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况

zhǔn kuàng [ zhun kuang]
繁体 准況
注音 ㄓㄨㄣˇ ㄎㄨㄤˋ

词语释义

1.亦作"准况"。 2.据此推断。

词语解释

  1. 见“ 准况 ”。

  2. 亦作“ 准况 ”。据此推断。

    汉 王充 《论衡·骨相》:“以尺书所载,世所共见,准况古今,不闻者必众多非一,皆有其实。”一本作“ 准况 ”。 汉 王充 《论衡·商虫》:“藏宿麦之种,烈日乾暴,投於燥器,则虫不生;如不乾暴,闸喋之虫,生如云烟,以虫闸喋,准况众虫,温湿所生明矣。”

引证解释

⒈ 见“准况”。亦作“准况”。据此推断。

汉王充《论衡·骨相》:“以尺书所载,世所共见,准况古今,不闻者必众多非一,皆有其实。”
一本作“准况”。 汉王充《论衡·商虫》:“藏宿麦之种,烈日乾暴,投於燥器,则虫不生;如不乾暴,闸喋之虫,生如云烟,以虫闸喋,准况众虫,温湿所生明矣。”

准况的网络释义

准况

  • 准况,是汉语词汇,解释为据此推断。
  • 汉字详情

    zhǔn [zhun]
    部首: 204
    笔画: 10
    五笔: UWY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IMOG
    四角: 30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准本为凖的俗字,现为凖的简化字。但在未简化前,准习用的意义,与凖字有别)

    (2) 公文用语 。始于唐·五代 (1) 表示允许,认可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3) 又如:批准;照准;准如所请 (2) 引申为比照,作某类事物看待。如:准前例办理;准平原;准尉 (3) 表示依据、根据。如:准某部函

    (4) 决定,必定 。公文用语。如:准于某日起程

    这准是使猛了劲,岔了气了。——《儿女英雄传》

    (5) 折充;抵充

    连身上外盖衣服,脱下准了店钱。——《醒世恒言》

    新旧钱暂兼行,新钱千准银一两,旧钱准七钱。——《清史稿》

    我有心看上她,与我家做个媳妇,就准了这四十两银子;岂不两得其便。——《窦娥冤》

    (6) 又如:准价(折价);可准(可以抵偿);准算(折算;抵帐)

    形容词

    (1) (形声。从水,隼( sǔn)声。本义:平,不倾斜)

    (2) 同本义(取义于水平,侧重于平稳)

    凖,平也。——《说文》。字亦俗作准。段玉裁注:“谓水之平也。天下莫平于水,水平谓之凖”

    推而放诸东海而凖。——《礼记·祭义》。注:“犹平也。”

    (3) 亦指其他物体的平

    輈注则利凖,利凖则久,和则安。——《周礼·考工记》

    (4) 又如:准望(测绘地图的方法之一)

    (5) 准确 。如:不知准不准;投篮准;打得准;猜得准;准成(准星;准确可靠);准当(准确恰当);那准不对;没准儿

    (6) 轻重相当;均等

    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系辞》

    幸少从女言,得厚息,略相准。——《聊斋志异》

    名词

    (1) 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

    凖者,所以揆平取正也。——《汉书·律历志上》

    (2) 又如:准平(测量平面的仪器)

    (3) 标准;法则

    礼者,节之凖也。——《荀子·致士》

    (4) 又如:准式,准格(标准,准则);准限(标准)

    (5) 箭靶,靶子。通“埻”

    我有平肩舆,前途犹准的。——杜甫《郑典设自施州归》

    (6) 又如:准的(箭靶;标准;准则);准执(箭靶);准鹄(即正鹄。箭靶。引申为目标);准式(标准;楷模);准格(犹言标准、规格)

    (7) 鼻子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李白《梁甫吟》

    (8) 姓

    动词

    (1) 允许;批准 。 唐、 宋以来公文上许可的批语,俗作“准”

    乃于战所,准当时兵士,人种树一株,以旌武功。——《周书·文帝纪下》

    我要放他,你又苦苦的不准。——《儿女英雄传》

    (2) 又如:准查记录;准行(准许;许可);准奏(君主批准臣属的奏章)

