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雨

dòng yǔ [ dong yu]
繁体 凍雨
注音 ㄉㄨㄥˋ ㄩˇ

词语释义

冻雨 dòngyǔ

(1) 以液态降落的雨,系与地面或暴露物体碰撞时冻结所致

sleet;freezing rain

词语解释

  1. 冷雨,寒雨。

    南朝 梁简文帝 《玄圃纳凉诗》:“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 唐 宋璟 《梅花赋》:“冻雨晚湿,夙露朝滋,又如 英 皇 泣於 九疑 。” 宋 苏轼 《游三游洞》诗:“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屨冻苍苔滑。” 清 黄景仁 《岁暮怀人》诗:“打窗冻雨翦灯风,拥鼻吟残地火红。” 茅盾 《虹》九:“彤云密布的长空此时洒下些轻轻飘飘的快要变成雪花的冻雨。冬的黑影已经在这里叩门了。”

  2. 涷雨,暴雨。冻、涷,《说文》本为两字,暴雨义应作“涷”,因两字形义相近,古籍刊本往往作“冻”。

    《淮南子·览冥训》:“若乃至於玄云之素朝,阴阳交争,降扶风,杂冻雨,扶摇而登之,威动天地,声震海内。” 高诱 注:“冻雨,暴雨也。” 唐 杜甫 《枯柟》诗:“冻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一本作“ 涷 ”。 宋 黄庭坚 《书磨崖碑后》诗:“断崖苍蘚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清 唐孙华 《喜雨》诗:“山云既楼起,冻雨旋盆倾,高下竝沾溉,溪壑皆渟泓。”

引证解释

⒈ 冷雨,寒雨。

南朝梁简文帝《玄圃纳凉诗》:“飞流如冻雨,夜月似秋霜。”
唐宋璟《梅花赋》:“冻雨晚湿,夙露朝滋,又如英皇泣於九疑。”
宋苏轼《游三游洞》诗:“冻雨霏霏半成雪,游人屨冻苍苔滑。”
清黄景仁《岁暮怀人》诗:“打窗冻雨翦灯风,拥鼻吟残地火红。”
茅盾《虹》九:“彤云密布的长空此时洒下些轻轻飘飘的快要变成雪花的冻雨。冬的黑影已经在这里叩门了。”

⒉ 涷雨,暴雨。冻、涷,《说文》本为两字,暴雨义应作“涷”,因两字形义相近,古籍刊本往往作“冻”。

《淮南子·览冥训》:“若乃至於玄云之素朝,阴阳交争,降扶风,杂冻雨,扶摇而登之,威动天地,声震海内。”
高诱注:“冻雨,暴雨也。”
唐杜甫《枯柟》诗:“冻雨落流胶,衝风夺佳气。”
一本作“涷”。 宋黄庭坚《书磨崖碑后》诗:“断崖苍蘚对立久,冻雨为洗前朝悲。”
清唐孙华《喜雨》诗:“山云既楼起,冻雨旋盆倾,高下竝沾溉,溪壑皆渟泓。”

冻雨的网络释义

冻雨

  • 冻雨是由冰水混合物组成,与温度低于0℃的物体碰撞立即冻结的降水,是初冬或冬末春初时节见到的一种灾害性天气。低于0℃的雨滴在温度略低于0℃的空气中能够保持过冷状态,其外观同一般雨滴相同,当它落到温度为0℃以下的物体上时,立刻冻结成外表光滑而透明的冰层,称为雨凇。严重的雨凇会压断树木、电线杆,使通讯、供电中止,妨碍公路和铁路交通,威胁飞机的飞行安全。
  • 冻雨造句

    渐渐地冻雨又有变成雪花的模样。
    树的叶子还没有落净。窗前的几棵法桐,几天前还枝叶葱茏。忽如一夜的冻雨,让仍然挂在枝头的叶子们一下子都变得有点枯卷。叶子们好像有些眷恋夏天翠绿的神韵,依然暗绿着,抓紧枝条,不愿飘然而去。
    贵州朋友用自己话解释下什么是冻雨啊?
    令飘风兮先驱使冻雨兮洒尘。
    另外,贵州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江西中北部、广西北部、安徽南部、浙江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冻雨。
    伊桐桐自信满满的气焰就象淋了一场冻雨,瞬刻,了无痕迹,丽容一会青一会白。
    如果温度达到零上,可能会下冻雨。
    飘风冻雨,聊窃比于先驱;车辙马迹,遂周行于天下。
    一场冻雨过后,乍暖还寒,商都县“十个全覆盖”项目工地却热闹非凡。
    中国天气网讯今天的北京天气成了大杂烩,雾霾未散,雨雪又起,且混杂着冰粒和冻雨,导致路面湿滑,加上能见度很差,对交通影响很大。
    天气预报说,新一波严冬天气星期四将为中国中部和南部带来更多降雪和冻雨。
    越秀区将及时与气象部门进行沟通,分别制订了冰冻雨雪极端天气、客流急增、交通滞运等各种应急预案,相应地做好有关应急物资准备。
    冻雨骤雪砺真情,一场抗击冰冻灾害的战斗在绥宁各地全面打响。
    据了解,此次受冻雨影响的主要是杨树、柳树和国槐,由于树木较大,枝干上的树叶茂盛,导致树冠上雨雪聚集多、结冰厚重,重量增加而出现折枝、劈叉。
    冻雨凝结在树枝上,反射着街灯发出的光。
    我们大多数在晚上工作,就在加拿大的郊区,捱着冻雨去拍摄,直到太阳出来为止。
    小镇,一场冻雨不期而至,噼噼啪啪倾倒,在酒吧前黑黝黝的街。

