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迟

líng chí [ ling chi]
繁体 凌遲
注音 ㄌ一ㄥˊ ㄔˊ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凌迟 língchí

(1) 零割碎剐的一种酷刑。亦称凌持

凌迟重辟
put to death by dismembering the body a feudal form of capital punishment

(2) 欺凌;欺负

bully

(3) 衰败,崩坏

堤防凌迟
decay;ruin

词语解释

  1. 斜平不陡。

    《韩诗外传》卷三:“夫一仞之墙,民不能踰;百仞之山,童子登而游焉,凌迟故也。”

  2. 衰败,败坏。

    《汉书·刑法志》:“今隄防凌迟,礼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此刑之所以蕃也。” 唐 陈子昂 《上军国利害事·牧宰》:“不以才能任职,所以天下凌迟。”《明史·孙玮传》:“法纪凌迟,人心瓦解。” 清 戴名世 《刘陂千庶诗序》:“而其变愈下,彼此訾謷,互起迭仆,凌迟至於今。”

  3. 封建时代一种残酷的死刑。又称“剐刑”。始于 五代 , 元 、 明 、 清 俱列入正条, 清 末始废。

    《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 陈氏 不合通同奸夫杀死亲夫,大逆不道,凌迟示众。” 元 关汉卿 《窦娥冤》第四折:“ 张驴儿 毒杀亲爷,姦佔寡妇,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 明 沉采 《千金记·延访》:“告元帅,拿这 李左车 ,不知是要粗凌迟碎凌迟他。”《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六千金买得凌迟罪,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鲁迅 《且介亭杂文·隔膜》:“运命大概很悲惨,不是凌迟,灭族,便是立刻杀头,或者‘斩监候’,也仍然活不出。”

  4. 折磨。

    《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牛头每日凌迟,狱卒终朝来拷。”

  5. 淩遲:1.衰退;衰败。

    晋 葛洪 《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贤士儒者,所宜共惜。”《梁书·侯景传》:“兼属 魏国 凌迟,外无勍敌,故能西取 华陵 ,北封 淮泗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兴之在陛下,其遂凌迟不振,亦在陛下。”

  6. 俗称剐刑。封建时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始于 五代 , 清 末始废。

    《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凌,一本作“ 凌 ”。 清 钱泳 《履园丛话·耆旧·香洲先生》:“忽命舆大搜 张 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与格伤合,遂定以凌迟详报。”《清史稿·诸王传六·允禩》:“ 张明德 坐凌迟处死。”

引证解释

⒈ 斜平不陡。

《韩诗外传》卷三:“夫一仞之墙,民不能踰;百仞之山,童子登而游焉,凌迟故也。”

⒉ 衰败,败坏。

《汉书·刑法志》:“今隄防凌迟,礼制未立;死刑过制,生刑易犯……此刑之所以蕃也。”
唐陈子昂《上军国利害事·牧宰》:“不以才能任职,所以天下凌迟。”
《明史·孙玮传》:“法纪凌迟,人心瓦解。”
清戴名世《刘陂千庶诗序》:“而其变愈下,彼此訾謷,互起迭仆,凌迟至於今。”

⒊ 封建时代一种残酷的死刑。又称“剐刑”。始于五代,元、明、清俱列入正条, 清末始废。

《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陈氏不合通同奸夫杀死亲夫,大逆不道,凌迟示众。”
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张驴儿毒杀亲爷,姦佔寡妇,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
明沉采《千金记·延访》:“告元帅,拿这李左车,不知是要粗凌迟碎凌迟他。”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六千金买得凌迟罪,一封书驱走丧门星。”
鲁迅《且介亭杂文·隔膜》:“运命大概很悲惨,不是凌迟,灭族,便是立刻杀头,或者‘斩监候’,也仍然活不出。”
4. 折磨。 《敦煌变文集·目连缘起变文》:“牛头每日凌迟,狱卒终朝来拷。”

⒋ 淩遲:衰退;衰败。

晋葛洪《抱朴子·刺骄》:“道化凌迟,流遁遂往,贤士儒者,所宜共惜。”
《梁书·侯景传》:“兼属魏国凌迟,外无勍敌,故能西取华陵,北封淮泗。”
《续资治通鉴·宋高宗建炎三年》:“今日之事,反正而兴之在陛下,其遂凌迟不振,亦在陛下。”

