶脉画采用重庆特产黄桷叶,有如熟宣染感,所成化作飘逸出尘,极尽中式水墨韵味。
    不食烟火,出尘地让人不忍多看一眼。
    说着又看向伸出援手的人,只见来者一身道袍,白发苍苍,面容祥和,手持一把和头发一样白的拂尘,不卑不亢的站在那里,很是有出尘的感觉。
    碧瓦朱甍、雕梁绣柱,犹如清新妙龄的青莲少女,身段精致而秀美,尽显出尘清丽之色。

    汉字详情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chén [chen]
    部首: 338
    笔画: 6
    五笔: IFF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FG
    四角: 901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说文》从三“鹿”,从“土”,表示鹿群行扬起尘土的意思。楷书简去重迭的部分,只保留一个“鹿”。现行简化字“尘”,也是一个从“小”从“土”的会意字。本义:尘土)

    (2) 同本义

    湫隘嚣尘。——《左传·昭公三年》。注:“土也。”

    尘埃也。——《庄子·逍遥游》

    而游于尘垢之外。——《庄子·齐物论》

    朱尘筵些。——《楚辞·招魂》

    满面尘灰烟火色。——唐· 白居易《卖炭翁》

    渭城朝雨浥轻尘。—— 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 又如:浮尘;降尘;灰尘(尘土);一尘不染;尘封(盖满灰尘);尘涓(尘埃与一滴水。比喻细微);尘芥(尘土与草芥。比喻无价值的东西);尘沙(因风飞扬的灰沙)

    (4) 喻庸俗肮脏或指庸俗肮脏的事物

    春不得避风尘。——晁错《论贵粟疏》

    惊尘蔽天。——马中锡《中山狼传》

    (5) 又如:尘陋(凡俗浅陋)

    (6) 尘世,人世间,俗间。又称:尘间;尘浊;尘市;尘域;尘堀;尘区;尘海 。如:红尘(旧称繁华的社会,也泛指人世间);尘凡(凡尘;尘世)

    (7) 踪迹;业迹 。如:步后尘;前尘(遗尘。从前的或从前经历的事)

    (8) 重量单位。十埃为“尘”

    (9) 姓

    动词

    (1) 蒙上灰尘,弄脏

    无将大车,祗自尘兮。——《诗·小雅·无将大车》

    (2) 又如:尘颜(尘容);尘黩(玷污);尘面(尘污的脸面);尘目

    谦词,有污尊目

    英文翻译

    dust, dirt, ashes, cinders

    方言集汇

    ◎ 粤语:can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chin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