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ㄉㄨㄥ ㄍㄨ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冬季采集的香菇。
词语解释
冬季采集的香菇。
引证解释
⒈ 冬季采集的香菇。
冬菇的国语词典
泛指在冬季生产、采收的菇类。包括香菇、洋菇、草菇等。
如:「在台湾,香菇的产期为一年四季均有,但冬菇产量较少。」
冬菇的网络释义
冬菇
冬菇的翻译
英语:
grade of Shiitake mushroom (Lentinula edodes)
法语:
Lentinula edodes
冬菇造句
也许我可以推荐清炖冬菇和清汤。
荷叶饭是用鸡汤浸泡过的粘米来煮饭,熟后捞入鸡蛋皮、虾仁、冬菇、腊肠、烧鸭丝等多种馅料,最后再用鲜荷叶包起来,一起放入蒸炉中蒸。
清蒸武昌鱼”是选用鲜活的樊口团头鲂为主料,配以冬菇、冬笋、并用鸡清汤调味。
除了冬菇、汤圆、蚝豉、生菜等带有喜庆气氛的菜肴点选率高之外,几乎每一桌上,都能看到鸡鸭类的身影。
吃过这一大堆前菜之后,便吃火锅,入锅材料有毛蟹、黄芽白、冬菇、洋葱、粉丝、豆腐、年糕。
甜馅心是用熟火腿加白糖、蜂蜜、冬菇末等拌成甜馅。
这时已经是中午了,刚想去要个小灶,尚膳监首领太监曲松竟带着人亲自给送来了,打开食盒一瞧,有什锦虾球,宣威火腿,蜜饯烧蹄膀,煎酿鲜冬菇。
冬菇牛肉枸杞胡萝卜,炖一炉幸福的火锅,配上开心的可乐,兑上养颜的红酒,煮一锅快乐健康的八宝粥,祝亲爱的朋友,身体安康,冬至快乐!
将苦瓜去核切件,以沸水略烫,飞水。冬菇泡软,切条。鸡腿去皮切件以腌料略腌。
将冬菇、冬笋、烧肉、腊肠及葱切幼粒,虾米浸透剁烂。
生菜洗净,修剪成圆形;冬菇洗净,去蒂,切粒。
中医认为,金针菇为白蘑科真菌冬菇的籽实体,又叫冬菇、冬蘑、金钱菌。
主料为鲈鱼或其他淡水鱼,配料为火腿、冬菇、肥猪肉,笼蒸而成。
将海参、干贝、口蘑、冬菇、肥瘦肉、南荠、火腿等切成小丁,连同虾仁一起放进开水锅中汞后,加各种佐料后腌渍。
芋头去皮切粒,冬菇浸透切粒,虾米浸软。
不少人都爱吃菇类,尤其如鲜冬菇和金菇,更是吃火锅时必备的。
先将鲜冬菇、草菇及秀珍菇洗净沥乾,然后切片。
煲仔饭风味多达百余种,如腊味、冬菇滑鸡、猪肝、烧鸭、白切鸡等。
破酥包子是滇味面点中的传统小吃,是由低筋精白面粉、熟猪油、熟云腿、蜂肉丁、冬菇末等制成,包子造型比较简单,蒸制时用旺火一气呵成。
下油二汤匙,加调味及粉丝、冬菇、笋、木耳、银耳、面筋煮滚,埋芡即可。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冬冬声 ——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英文翻译
winter, 11th lunar month
方言集汇
◎ 粤语:dung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
◎ 潮州话:dang1 (tang)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
◎ 潮州话:dang1 (ta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二冬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冬 | 都宗 | 端 | 冬 | 平聲 | 冬 | 開口一等 | 冬 | 通 | tuung/tvng | tuo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