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乎意料

chū hū yì liào [ chu hu yi liao]
注音 ㄔㄨ ㄏㄨ 一ˋ ㄌ一ㄠ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出乎意料 chūhū-yìliào

(1) 料想不到地

出乎意料,他没有被提名
这职位出乎意料地给了我
unexpectedly;out of the blue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毛泽东《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成语用法

出乎意料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指意想不到。

引证解释

⒈ 出于意料之外。

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三九:“象张裕民他们,也觉得出乎意料,过去虽然有过斗争大会,但那总不象今天这样的无秩序。”
吴晗《清华杂忆》:“奚老呢,身体不大好,老朋友劝他出去一下调理也好,出乎意料的是学校竟然不准。”
亦作“出乎预料”。 柯云路《三千万》八:“白莎轻微地一怔,她对丁猛的平淡反应出乎预料。”

出乎意料的国语词典

超出人们的料想之外。

如:「他的演艺事业正值如日中天之际,却突然宣布退出影坛,真是令人出乎意料!」

出乎意料的网络释义

出乎意料

  • 《出乎意料》是由王遵喜执导的电视剧,由冯远征、居文沛等主演。该影片主要介绍了36岁的马文革正处于生活中最倒霉的阶段。公司为重点建设项目做投标准备,故意挑窝窝囊囊的马文革负责看守标的,小人物马文革因此卷入了一场大阴谋。
  • 出乎意料 (汉语成语)

  • 出乎意料,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 。出处毛泽东《发刊词》:“准备对付可能的突然事变,使党和革命不在可能的突然事变中遭受出乎意料的损失。”
  • 出乎意料的翻译

    英语: beyond expectation (idiom)​; unexpected
    法语: inattendu, imprévu, inespéré, inopiné
    日语: 思(おも)いのほか,予想外(よそうがい)だ
    俄语: сверх всяких ожидáний

    出乎意料造句

    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是往往出乎意料。
    那些故事出乎意料的轰华绚烂。完全不似那天傍晚他的脸,沉在井中,夜色阑珊,没有和悲伤的瓜葛。
    女孩子长到了这个年纪,早已亭亭玉立,但令大家出乎意料的是,那天她在街上看见一个老板正在苛刻他的员工,而周边的围观群众却寥寥无几的去帮助他。她很气愤,与平时的她判若两人一般的,在众目睽睽之下为那个员工打抱不平,周围的人看见了此情此景,都为女孩鼓掌喝彩。
    出乎意料,格伦在聚会上自始至终没有喝酒。
    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失望和希望都折磨人,但希望折磨人的时间更长;心境可以平和,但不能归于死寂;生命太过短暂,今天放弃了明天不一定能得到;一个人幸运的前提,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多为别人着想,但要为自己而活。
    在我们工作的进程中,出乎意料的事层出不穷。
    这次物理竞赛,小丽竟出乎意料地取上了名次。
    我考的不好,可出乎意料的是,妈妈竟然做了一顿美味佳肴!用它来鼓励我。
    谁知道事情出乎意料,原以为能办成的事却因下暴雨而耽误了。
    这个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他呆若木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人生如天气,可预料,但往往出乎意料。
    会记得某个夏天,我们多么出乎意料的突然变成了大人。
    出乎意料的失败,粉碎性的挫败后依旧奋力前行。
    这有点出乎意料但我想如果价格合适的话我可以帮忙一下。
    莘莘学子们听到下面这则出乎意料的新闻后一定是喜上眉梢。
    出乎意料的是,贪污腐败成了企业家的秘密武器,非此就无法铤而走险获得成功。
    出乎意料,她安排的化妆舞会竟然会这样失败.
    作为后起之秀的韩国表现的吝啬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瑞士的小气却让人出乎意料。
    各具专长的山河仲武和子扬是有名的杀手组合,杀人如麻,但却各具出乎意料的可爱性格。
    基曼:我从没有想到自己会拥有今天这样的成功,我感到太出乎意料了。