    汉字详情

    dòng [dong]
    部首: 204
    笔画: 7
    五笔: UAIY
    五行:
    仓颉: IMKD
    四角: 341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仌( bīng),东声。本义:结冰)

    (2) 同本义

    冻,仌也。——《说文》

    壮冰曰冻。——《风俗通》

    水始冰,地始冻。——《礼记·月令》

    风掣红旗冻不翻。——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 又如:冻柱(冻住);冻浦(结了冰的河川)

    (4) 受冻;感到寒冷

    夜冻寒。——《管子·五辅》

    人马冻死者相望。——《资治通鉴·唐纪》

    (5) 又如:冻草(使草受冻);冻树(寒霜凝结在树木上);冻笔(因寒冷而冻结的毛笔)

    名词

    (1) 厚冰

    冰解而冻释。——《管子·五行》

    (2) 又如:冻合(冰封);冻冻(冰);冻轮(冰轮);冻雪(冰雪)

    (3) 汁液或其他含水物质受冷而凝成的固体或半固体 。如:肉皮冻;鱼冻

    (4) 姓

    形容词

    (1) 寒冷,受冷或感到冷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唐·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2) 又如:冻刺刺(冻钦钦。冷得发颤的样子);冻冽(冰冷;极冷);冻剥剥(寒冷透凉地);小心冻着

    (3) 水晶般的,形容像冰一般晶莹润泽的

    石有数种,灯光冻石为最。——文彭《印章杂说》

    (4) 又如:冻珠;亦为冻石的简称;冻石(一种可制成印章或工艺品的石头);冻云(冬天下雪前凝聚的阴云)

    (5) 寒凉 。如:冻酒(寒凉的酒);冻泉(寒凉的泉水);冻醴(冷酒)

    英文翻译

    freeze; cold, congeal; jelly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dung3
    ◎ 潮州话:dong3 dang3

    宋本广韵

    yǔ,yù [yu]
    部首: 802
    笔画: 8
    五笔: FGH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
    仓颉: MLBY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雨,从云层中降向地面的水

    雨,濡物者也。——《管子·形势解》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荀子》

    (2) 又如:雨过天晴(像雨后晴空般的蓝色);雨打梨花(喻指零乱不堪的狼狈情景);雨打鸡(喻浑身湿淋淋的状态);雨毛(细雨);雨泣(泪流如雨)

    (3) 比喻朋友

    常时车马之客,旧,雨来;今,雨不来。——唐· 杜甫《秋述》

    (4) 比喻教导之言,教泽

    泽雨无偏,心田受润。——南朝梁· 简文帝《上大法颂表》

    (5) 譬喻密集 。如:雨矢(箭矢像雨一样落下。比喻密集);雨注(像雨一样下降。比喻密集)

    (6) 譬喻离散

    风流云散,一别如雨。——三国魏· 王粲《赠蔡子笃》

    (7) 又如:雨散云收(比喻离散);雨迹云踪(比喻男女旧情,已成往事);雨落不上天(比喻离异的夫妻,难再复合)

    (8) 另见

    动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下雨形。“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雨”的字都与“雨水”有关。本义:下雨)

    (2) 同本义

    雨,水从云下也。——《说文》

    密云不雨。——《易·小畜卦》

    (3) 又

    既雨既处。

    天雨墙坏。——《韩非子·说难》

    失时不雨,民且狼顾。——汉· 贾谊《论积贮疏》

    天雨雪。——《汉书·李广苏建传》

    恒雨少日。——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雨天(落雨的日子);雨前(下雨之前);雨淖(雨后道路泥泞难行);雨淫(久雨);雨打梨花(指暮春的景象。也用来比喻美人的迟暮);雨顺风调(风雨及时。比喻太平景象);雨化(比喻良好教育的实施,有如及时雨的化生万物)。又指大量粒子或物体的下落或洒下。如:花瓣雨

    (5) 天上降下

    他日,月宿毕,竟不雨。——《史记》

    (6) 又如:雨毛(天上降下兽毛);雨矢(箭矢像雨一样的落下。比喻密集);雨泗(比喻流泪)

    (7) 密集地射击或投掷

    烧答覆之,沙石雨之。——《墨子》

    (8) 另见

    英文翻译

    rain; rainy; KangXi radical 173

    方言集汇

    ◎ 粤语:jyu5 jyu6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海陆丰腔] ri3 [客语拼音字汇] yi3 [陆丰腔] ji3 [东莞腔] ji3 [宝安腔]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梅县腔] j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九麌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王矩上聲合口三等yox/hiuuĭ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