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庐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墓旁守丧者住的小草房。
《汉书·游侠传·原涉》:“及 涉 父死,让还 南阳 賻送,行丧冢庐三年。”《后汉书·丁鸿传》:“﹝ 鸿 父 綝 卒﹞既葬,乃挂縗絰於冢庐而逃去。”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五:“后面崔嵬者, 桓公 旧冢庐。”
引证解释
⒈ 墓旁守丧者住的小草房。
引《汉书·游侠传·原涉》:“及涉父死,让还南阳賻送,行丧冢庐三年。”
《后汉书·丁鸿传》:“﹝鸿父綝卒﹞既葬,乃挂縗絰於冢庐而逃去。”
南朝宋鲍照《拟古》诗之五:“后面崔嵬者, 桓公旧冢庐。”
冢庐的网络释义
冢庐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宀(
),豖( )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2) 同本义
冢,高坟也。——《说文》
掌公墓之地。——《周礼·冢人》
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方言十三》
乃立冢土。——《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
项羽烧 秦宫室,掘 始皇帝冢。——《史记·高祖本纪》
其下两冢。——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野冢(荒郊野外的乱坟);疑冢(古代富贵之家所设的假坟,为的是与真坟相混,不让后人认出真坟);冢人(古代管理墓葬的官吏);冢土(墓土;又指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冢田(墓地);冢宅(坟墓,坟地);冢舍(墓旁守丧人的住所)
(4) 山顶
山顶,冢。——《尔雅》
华山冢也。——《山海经·西山经》。注:“冢者,神鬼之所居也。”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诗·小雅·十月之交》。郑玄注:“山顶曰冢。”
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元稹《蛮子朝》
形容词
(1) 大的;地位高的
冢,大也。——《尔雅》
冢者,大也。——《白虎通》
我友邦冢君。——《书·牧誓》
乃立天官冢宰。——《周礼》
王乃召冢卿。——《周书·大匡》
冢子则太牢。——《礼记·内则》
(2) 又如:冢臣(大臣;朝廷重臣);冢司(宰相的别称);冢祀(古代天子在宗庙里举行的大祭礼);冢卿(上卿,孤卿);冢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
(3) 嫡生的。正宗的,不是旁支的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白居易《答四皓庙》
(4) 又如:冢嫡(嫡长子);冢子(长子);冢息(长子);冢孙(嫡长孙);冢妇(嫡长子之妻)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chung3 [宝安腔] cung3 [客英字典] chung3 [台湾四县腔] cung3 [海陆丰腔] chung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3
◎ 潮州话:胎翁2(统),tong2 (thóng)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冢 | 知隴 | 知 | 鍾 | 上聲 | 腫 | 開口三等 | 鍾 | 通 | tryungx/tivnk | ţĭwo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广(
),廬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特指田中看守庄稼的小屋)(2) 同本义
庐,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说文》
庐,舍也。——《广雅》
余二十亩,以为庐舍。——《汉书·食货志》。注:“田中屋也。”
庐井有伍。——《左传·襄公三十年》
中田有庐,疆场有瓜。——《诗·小雅·信南山》
(3) 亦泛指简陋居室
屋室庐庾。——《荀子·正名》。注:“草屋也。”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晋· 陶潜《读山海经诗》之一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
南阳诸葛庐。—— 唐· 刘禹锡《陋室铭》
或黔其庐。——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竭其庐之入。——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焚汝庐。——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造庐访成。——《聊斋志异·促织》
(4) 又如:庐舍(田舍;茅屋);庐落(庐舍院落);庐舍丘墟(家业败落);庐井(房舍田园);庐宇(房屋)
(5) 古代沿途迎候宾客的房舍
凡国野之道,十里有庐,庐有饮食。——《周礼·地官》
(6) 古人为守丧而构筑在墓旁的小屋 。如:庐厂(临时用的丧棚);庐寝(古人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
(7) 古代官员值宿所住的房舍
君厌承明之庐。——《汉书·严助传》。注:“直宿所止曰庐。”
(8) 又如:庐帐(以帐幕作居室;帐篷);庐徼(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
(9) 古州名 。故址在今安徽省合肥市一带
(10) 通“籚”。矛戟等兵器的柄
粤无镈, 燕无函, 秦无庐。——《周礼·考工记·总序》
(11) 又如:庐器(古代戈属兵器的柄);庐人(造戈矛之柄的工匠)
动词
寄住
京师之野,于时处处,于时庐旅。——《诗·大雅·公刘》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lu2 [客英字典] lu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