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曹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工部的别称。 唐 元稹 《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裴公墓志铭》:“大凡公之行,孝爱友顺,显扬前人。冬曹 晋阳 ,竉备幽穸。而又勤尽让,不为竞争。”按,冬曹指其父工部尚书 裴郜 , 晋阳 指其母晋阳太君 王氏 。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补遗·佞倖·两六卿之进》:“ 河南 汤阴 人 李燧 者,歷官工部尚书,致仕归,其后 张永 西征还京过 汤阴 , 燧 敝衣破冠,而束上所赐玉带,跪迎於路, 永 惊曰:‘何至於是!’ 燧 因以情乞怜。 永 至京师吏部荐之,召復故官,再长冬曹,又十二年致仕归, 嘉靖 七年始卒。”
引证解释
⒈ 工部的别称。
引唐元稹《唐故福建等州都团练观察处置等使裴公墓志铭》:“大凡公之行,孝爱友顺,显扬前人。冬曹晋阳,竉备幽穸。而又勤尽让,不为竞争。”
按,冬曹指其父工部尚书裴郜,晋阳指其母晋阳太君王氏。明沉德符《野获编补遗·佞倖·两六卿之进》:“河南汤阴人李燧者,歷官工部尚书,致仕归,其后张永西征还京过汤阴,燧敝衣破冠,而束上所赐玉带,跪迎於路, 永惊曰:‘何至於是!’ 燧因以情乞怜。 永至京师吏部荐之,召復故官,再长冬曹,又十二年致仕归, 嘉靖七年始卒。”
冬曹的网络释义
冬曹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表示时序终了,已进入寒冷季节。四季中的第四季,即农历十月至十二月)
(2) 一年四季中秋春之间的季节,天文学上认为是从12月至3月,农历十月到十二月
冬,四时尽也。——《说文》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诗·邶风·谷风》
无冬无夏。——《诗·陈风·宛丘》
冬者,五谷成熟,物备礼成。——《后汉书·张纯传》
(3) 又如:冬暖夏凉;冬酿(冬季酿酒);冬温(冬天所害的一种热病);冬计(寒冬的生计)
(4) 冬月,阴历十一月的俗称
适冬(阴历十一月)之望日(十五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清· 林觉民《与妻书》
(5) 最后,终
诰诰作事,毋从我冬始。——《马王堆汉墓帛书》
冬冬声 ——形容敲门或敲鼓的声音。如:冬冬(形容敲门的声音)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dung1 [沙头角腔] dung1 [台湾四县腔] dung1 [客英字典] dung1 [陆丰腔] dung1 [梅县腔] dung1 [宝安腔] dung1 [客语拼音字汇] dung1 [东莞腔] dung1
◎ 潮州话:dang1 (ta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冬 | 都宗 | 端 | 冬 | 平聲 | 冬 | 開口一等 | 冬 | 通 | tuung/tvng | tuo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古代指诉讼的原告和被告。即两曹
两曹,今俗所谓原告被告也。——《说文》段玉裁注
(2) 古代分科办事的官署或部门
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资治通鉴》
(3) 又如:曹干(官署中的干事人员);曹掾(泛指一般官员);曹务(古代官署中分类所管理的事务);法曹(唐、宋地方司法机关)
(4) 管某事的官职 。如:曹主(机关负责人);曹郎(部曹。部属各司的官吏);曹官(属官)
(5) 双方;班;组
分曹并进。——《楚辞·招魂》。注:“偶也。”
率其曹偶。——《史记·黥布传》。索隐:“辈也。”
乃造其曹。——《诗·大雅·公刘》。传:“群也。”
(6) 辈,等于现代汉语中的“们”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
(7) 又如:尔曹(你们这些人);儿曹(孩子们)
(8) 古国名
(9) 西周的诸侯国
(10) 古西域国名
(11)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au2 co2 [陆丰腔] co3 [东莞腔] cau2 [台湾四县腔] co2 cau2 [客英字典] cau2 [宝安腔] cau2 [客语拼音字汇] cau2 co2 [海陆丰腔] co2 cau2
◎ 潮州话:cau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曹 | 昨勞 | 從 | 豪 | 平聲 | 豪 | 開口一等 | 效 | 豪 | dzʰɑu | zau/dza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