    汉字详情

    chū [chu]
    部首: 219
    笔画: 5
    五笔: BMK
    五行:
    仓颉: UU
    四角: 22772

    详细解释

    动词

    (1) (象形。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之形。本义:长出)

    (2) 同本义

    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说文》。按,《说文》讲的“出”,其实是茁。

    句者毕出,萌者尽达。——《礼记·月令·季春》

    万物出乎震。——《易·说卦》

    (3) 引申为出入的“出”。出去,出来,与“入”相对

    诸侯出庙门俟。——《书·顾命》

    出自北门。——《诗·邶风·北门》

    我出我车。——《诗·小雅·出车》

    出车彭彭。

    群众既皆承命,相揖趋出。——《书·康王之诰》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列子·汤问》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4) 又如:出关;出塞;出城;出东门

    (5) 出现;显露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月出之光。——《诗·齐风·鸡鸣》

    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欧阳修《醉翁亭记》

    (6) 又如:出化(显现);出落(透露,显示;弄得,只落得);出日(日出之处);出出(连续出现的样子)

    (7) 生产;产生

    殚其地之出。——柳宗元《捕蛇者说》

    (8) 又如:出产(生产)

    (9) 高出;超出

    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韩愈《师说》

    (10) 又如:出人(超越别人);出服(出了五服。指出了规定的服丧范围);出尖(拔尖;强出头);出景(突出);出月(出了本月;下个月)

    (11) 使出;拿出;取出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陶渊明《桃花源记》

    贫者出力

    (12) 又如:出费(拿出费用);出分子(拿出若干钱来送礼);出捐(拿出)

    (13) 发出,发布

    出言有章。——《诗·小雅·都人士》

    (14) 又如:出案(张榜);出布告

    (15) 出版;张贴出 。如:出书;出期刊

    (16) 出仕 。如:出充(出任);出佐(出任地方辅佐之官)

    (17) 逃亡

    不能改而出圜土者。——《周礼·大司寇》。注:“谓逃亡也。”

    (18) 又如:出彀(逃出樊笼);出甲(指逃兵)

    (19) 出嫁 。如:出入(女子嫁人为出,未嫁为入);出门子(出嫁);出室(出嫁);出女(已嫁之女)

    (20) 发泄;发散 。如: 出火(发泄欲火);出宝(赌博的一种)

    (21) 出生;生育 。如:出胎(降生);出腹(出生);出幼(发育长大成人)

    (22) 驱逐 。如:出夫(被逐出的赘婿)

    (23) 遗弃;休弃 。如:出母(被父休弃的生母);出妻(休弃妻子);出妇(被丈夫休弃的妇女)

    (24) 清除;清扫 。如:出粪(清除粪秽以肥田)

    (25) 舍弃;除去;去掉 。如:出命(献出生命);出洁(清除)

    (26) 脱离;释放;开脱 。如:出山(指经 过深山修行后重返人世;比喻出来干事);出籍(脱离所属的名籍)

    (27) 卖出 。如:出笏(卖掉,出手);出著(出着。出手)

    (28) 指军队出动 。如:出卒(出兵,派出军队);出陈(出阵。出兵列阵应战);出旅(出兵,出军)

    (29) 杀,处决 。如:出人(杀人;处决犯人);出公事(处决犯人)

    (30) 开脱罪名 。如:出脱(从轻发落或免予处理);出活(开脱)

    (31) 经过,穿过 。 如:出边(渡越边境)

    (32) 发生 。如:出事(发生事故);出岔(发生意外,出差错)

