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又名葵菜、冬寒菜、蕲菜。葵的一种。叶肾形,稍皱缩。夏初开淡红色小花。嫩梢、嫩叶可作蔬菜。茎叶皆入药。
词语解释
又名葵菜、冬寒菜、蕲菜。葵的一种。叶肾形,稍皱缩。夏初开淡红色小花。嫩梢、嫩叶可作蔬菜。茎叶皆入药。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春鹅秋鶵,冬葵温韭。”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四:“人食冬葵为狗所啮,疮不差或致死。”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葵》:“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 清 吴其濬 《植物名实图考·蔬一·冬葵》:“冬葵,《本经》上品,为百菜之主, 江西 、 湖南 皆种之。”
引证解释
⒈ 又名葵菜、冬寒菜、蕲菜。葵的一种。叶肾形,稍皱缩。夏初开淡红色小花。嫩梢、嫩叶可作蔬菜。茎叶皆入药。
引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春鹅秋鶵,冬葵温韭。”
晋张华《博物志》卷四:“人食冬葵为狗所啮,疮不差或致死。”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五·葵》:“六七月种者为秋葵,八九月种者为冬葵。”
清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蔬一·冬葵》:“冬葵,《本经》上品,为百菜之主, 江西、湖南皆种之。”
冬葵的网络释义
冬葵 (植物)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冬冬声 ——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
◎ 潮州话:dang1 (t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冬 | 都宗 | 端 | 冬 | 平聲 | 冬 | 開口一等 | 冬 | 通 | tuung/tvng | tuo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艸,癸声。本义:植物名。指“冬葵”,古代主要的蔬菜。《说文》:“菜也。”也指“向日葵”)
(2) 蔬菜名。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腌制,称葵菹
葵,葵菜也。——《说文》
七月亨葵及菽。——《诗·豳风·七月》
夏用葵。——《仪礼·士虞礼记》
其实葵菹。——《周礼·醢人》
(3) 又如:葵倾(像葵花向日一样地倾慕);葵藿(葵花。比喻下级唯上级之命是从)
(4) 菊科草本植物 。有锦葵、蜀葵、秋葵、向日葵等
葵犹能卫其足。——《左传·成公十七年》
蔠葵蘩露。——《尔雅》
青青园中葵。——《乐府诗集·长歌行》
(5) 又如:葵心(葵花向日而倾,比喻向往思慕之心);葵心菊脑(葵心指葵实,菊脑指菊花)
动词
假借为“揆”。审度
葵,揆也。——《尔雅》
乐只君子,天子葵之。——《诗·小雅·采菽》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kui2 [宝安腔] kui2 [台湾四县腔] kui2 [客英字典] kwui2 [海陆丰腔] kui2 [东莞腔] kui2 [梅县腔] kwi2 [陆丰腔] kui3 [客语拼音字汇] kui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葵 | 渠隹 | 羣 | 脂A合 | 平聲 | 支 | 合口三等 | 止 | 脂A | gʰwi | gjyi/gv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