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类

xiōng lèi [ xiong lei]
繁体 凶類
注音 ㄒㄩㄥ ㄌㄟˋ

词语释义

犹凶徒。

词语解释

  1. 犹凶徒。

    《晋书·张重华传》:“主簿 谢艾 ,兼资文武,明识兵略,若授以斧鉞,委以专征,必能折衝御侮,歼殄凶类。”

引证解释

⒈ 犹凶徒。

《晋书·张重华传》:“主簿谢艾,兼资文武,明识兵略,若授以斧鉞,委以专征,必能折衝御侮,歼殄凶类。”

凶类的网络释义

凶类

  • 凶类,读作xiōng lèi ,汉语词语,是指凶徒。
  • 汉字详情

    xiōng [xiong]
    部首: 219
    笔画: 4
    五笔: QBK
    五行:
    仓颉: UK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 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2) 同本义

    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说文》

    凶,咎也。——《尔雅》

    吉凶者,言乎其得也。——《易·系辞》

    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日月告凶。——《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

    “此孰吉孰凶?”——《楚辞·卜居》

    (3) 又如:凶兆(不祥的预兆);凶宿(凶星);吉凶未卜;凶星(不吉祥的星)

    (4) 凶恶可怕

    作凶事,为凶人。——《左传·昭公二年》

    顽凶不用。——《史记·五帝纪》

    向高坐者,故是凶物。——《世说新语·赏誉》

    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凶人(凶恶之人);凶凶(凶恶的样子);凶竖(凶恶的小人);凶焰(凶恶的气焰);凶豪(凶恶强横);凶惨(凶恶残酷)

    (6) 闹饥荒的,歉收的

    三谷不收谓之凶。——《墨子·七患》

    大札大凶。——《周礼·大司乐》

    凶荒杀礼。——《周礼·掌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孟子·梁惠王上》

    凶年免于死。

    (7) 又如:凶穰(歉岁与丰年);凶馑(灾荒、饥馑);凶乱(灾荒祸乱);凶俭(灾荒);凶歉(歉收,灾荒);凶灾(凶年灾荒)

    (8) 与死人有关,丧葬

    乡共吉凶礼乐之器。——《周礼·乡师》。注:“凶器,若族丧器者也。”

    (9) 又如:凶耗(死讯);凶肆(出售丧葬用品的商铺);凶具(棺材);凶疚(丧事的悲痛)

    (10) 厉害 。如:到外闹得凶,病势很凶

    形容词

    通“兇”。恐惧;骚动

    兇,扰恐也。——《说文》

    曹人兇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众兇惧。——《左传·定公十年》

    周处年少时,兇强侠气,为乡里所犯。——《世说新语·自新》

    敌人而凶,救败不暇,谁能退敌。——《国语·晋语一》

    名词

    (1) 杀人的行为,也指行凶的人

    把赃物行凶刀杖封了。——《水浒传》

    (2) 又如:凶徒(恶人;坏人);凶渠(恶人的首领)

    (3) 灾祸

    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诗·王风》

    (4) 又如:凶患,凶祸,凶事(灾祸);凶困(灾难);凶咎(灾殃);凶殃(灾祸)

    动词

    (1) 早死;夭亡

    六极: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2) 又如:凶夭(死丧夭亡);凶折(凶短折,凶短。短命);凶候(死亡的征兆)

    (3) 通“訩”。争讼,吵闹

    尧曰:“吁顽凶,不用。”——《史记·五帝本纪》。 张守节正义:“凶,讼也。言 丹朱心既顽嚣,又好争讼,不可用之。”

    (4) 死 。如:凶衰(死丧);凶终(不得善终)

    英文翻译

    culprit; murder; bad, sad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ung1 [东莞腔] hiung1 [梅县腔] h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陆丰腔] hiung1
    ◎ 潮州话:h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容平聲開口三等hyung/xivngxĭwoŋ
    lèi [lei]
    部首: 610
    笔画: 9
    五笔: ODU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FDK
    四角: 908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犬,頪( lèi)声。从“犬”,因犬种类最相似。本义:种类)

    (2) 同本义

    类,种类相似,惟犬最甚。——《说文》

    皆守株之类。——《韩非子·五蠹》

    无法者以类举。——《荀子·王制》

    壹统类。—《荀子·非十二子》

    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列子·仲尼》

    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孟子·梁惠王上》

    同类相从,同声相应,固天之理也。——《庄子·渔父》

    纸灰之类冒之。——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3) 又

    亦类此耳。

    梨栗枣柿之类。——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4) 又如:类考(学院的科考);类族(事物因习性相近而形成的类别);类神(迷信占卜名词。六壬课中十二个用来判别吉凶的“十二支神”的总称)

    (5) 族类

    吾三番擒之而不杀,诚欲服其心,不欲灭其类也。——《三国演义》

    (6) 事例;条例

    举类迩而见义远。——《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通“颣”。缺点,毛病

    民之生也,辟则愚,闭则类。——《管子·乘马》

    大者大类,小者则治。——《管子·地员》

    (8) 古祭名,祭天

    肆类于上帝,禋于六宗。——《书·尧典下》

    是类是妈祃,是致是附。——《诗·大雅·皇矣》

    动词

    (1) 相似;像

    遂入,杀孟阳于床。曰:“非君也,不类。”——《左传·庄公八年》

    不类前人。——《论衡·自纪》

    与张氏之吝书若不相类。—— 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2) 又

    令黄生贫类予,其借书亦类予。

    语类楚声。—— 明· 魏禧《大铁椎传》

    绝类弥勒。——明·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画虎不成反类犬

    (4) 类比;类推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墨子》

    (5) 又如:类推

    (6) 通“戾”。偏,不平

    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荀子·不苟》

    副词

    大抵;大都

    观古今文人,类不护细行。——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

    走卒类士服。——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英文翻译

    class, group, kind, category

    方言集汇

    ◎ 粤语:leoi6

    宋本广韵

    凶类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