    (33) 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如:想出;看出;打出;跑出;走出;冒出

    量词

    一个独立的剧目或节目 。如:一出《白蛇传》

    英文翻译

    go out, send out; stand; produce

    方言集汇

    ◎ 粤语:ceot1
    ◎ 客家话:[梅县腔] chut7 [宝安腔] cut7 [客英字典] chut7 [东莞腔] cut7 [沙头角腔] cut7 [客语拼音字汇] cud5 [海陆丰腔] chut7 [台湾四县腔] cut7 [陆丰腔] chut7
    ◎ 潮州话:cug4 (tshu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尺類脂A合去聲合口三等脂Achjyih/tcvihtɕʰwi
    [hu]
    部首: 103
    笔画: 5
    五笔: TUHK
    五行:
    仓颉: HFD
    四角: 20409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符号表示声音上扬,下面的符号表示舒气。“乎”是“呼”的本字。当“乎”借作语气词、介词用之后,就另造了一个从“口”的形声字“呼”。本义:吐气)

    (2) 同本义

    (3) “呼”的古字。呼唤;召唤 。如:乎号

    语词

    (1) 表示疑问或反诘

    汝识之乎?——苏轼《石钟山记》

    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近者大乎。——《列子·汤问》

    远者凉乎。

    汝多知乎。

    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断斯织乎。

    不亦精乎。

    (2) 相当于“吗”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可乎。——《列子·汤问》

    不闻藏书者乎。——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天下事有难易乎?——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学有难易乎。

    (3) 表示感叹语气或呼告

    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论语》

    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左传》

    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贤人乎,贤人乎!非质有其内,恶能用之哉?——《史记》

    有甚是者乎。——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天乎。——清· 袁枚《祭妹文》

    人乎。

    (4) 表示祈使或命令语气。相当于“啊”、“呀”

    勉速行乎!无重而罪!——《左传》

    (5) 表示推测语气

    宋其亡乎?幸而后败。——《左传》

    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得无苦贫乎。——明· 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三事》

    或能免乎。——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表示呼唤人的语气。相当于“啊”、“呀”

    参乎!吾道一以贯之。——《论语》

    (7) 表示商榷语气

    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以言取人乎,失之 宰予。——《韩非子》

    (8) 表示肯定语气

    故曰:“礼者,忠信之薄也,而乱之首乎。”——《韩非子》

    (9) 用在句中,表示稍作停顿,舒缓语气,引人注意下文。如:大家认识一致以后,于是乎就大干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斗志,一是斗胆

    介词

    (1) 于;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屈原《离骚》

    今虽死乎此。——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于;从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春秋”何以始乎隐?——《公羊·哀十四年》

    (3) 于;在 。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楚人生乎 楚,长乎 楚,而 楚言。——《吕览·用众》

    (4) 于;从 。介绍行为、动作发生的地点

    叫嚣乎东西。——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隳突乎南北。

    先率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战国策》

    (5) 于;因为;由于;在于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

    不动乎众人之非誉。——《荀子》

    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庄子》

    (6) 于;按照;根据 。介绍动作、行为遵循的准则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礼记》

    (7) 于,对。引进动作产生的对象

    吾尝疑乎是。——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后缀词

    (1) 单用或叠用在单音或叠音的形容词后面。如:许多新事物,确乎到处可见;我心里热乎乎的;他胖乎乎的

    (2) 用在动词或副词后面,构成新的动词或副词。如:他对这点事却不在乎;几乎人人都称赞他

    (3) 用在形容词后面,单独不能翻译

    宜乎众矣。——宋· 周敦颐《爱莲说》

    洸洸乎干城之具。——明· 刘基《卖柑者言》

    昂昂乎庙堂之器。

    巍巍乎可畏。

    赫赫乎可象。

    英文翻译

    interrogative or exclamatory final particle

    方言集汇

    ◎ 粤语:fu1 fu4 wu4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fu2 [沙头角腔] fu2 [东莞腔] fu2 [海陆丰腔] fu2 [台湾四县腔] fu2 [梅县腔] fu2 [陆丰腔] fu3 [客英字典] fu2 [宝安腔] fu2
    ◎ 潮州话:hu1 hu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一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戸吳平聲開口一等gho/huɣu
    [yi]
    部首: 907
    笔画: 13
    五笔: UJN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YTAP
    四角: 00336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

    thought, idea, opinion; think

    方言集汇

    ◎ 粤语:ji3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七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於記去聲開口三等ʔĭəqih/ioh
    liào [liao]
    部首: 407
    笔画: 10
    五笔: OUF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FDYJ
    四角: 9490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斗,从米,表示用斗量米。本义:称量)