    (3) 料想;打算 。如:准拟(料想;打算);准承(料想;打算)

    (4) 仿效,效法

    始都乐寿,号 金城宫,备百官,准 开皇故事。——《新唐书》

    (5) 又如:准遵(遵循;依照);准据(依据);准拟(遵循;模仿)

    (6) 瞄准

    修胫者使之跖钁,强脊者使之负土,眇者使之准,伛者使之涂,各有所宜。——《淮南子》

    (7) 又如:准度(测量,衡量);准裁(衡量,裁定);准量(计量;估量)

    (8) 测量,度量

    轼始至 颖,遣吏以水平准之, 淮之涨水高于 新沟几一丈。——《宋史》

    (9) 揣测,揣度

    仁君处位而不安,大夫隐道而不言,群臣准上意而怀当。——《淮南子》

    (10) 按照,依照

    若体规画圆,准方作矩,终为人之臣仆,乌尚得谓之诗哉。——《答章秀才论诗书》

    (11) 又如:准式(依照准则或样式);准律(依照法律);准据(依据)

    英文翻译

    approve, allow, permit; in accord

    方言集汇

    ◎ 粤语:zeon2
    ◎ 客家话:[宝安腔] zun3 [梅县腔] zhun3 [客语拼音字汇] zun3 [客英字典] zhun3 [东莞腔] zun3 [沙头角腔] zun3 [台湾四县腔] zun3 [海陆丰腔] zhun3 [陆丰腔] zhun3
    ◎ 潮州话:zung2 (tsúng 旧时:tsún)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七準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之尹上聲合口三等cjynx/tjviintɕĭuĕn
    kuàng [kuang]
    部首: 204
    笔画: 7
    五笔: UKQ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IMRHU
    四角: 36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水,兄声。本义:寒冷的水)

    (2) 同本义

    況,寒水也。——《说文》。段玉裁注:“未得其证。…古矧兄、比兄,皆用兄字;后乃用況字,后又改作况。”

    (3) 情形,景况(侧重于整个事物的概况)

    乱况斯削。——《诗·大雅·桑柔》

    客有问雁山游况者,聊以塞责,不足观也。—— 韩愈《雁山杂记》

    (4) 又如:况味(境况情味。有时专指境遇);闲况;状况;实况;战况;情况;盛况

    (5) 兄 。如:况老(方言。称哥哥);况汉(方言。称哥哥)

    (6) 姓

    动词

    (1) 比拟,比喻

    案火灭不能复燃以况之,死入不能复为鬼,明矣。——王充《论衡》

    (2) 又如:每下愈况

    (3) 光顾;访问

    足下不远千里,来况齐国。——《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4) 通“贶”。赐予

    成(盛)名况乎诸侯。——《荀子》

    北面拜况。——《礼记·聘礼》

    亦无况也。——《左传·僖公十五年》

    况使臣以大礼。——《国语·鲁语下》

    (5) 又如:况施

    连词

    (1)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何况”、“况且”

    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后汉书·列女传》

    况君前途尚可。——《世说新语·自新》

    况大国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资治通鉴》

    况流俗乎。(流俗:指一般人,世俗之人。)——清· 刘开《问说》

    况草野之无闻者欤。——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何况在乡间那些没有声名的人呢?草野,与“朝廷”相对,借指民间。闻,这里应读“ wèn”,声名,声誉)

    竹柏皆冻死,况彼无衣民!——白居易《村居苦寒》

    (3) 又如:况乃(何况;况且)

    〈副〉,更加

    仆夫况瘁。——《诗·小雅·出车》

    以众故,不敢爱亲,众况厚之。——《国语·晋语》

    又如:况瘁(益加劳瘁、憔悴);况复(更加)

    英文翻译

    condition, situation; furthermore

    方言集汇

    ◎ 粤语:fong3
    ◎ 客家话:[宝安腔] kong3 [客英字典] kwong3 kong5 [东莞腔] kong5 [梅县腔] kwong3 [陆丰腔] kong5 [海陆丰腔] kong3 [台湾四县腔] kong3 [沙头角腔] kong3
    ◎ 潮州话:kuang3 (khù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一漾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訪陽合去聲合口三等xĭwaŋhyangh/xvan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