凶器

xiōng qì [ xiong qi]
繁体 兇器
注音 ㄒㄩㄥ ㄑ一ˋ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凶器 xiōngqì

(1) 兵器;丧葬用的器物。今多偏指行凶使用的器械

丧服凶器不入宫。——《周礼·天官》
lethal weapon;tool or weapon for criminal purpose

词语解释

  1. 丧葬所用的器物。

    《周礼·天官·阍人》:“丧服凶器不入宫。”《礼记·曲礼下》:“书方、衰、凶器,不以告,不入公门。” 孔颖达 疏:“凶器者,棺材及棺中服器也。” 唐 白行简 《李娃传》:“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其东肆车轝皆奇丽,殆不敌,唯哀挽劣焉。”《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一个好好的人家,乾乾浄浄的房屋,层层迭迭的都放了这等凶器,看了惨人。”

  2. 兵器。古人认为应该慎用。

    《国语·越语下》:“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后汉书·杜诗传》:“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唐 李白 《战城南》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宋 梅尧臣 《黄敏复尉新城》诗:“堂上千金子,捕以操凶器。”

  3. 指引起祸端的不祥之器。

    《庄子·人间世》:“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4. 行凶用的器具。

    《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凶器人证俱全,却不怕他不认了。”

  5. 指刀剑等利器。旧时视为不祥之物。后多指行凶的器械。

    《天雨花》第二二回:“算来姊姊是痴人,有心做了诗两首,赢些好物也相应,要这兇器何所用。” 沈从文 《新与旧》:“其余众人见凶器已得,不足畏惧,齐向庙中一拥而进。”

引证解释

⒈ 丧葬所用的器物。

《周礼·天官·阍人》:“丧服凶器不入宫。”
《礼记·曲礼下》:“书方、衰、凶器,不以告,不入公门。”
孔颖达疏:“凶器者,棺材及棺中服器也。”
唐白行简《李娃传》:“初,二肆之佣凶器者,互争胜负。其东肆车轝皆奇丽,殆不敌,唯哀挽劣焉。”
《醒世姻缘传》第三三回:“一个好好的人家,乾乾浄浄的房屋,层层迭迭的都放了这等凶器,看了惨人。”

⒉ 兵器。古人认为应该慎用。

《国语·越语下》:“夫勇者,逆德也;兵者,凶器也;争者,事之末也。”
《后汉书·杜诗传》:“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
唐李白《战城南》诗:“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宋梅尧臣《黄敏复尉新城》诗:“堂上千金子,捕以操凶器。”

⒊ 指引起祸端的不祥之器。

《庄子·人间世》:“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

⒋ 行凶用的器具。

《老残游记》第二十回:“凶器人证俱全,却不怕他不认了。”
指刀剑等利器。旧时视为不祥之物。后多指行凶的器械。 《天雨花》第二二回:“算来姊姊是痴人,有心做了诗两首,赢些好物也相应,要这兇器何所用。”
沈从文《新与旧》:“其余众人见凶器已得,不足畏惧,齐向庙中一拥而进。”

凶器的国语词典

丧葬用的物品。

凶器的网络释义

凶器

  • 凶器指的是凶杀与伤害案件中形成损伤的致伤物。凶器是凶杀与伤害案件中的重要物证,对认定罪犯能起重要的证据作用。常见的凶器有斧头、锤子、菜刀、棍棒、砖石和匕首等。古时泛指丧葬用的器物。《周礼·天官·阍人》:"丧服凶器不入宫。"兵器;丧葬用的器物。今多偏指行凶使用的器械。
  • 凶器造句