⒌ 俗称剐刑。封建时代最残酷的一种死刑。始于五代,清末始废。

《宋史·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体,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
凌,一本作“凌”。 清钱泳《履园丛话·耆旧·香洲先生》:“忽命舆大搜张室,得木杵於牀下,血痕殷然,尺寸与格伤合,遂定以凌迟详报。”
《清史稿·诸王传六·允禩》:“张明德坐凌迟处死。”

凌迟的国语词典

一称古代的酷刑。历代行刑之法不一,但求使被杀之人极为痛苦的慢慢死去。有的先将犯人肢体斩断,后割咽喉处死;有的以刀剐头、脸,断手足,剖胸腹,再砍头。《宋史.卷一九九.刑法志一》:「凌迟者,先断其支骿,乃抉其吭,当时之极法也。」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合拟凌迟,押付市曹中,钉上木驴,剐一百二十刀处死。」也作「凌持」、「陵迟」。

凌迟的网络释义

凌迟 (汉语词语)

  • 凌迟也称陵迟,即民间所说的“千刀万剐”。凌迟刑最早出现在五代时期,正式定为刑名是在辽,此后,金、元、明、清都规定为法定刑,是最残忍的一种死刑。共需要用3357刀,并且要在最后一刀,也就是第3357刀,要将罪犯刺死,才能凌迟成功。
  • 凌迟造句

    凭借权势专横跋扈的人,要凌迟处死才让群众过瘾。
    凌迟常常还伴随着形式不尽相同的肢解,如,切割,撕扯,或者是用其他的方式卸下受刑人的四肢。
    明人年谱中有“凌迟例该三千六百刀”之说,但据历代笔记小说来看,实际的刀数从八刀、二十四刀,至于一百二十刀不等。
    看着同伴享受着凌迟的酷刑,布雷张开翅膀,不断的在斑蚊身边抖动,亮亮的金粉在天空漂浮,随着龙卷风的牵扯,倦鸟投林般的汇聚到风眼里。
    洪金重重地砸落在地上,只觉得胸腑无比的难受,简直要翻转过来,身上到处都凌迟一般的疼痛。
    忽然厌恶了他这种不明不白却又纠缠不清,斩首不过是伸头一刀的事,但他却要使用凌迟,何必如此残忍?墨未。
    凌迟不合法理,不该以血还血,即使罪犯脔割过别人;二、暴露犯人器官,妨碍教化;三、汉唐法典无凌迟,宋法也不该有。
    按理说,要结果一人,一下子足以,但他却以最快的速度整整劈刺了几十刀,直到将这个日军劈得面目全非,才让他断气,简直像凌迟一般。
    黄小仙儿:我知道,世上的某处,一定正在进行着更悲壮的生离死别,但是,此刻的我,一个人,四处皆是回忆,因而处处都在凌迟我,这样的极刑,更可怕。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民苦?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
    凌迟掉自己的心。凌迟掉自己的爱。凌迟掉对那个叫做孟古的男子最后的幻想和眷恋。
    天苍苍兮临下土,胡为不救万灵苦?万灵日夜相凌迟,饮气吞声死无语。
    她突然想笑,痛痛快快的笑,笑这人世黑暗苍凉,笑这红尘血色殷然,笑那群为这见鬼的东西争个你死我活的蠢蛋,不知道权欲如刀网,网住谁,谁被凌迟。天下归元。
    正是在复仇心态的驱使下,中国古代刑罚充满了血腥和残暴,五马分尸、炮烙之刑、凌迟腰斩等死刑,让一代又一代人在杀戮中强化了刑罚报应的心态。
    不远处,当日慕羽惨遭凌迟的刑台还巍然耸立,只是在慕羽死后,索格与北歆将“丰壤之花”。
    赵祯听汇报后非常恼火,批示今后主谋者一律处以凌迟,即民间俗称的“剐”。
    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小人握命,君子凌迟,白黑不别,大乱之征也。
    我们不肯甘于平淡,不肯知晓恩情,我们为生命演绎故事,再为故事配备情节,再为情节洒下眼泪,然后在步步凌迟的痛处中忍耐流年。凉月满天。
    廷议凌迟,改赐和珅狱中自尽。
    鳌拜强奏累日,最终将苏克萨哈以绞刑处死,其子查克旦被处凌迟,叔弟侄斩立决。

