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凶恶的小人。多指宦官。
《后汉书·窦武传》:“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晋书·武帝纪》:“制曰……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故 贾充 凶竖,怀姦志以拥权; 杨骏 豺狼,苞祸心以专辅。” 唐 沉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凶竖曾驱策,权豪岂易当。” 清 侯方域 《宦官论》:“今天子手除凶竖,明见万里矣,然窃以为未遑目睫也。”
凶险的小人。犹言恶贼。
唐 韩愈 《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蚊蚋蚁虫之聚,感兇竖喣濡饮食之惠。”《旧唐书·张镐传》:“﹝ 镐 ﹞手书密表奏曰:‘ 思明 兇竖,因逆窃位,兵强则众附,势夺则人离。’” 宋 王禹偁 《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格 苗 不待于七旬,围 蔡 止劳於九日,荡乎兇竖,公有力焉。”
引证解释
⒈ 凶恶的小人。多指宦官。
引《后汉书·窦武传》:“当是时,凶竖得志,士大夫皆丧其气矣。”
《晋书·武帝纪》:“制曰……况以新集易动之基,而无久安难拔之虑,故贾充凶竖,怀姦志以拥权; 杨骏豺狼,苞祸心以专辅。”
唐沉佺期《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凶竖曾驱策,权豪岂易当。”
清侯方域《宦官论》:“今天子手除凶竖,明见万里矣,然窃以为未遑目睫也。”
凶险的小人。犹言恶贼。 唐韩愈《与鄂州柳中丞书》之二:“蚊蚋蚁虫之聚,感兇竖喣濡饮食之惠。”
《旧唐书·张镐传》:“﹝镐﹞手书密表奏曰:‘ 思明兇竖,因逆窃位,兵强则众附,势夺则人离。’”
宋王禹偁《右卫上将军赠侍中宋公神道碑奉敕撰》:“格苗不待于七旬,围蔡止劳於九日,荡乎兇竖,公有力焉。”
凶竖的国语词典
凶恶的小人。
凶竖的网络释义
凶竖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
。“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2) 同本义
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说文》
凶,咎也。——《尔雅》
吉凶者,言乎其得也。——《易·系辞》
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日月告凶。——《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
“此孰吉孰凶?”——《楚辞·卜居》
(3) 又如:凶兆(不祥的预兆);凶宿(凶星);吉凶未卜;凶星(不吉祥的星)
(4) 凶恶可怕
作凶事,为凶人。——《左传·昭公二年》
顽凶不用。——《史记·五帝纪》
向高坐者,故是凶物。——《世说新语·赏誉》
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凶人(凶恶之人);凶凶(凶恶的样子);凶竖(凶恶的小人);凶焰(凶恶的气焰);凶豪(凶恶强横);凶惨(凶恶残酷)
(6) 闹饥荒的,歉收的
三谷不收谓之凶。——《墨子·七患》
大札大凶。——《周礼·大司乐》
凶荒杀礼。——《周礼·掌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孟子·梁惠王上》
凶年免于死。
(7) 又如:凶穰(歉岁与丰年);凶馑(灾荒、饥馑);凶乱(灾荒祸乱);凶俭(灾荒);凶歉(歉收,灾荒);凶灾(凶年灾荒)
(8) 与死人有关,丧葬
乡共吉凶礼乐之器。——《周礼·乡师》。注:“凶器,若族丧器者也。”
(9) 又如:凶耗(死讯);凶肆(出售丧葬用品的商铺);凶具(棺材);凶疚(丧事的悲痛)
(10) 厉害 。如:到外闹得凶,病势很凶
形容词
通“兇”。恐惧;骚动
兇,扰恐也。——《说文》
曹人兇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众兇惧。——《左传·定公十年》
周处年少时,兇强侠气,为乡里所犯。——《世说新语·自新》
敌人而凶,救败不暇,谁能退敌。——《国语·晋语一》
名词
(1) 杀人的行为,也指行凶的人
把赃物行凶刀杖封了。——《水浒传》
(2) 又如:凶徒(恶人;坏人);凶渠(恶人的首领)
(3) 灾祸
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诗·王风》
(4) 又如:凶患,凶祸,凶事(灾祸);凶困(灾难);凶咎(灾殃);凶殃(灾祸)
动词
(1) 早死;夭亡
六极: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2) 又如:凶夭(死丧夭亡);凶折(凶短折,凶短。短命);凶候(死亡的征兆)
(3) 通“訩”。争讼,吵闹
尧曰:“吁顽凶,不用。”——《史记·五帝本纪》。 张守节正义:“凶,讼也。言 丹朱心既顽嚣,又好争讼,不可用之。”
(4) 死 。如:凶衰(死丧);凶终(不得善终)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ung1 [东莞腔] hiung1 [梅县腔] h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陆丰腔] hiung1
◎ 潮州话:hio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胷 | 許容 | 曉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hyung/xivng | xĭwoŋ |
详细解释
动词
竖,竖立也。——《说文》
竖,立也。——《广雅》
槐树自拔倒竖。——《后汉书·灵帝纪》
(佛印)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明· 魏学洢《核舟记》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初竖执之,不可入。—— 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长竿入城》
又如:竖柜(一种直立的较高的柜子,前面开门,有的装有隔板或若干抽屉,多用来存放衣物等);竖一个目标来向它射击
形容词
(1) 纵。与“横”相反
緅色斜临,霞文横竖。——南朝· 梁简文帝《明月山铭》
(2) 又如:竖井
(3) 短小 。如:竖褐(贫民所穿的短窄粗衣)
名词
(1) 童仆
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 杨子之竖追之。——《列子·说符》
(2) 又如:竖人(童仆)
(3) 宫中供役使的小臣
晋侯之竖 头须。——《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4) 又如:竖臣(小臣);竖宦(宦官)
(5) 书法的直笔画,从上一直向下
努者,中心竖画也。——张绅《法书通释》
(6) 又如:王字是三横一竖
(7) 童子,未成年的人 。如:竖子(小子。含贬义);竖儿(小人)
(8) 古时对人的蔑称、贱称
骂曰:“竖儒,几败而公事!”——《史记·留侯世家》
(9) 又如:竖夫(低贱的人);竖儒(对知识分子的鄙称;没见识的儒生);竖褐(古代童仆或穷人所穿的粗布短衣)
(10) 对宦官的蔑称
阉竖恐终为其患。——范晔《后汉书》
(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