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冬烘
(1) 糊涂懵懂;迂腐浅陋。含讽刺意
词语解释
迂腐,浅陋。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误放》载: 唐 郑薫 主持考试,误认 颜标 为 鲁公 (颜真卿)的后代,将他取为状元。当时有无名氏作诗嘲讽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 颜标 作 鲁公 。” 宋 范成大 《冬日田园杂兴》诗之十:“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廻。” 金 王良臣 《送任李二生赴举》诗:“主司不是冬烘物,五色迷人莫浪忧。” 清 李渔 《巧团圆·伤离》:“那一日舟中分别,是我自己头脑冬烘,不曾讲得实话,貽害不小。”
见“ 冬烘先生 ”。
引证解释
⒈ 迂腐,浅陋。
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误放》载:唐郑薫主持考试,误认颜标为鲁公 (颜真卿)的后代,将他取为状元。当时有无名氏作诗嘲讽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
宋范成大《冬日田园杂兴》诗之十:“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钱买酒廻。”
金王良臣《送任李二生赴举》诗:“主司不是冬烘物,五色迷人莫浪忧。”
清李渔《巧团圆·伤离》:“那一日舟中分别,是我自己头脑冬烘,不曾讲得实话,貽害不小。”
⒉ 见“冬烘先生”。
冬烘的国语词典
糊涂、迂腐。唐郑薰主持考试,误以为颜标是鲁公(颜真卿)的后代,把他取为状元。当时有人作诗嘲笑:「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作鲁公。」见五代汉.王定保《唐摭言.卷八.误放》。后多用来嘲笑古代私塾老师,或不明事理、不识世务的书呆子。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诗:「长官头脑冬烘甚,乞汝青铜买酒回。」
冬烘的网络释义
冬烘
冬烘的翻译
近义词
冬烘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冬冬声 ——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
◎ 潮州话:dang1 (t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冬 | 都宗 | 端 | 冬 | 平聲 | 冬 | 開口一等 | 冬 | 通 | tuung/tvng | tuo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火,共声。本义:烧,焚烧)
(2) 同本义
烘,燎也。——《尔雅·释言》
卬烘于歁。——《诗·小雅·白华》
(3) 又如:烘眼(角膜炎之类的眼病,俗称“红眼”);烘焰(光焰);烘腾腾(火旺盛貌)
(4) 烤干;烤热 。如:烘火(烤火,向火取暖);烘咖啡豆;烘衣服;烘鸡
(5) 衬托;渲染 。如:烘晕(烘托)
(6) 映照 。如:烘明(通明);烘霁(霁光映照);烘晴(阳光映照晴空);烘影(映照成影)
(7) 用同“哄”。人同时发出声音 。如:烘堂(众人同时大笑);烘然(喧闹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fung1 fung2 | fung3 [海陆丰腔] fung6 fung2 [梅县腔] fung1 [台湾四县腔] fung5 fung2 [客语拼音字汇] fung1 [东莞腔] kung1 [客英字典] fung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洪 | 戸公 | 匣 | 東一 | 平聲 | 東 | 開口一等 | 東 | 通 | ghung/hung | ɣu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