    汉字详情

    líng [ling]
    部首: 204
    笔画: 10
    五笔: UFW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MGCE
    四角: 3414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仌( bīng,冰,夌 líng)声。本义:冰)

    (2) 同本义

    涉江莫涉凌,得意须得朋。——孟郊《寒江吟》

    (3) 又如:凌冰(流水中的冰块);凌灾(因冰块堵塞河道导致河水泛滥);凌床(冰床);凌室(古代的藏冰室)

    (4) 冰室,冰库 。如:凌阴(冰室)

    (5) 姓

    动词

    (1) 积冰

    鱼矜鳞而并凌兮,鸟登木而失条。——《文选·张衡·思玄赋》

    (2) 凌驾;压倒

    凌冬不雕。——宋· 沈括《梦溪笔谈》

    凌出华林部。——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3) 又如:凌铄(压倒);凌砾(犹言压倒,超过);凌跨(超越);凌迈(超越);凌等(超越等级)

    (4) 欺侮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5) 又如:凌逼(欺凌压迫);凌藉(欺凌);凌折(欺压,折辱);凌尚(凌辱尊长);凌忽(欺辱,轻慢);凌虐(欺压,侵犯;虐待)

    (6) “凌”假借为“夌”。侵犯

    终刚强兮不可凌。——屈原《国殇》

    (7) 又如:凌圣(侵犯神灵);凌犯(侵犯;侵扰);凌折(侵犯);凌践(侵害摧残);凌踏(侵害摧残);凌突(侵犯;冲撞)

    (8) 升,登上(只有于有相当高度的地方)

    攻将凌其城。——《商君书·赏刑》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9) 又如:凌虚(升上天空);凌翥(高飞);凌励(同凌厉。凌空高飞);凌腾(上升,升腾)

    (10) 战栗

    虎豹之凌遽。——《汉书·扬雄传上》。注:“凌,战栗也。”

    (11) 奔驰 。如:凌澌(奔流的冰块);凌厉(奋迅前进,气势猛烈)

    (12) 迫近

    凌晨过骊山。——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13) 又如:凌晓(清晨);凌薄(迫近);凌摩(迫近,接近)

    (14) 乘,驾驭 。如:凌风(驾着风)

    (15) 越过,渡过

    金舟不能凌阳侯之波。——葛洪《抱朴子》

    形容词

    (1) 寒 。如:凌冬(寒冬);凌冽(寒冷);凌兢(寒冷的地方);凌凌(严肃;可敬畏的样子;寒冷的样子)

    (2) 杂乱

    风入春松正凌乱。——元稹《五弦弹》

    (3) 又如:凌乱(杂乱而没有次序)

    英文翻译

    pure; virtuous; insult; maltreat

    方言集汇

    ◎ 粤语:ling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lin2 [台湾四县腔] lin2 [客语拼音字汇] lin2 [东莞腔] lin2 [梅县腔] lin2 [海陆丰腔] lin2 [宝安腔] lin2 [陆丰腔] lin3
    ◎ 潮州话:lêng5 (lê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六蒸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力膺平聲開口三等ling/lionglĭəŋ
    chí [chi]
    部首: 306
    笔画: 7
    五笔: NYPI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YSO
    四角: 3730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本义:慢慢走)

    (2) 同本义。泛指慢

    迟,徐行也。——《说文》

    迟,缓也。——《广雅》

    废彻不迟。——《诗·小雅·楚茨》

    行道迟迟。——《诗·邶风·谷风》

    迟归有待。——《易·归妹》

    陵迟故也。——《荀子·宥坐》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3) 又如:迟徐(缓慢);迟滞(缓慢阻滞)

    (4) 迟钝;反应慢,不灵敏

    料事同而迟速不同。——魏源《默觚下》

    周少言重迟。——《汉书·杜周传》。注:“谓性非敏速也。”

    (5) 迟疑;犹豫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唐·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

    (6) 晚

    迟,晚也。——《广雅》

    汤降不迟。——《诗·商颂·长发》

    (7) 又如:他来迟了;迟疾(太晚,耽搁太久)

    (8) 早 。如:迟旦(黎明,清晨);迟明(黎明,清晨)

    (9) 长久

    昭假迟迟。——《诗·商颂·长发》

    (10) 又如:迟久(长久)

    英文翻译

    late, tardy; slow; delay

    方言集汇

    ◎ 粤语:ci4
    ◎ 潮州话:ci5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