    爸爸胆量真大,敢和手持凶器的歹徒搏斗。
    幸亏那个公安人员眼明手快,一把将流氓手中的凶器夺下,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记忆是最危险的证据,沉默是最强大的指控,谎言是最关键的口供,冷漠是最残忍的帮凶,人心是最致命的凶器。
    罪当万死,罪当满门戳诛,还不快放下凶器。
    我一想三三年是甲午年,这小子属马,今天刚好是七号,子至午七数,甲逢庚为煞,他是子午相冲,寿短,常年拿着枪,与凶器在一起,事多阻逆。
    混元金斗这样的凶器,后来用做净桶,护佑众生;二十四颗定海珠打死仙人多名,最后化。
    谣言是成本最低的凶器,它只需要一个念头和一个舌头。
    面对歹徒,他临危不惧,并斩钉截铁地说,快放下你手中的凶器,束手就擒,经过一番激烈的较量,被劫持者最终安然无恙,得到解救。
    因为兵械是不祥的凶器,只能不得已时才用,恬淡不怒为上乘用兵的心境。
    两位施主,杀死恶兽功德无量,这白虎匕和紫霄剑已经被邪气沾染,贫僧要带走这两件凶器。
    第一,携带凶器抢夺转化为抢劫犯罪。
    号监室犯人杨某私藏凶器,准备越狱。
    梦幻之炎威能之大,一念之下就能制造无尽杀戮,堪称人间凶器。
    除了砷,被当做凶器的传统毒物还有很多,如番木鳖碱和氰化物,而在那些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传统毒物之外,更有大批潜在的致命毒物可供现代杀手选择。
    轻易言战者,往往不知战、不善战;擅战者,往往不知“兵者,凶器也,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的道理。
    圣王号兵为凶器,不得已而用之。
    中国的传统军事理论主张“义战”、“慎战”和“胜战”,强调为和平、为正义而战,强调“兵者,国之凶器也,不得已而用之”。
    太阿倒持,反伤其身!既是凶器,便是既可杀人也可丧身的玩意儿,这也是陈笥对自己的警告,不要以为手里有点兵权就可以阳奉阴违,不杀苏秦,你也离死期不远了!
    刀剑虽利,但并非凶器,端看握在谁人手里。汝可以用其杀人,也可用其保护所爱之人。
    当下合围而来的公役不下十人,都是淬体六七重以上的功夫,手里还拿着凶器,年纪都在二十开外。

    汉字详情

    xiōng [xiong]
    部首: 219
    笔画: 4
    五笔: QBK
    五行:
    仓颉: UK
    四角: 2277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指事。小篆字形,“凵”象地陷形,读 kǎn。“乂”表示这里可陷人。“兇”是会意字,从儿(人),在凶下。本义:不吉利)

    (2) 同本义

    凶,恶也。象地穿交陷其中也。——《说文》

    凶,咎也。——《尔雅》

    吉凶者,言乎其得也。——《易·系辞》

    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日月告凶。——《诗·小雅·十月之交》。笺:“告天下以凶亡之徵也。”

    “此孰吉孰凶?”——《楚辞·卜居》

    (3) 又如:凶兆(不祥的预兆);凶宿(凶星);吉凶未卜;凶星(不吉祥的星)

    (4) 凶恶可怕

    作凶事,为凶人。——《左传·昭公二年》

    顽凶不用。——《史记·五帝纪》

    向高坐者,故是凶物。——《世说新语·赏誉》

    除奸凶。——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凶人(凶恶之人);凶凶(凶恶的样子);凶竖(凶恶的小人);凶焰(凶恶的气焰);凶豪(凶恶强横);凶惨(凶恶残酷)

    (6) 闹饥荒的,歉收的

    三谷不收谓之凶。——《墨子·七患》

    大札大凶。——《周礼·大司乐》

    凶荒杀礼。——《周礼·掌客》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孟子·梁惠王上》

    凶年免于死。

    (7) 又如:凶穰(歉岁与丰年);凶馑(灾荒、饥馑);凶乱(灾荒祸乱);凶俭(灾荒);凶歉(歉收,灾荒);凶灾(凶年灾荒)

    (8) 与死人有关,丧葬

    乡共吉凶礼乐之器。——《周礼·乡师》。注:“凶器,若族丧器者也。”

    (9) 又如:凶耗(死讯);凶肆(出售丧葬用品的商铺);凶具(棺材);凶疚(丧事的悲痛)