    (2) 计数;计量;核计

    料,量也。从斗,米在其中,会意。——《说文》

    宣王料民于 太原。——《国语·晋语》。注:“数也。”

    楚师可料也。——《国语·楚语》

    夫古者不料民而知其多少。——《国语·周语上》

    (3) 又如:料校(计数检核);料民(计点人数);料数(计数);料算(估算)

    (4) 估量;揣度;料想

    捭之者,料其情也。——《鬼谷子·捭阖》

    不复料其虚实。——《资治通鉴》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史记·项羽本纪》

    大王自料,勇悍仁强,孰与项王?——《史记·淮阳侯列传》

    (5) 又如:料知(犹估计);料来(估计;料想);料量(估计,测度);料道(估计到,预料);料得(预测到;估计到);料敌(估量、判断敌情);料知(料想到);料然(料想);料莫(想来);料猜(猜测);料世(揣度时势)

    (6) 选择,挑选

    逊料得精兵八千余人。——《三国志·陆逊传》

    (7) 又如:料人(选择人才);料取(选取);料选(挑选;拣选);料择(选择);料拣(选择,拣择)

    (8) 安排,料理;管理

    料,理也。——《玉篇》

    比当料理。——《晋书·王徽之传》

    导后料检中书故事。——《晋书·周顗传》

    料检太祖巾箱。——《宋书·王僧绰传》

    琴童料持下晌午饭。——王实甫《西厢记》

    (9) 又如:料持(料理,安排;对付,收拾);料吏(指管理胥吏);料度机宜(料理事务);料实(清点,查实);料检(犹查点;清理);如:料视(照料);料高(看守;登高守望。是一种苦役)

    (10) 小看

    常言“海水不可斗量”,你休料我。——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

    (11) 丢,撂

    我何不把银子料在水里,也呼地的响一声?——《醒世恒言》

    (12) 敌,对付

    问众官:“你怎生料敌?”——《三国志平话》

    名词

    (1) 隋及唐宋时官吏于俸禄外所津贴的食料、口粮

    官优有禄料。——白居易《咏所乐》

    (2) 又如:料食(犹俸禄);料钱(唐宋旧制,官吏除俸禄外,有时另给食料或折钱发给,称料钱)

    (3) 材料;原料 。如:料子服(指毛料制成的衣服);料壶(料质的壶)

    (4) 供人畜食用或为植物提供营养的物品

    每月但(只)是纳草纳料的,有些常例钱。——《水浒传》

    (5) 又如:马料;饮料;肥料;草料;料袋(盛装牲口草料的口袋);料谷(饲养牲口的谷物);料槽(放置牲口食料的食槽)

    (6) 中国旧时一种人造的半透明物,以玛瑙、紫石英等为原料,可以用来仿造珠玉;也可抽成丝 。如:料丝(制作工艺品的一种丝状原料);料货(各种料制器物的总称)

    量词

    宗,番

    一连打了两料,打得宋江皮开肉绽,鲜血迸流。——《水浒传》

    英文翻译

    consider, conjecture; materials, ingredients

    方言集汇

    ◎ 粤语:liu2 liu6
    ◎ 客家话:[梅县腔] liau3 [陆丰腔] liau6 [客语拼音字汇] liau4 [海陆丰腔] liau6 [客英字典] liau5 [沙头角腔] liau5 [东莞腔] liau3 [台湾四县腔] liau5 [宝安腔] liau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三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落蕭平聲開口四等lieule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