    (10) 厉害 。如:到外闹得凶,病势很凶

    形容词

    通“兇”。恐惧;骚动

    兇,扰恐也。——《说文》

    曹人兇惧。——《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众兇惧。——《左传·定公十年》

    周处年少时,兇强侠气,为乡里所犯。——《世说新语·自新》

    敌人而凶,救败不暇,谁能退敌。——《国语·晋语一》

    名词

    (1) 杀人的行为,也指行凶的人

    把赃物行凶刀杖封了。——《水浒传》

    (2) 又如:凶徒(恶人;坏人);凶渠(恶人的首领)

    (3) 灾祸

    我生之后,逢此百凶,尚寐无聪。——《诗·王风》

    (4) 又如:凶患,凶祸,凶事(灾祸);凶困(灾难);凶咎(灾殃);凶殃(灾祸)

    动词

    (1) 早死;夭亡

    六极:一曰凶短折。——《书·洪范》

    (2) 又如:凶夭(死丧夭亡);凶折(凶短折,凶短。短命);凶候(死亡的征兆)

    (3) 通“訩”。争讼,吵闹

    尧曰:“吁顽凶,不用。”——《史记·五帝本纪》。 张守节正义:“凶,讼也。言 丹朱心既顽嚣,又好争讼,不可用之。”

    (4) 死 。如:凶衰(死丧);凶终(不得善终)

    英文翻译

    culprit; murder; bad, sad

    方言集汇

    ◎ 粤语:h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ung1 [东莞腔] hiung1 [梅县腔] h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陆丰腔] hiung1
    ◎ 潮州话:h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許容平聲開口三等hyung/xivngxĭwoŋ
    [qi]
    部首: 319
    笔画: 16
    五笔: KKD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RIKR
    四角: 66668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犬。《说文》:“象器之口,犬所以守之。”器物很多,用狗看守。本义:器具)

    (2) 同本义

    器,皿也。——《说文》。段注:“器乃凡器统称。”

    天下神器。——《老子》

    形乃谓之器。——《易·系辞》

    物周为器。——《周书·宝典》

    其贡器物。——《周礼·大行人》

    夫冰炭不同器而久。——《韩非子·显学》

    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韩非子·十过》

    守圉之器。——《墨子·公输》

    肖于器邪。——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尽一器。——清· 周容《芋老人传》

    器贡(宗庙的器具。九贡之一);器车(器指银瓮丹甑等,车指山车之类。都在太平盛世出现,故象征祥瑞);器小(容器狭小)器备(器物,器具)

    (3) 泛指用具 。如:银器;锡器;漆器;玉器;器直(木工用的曲尺);器玩(玩具,供玩赏的器物);器仗(亦作“器杖”。武器总称;指帝王所用的仪仗器具)

    (4) 器官 。如:细胞器;生殖器;泌尿器

    (5) 度量;胸怀 。如:器识(器度和见识);器小(器局狭隘);器行(器量品行);器怀(胸怀;度量);器宇(指人的胸襟和度量)

    (6) 才能

    庙堂之器。——明· 刘基《卖柑者言》

    器能(器量才能);器分(人所具有的资质和才能);器志(才识和志向);器尚(才具,节操)

    (7) 人才

    大器晚成。——《老子》

    先自治而后治人之称大器。——《法言·先知》

    动词

    重视

    先主器之——《三国志·诸葛亮传》

    朝廷器之。——《后汉书》

    器任(重视任用);器待(谓器重而礼遇之);器爱(器重而爱护);器遇(器重而厚待)

    英文翻译

    receptacle, vessel; instrument

    方言集汇

    ◎ 粤语:hei3
    ◎ 客家话:[海陆丰腔] hi5 ki5 [客语拼音字汇] hi4 [沙头角腔] hi5 [东莞腔] hi5 [梅县腔] hi5 [台湾四县腔] hi5 ki5 [客英字典] hi5 ki5 [宝安腔] hi5 [陆丰腔] hi5
    ◎ 潮州话:k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六至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去冀脂B開去聲開口三等脂Bkhiih/qyhkʰ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