冢宰

zhǒng zǎi [ zhong zai]
注音 ㄓㄨㄥˇ ㄗㄞˇ

词语释义

1.周官名。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 2.称吏部尚书为冢宰。

词语解释

  1. 周 官名。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

    《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孔 传:“天官卿称太宰,主国政治,统理百官,均平四海之内。”《诗·大雅·云汉》:“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朱熹 集传:“冢宰,又众长之长也。”

  2. 称吏部尚书为冢宰。

    《明史·职官志一》:“﹝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 清 侯方域 《太常公家传》:“ 攀龙 后为都御史,言之冢宰 赵南星 ,即家起公为太僕卿。”

引证解释

⒈ 周官名。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

《书·周官》:“冢宰掌邦治,统百官,均四海。”
孔传:“天官卿称太宰,主国政治,统理百官,均平四海之内。”
《诗·大雅·云汉》:“鞫哉庶正,疚哉冢宰。”
朱熹集传:“冢宰,又众长之长也。”

⒉ 称吏部尚书为冢宰。

《明史·职官志一》:“﹝吏部﹞尚书掌天下官吏选授、封勋、考课之政令,以甄别人才,赞天子治。盖古冢宰之职,视五部为特重。”
清侯方域《太常公家传》:“攀龙后为都御史,言之冢宰赵南星,即家起公为太僕卿。”

冢宰的国语词典

职官名。周制,为百官之长,六卿之首。

冢宰的网络释义

冢宰

  • 冢宰,汉语词汇。
  • 拼音:zhǒng zǎi
  • 释义:1、官名。即太宰。殷商置,位次三公,为六卿之首。太宰原为掌管王家财务及宫内事务的官。周武王死时,成王年少,周公曾以冢宰之职摄政。
  • 2、称吏部尚书为冢宰。
  • 汉字详情

    zhǒng [zhong]
    部首: 218
    笔画: 10
    五笔: PEYU
    五行:
    仓颉: BMSO
    四角: 3723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宀( ),豖( chù)声。冖,表地覆盖。将死者覆盖于墓中,故从冖。本义:高而大的坟)

    (2) 同本义

    冢,高坟也。——《说文》

    掌公墓之地。——《周礼·冢人》

    冢,秦晋之间或谓之陇。——《方言十三》

    乃立冢土。——《诗·大雅·緜》。传:“大社也。”即祭土神的高大土坛。

    项羽烧 秦宫室,掘 始皇帝冢。——《史记·高祖本纪》

    其下两冢。——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野冢(荒郊野外的乱坟);疑冢(古代富贵之家所设的假坟,为的是与真坟相混,不让后人认出真坟);冢人(古代管理墓葬的官吏);冢土(墓土;又指大社,天子祭神的地方);冢田(墓地);冢宅(坟墓,坟地);冢舍(墓旁守丧人的住所)

    (4) 山顶

    山顶,冢。——《尔雅》

    华山冢也。——《山海经·西山经》。注:“冢者,神鬼之所居也。”

    百川沸腾,山冢崒崩。——《诗·小雅·十月之交》。郑玄注:“山顶曰冢。”

    夜防抄盗保深山,朝望烟尘上高冢。——元稹《蛮子朝》

    形容词

    (1) 大的;地位高的

    冢,大也。——《尔雅》

    冢者,大也。——《白虎通》

    我友邦冢君。——《书·牧誓》

    乃立天官冢宰。——《周礼》

    王乃召冢卿。——《周书·大匡》

    冢子则太牢。——《礼记·内则》

    (2) 又如:冢臣(大臣;朝廷重臣);冢司(宰相的别称);冢祀(古代天子在宗庙里举行的大祭礼);冢卿(上卿,孤卿);冢君(大君,对列国君主的敬称)

    (3) 嫡生的。正宗的,不是旁支的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白居易《答四皓庙》

    (4) 又如:冢嫡(嫡长子);冢子(长子);冢息(长子);冢孙(嫡长孙);冢妇(嫡长子之妻)

    英文翻译

    burial mound, mausoleum; grand

    方言集汇

    ◎ 粤语:cung2
    ◎ 客家话:[梅县腔] chung3 [宝安腔] cung3 [客英字典] chung3 [台湾四县腔] cung3 [海陆丰腔] chung3 [客语拼音字汇] cung3
    ◎ 潮州话:胎翁2(统),tong2 (thóng)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知隴上聲開口三等tryungx/tivnkţĭwoŋ
    zǎi [zai]
    部首: 322
    笔画: 10
    五笔: PU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JYTJ
    四角: 30401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宀( mián),从辛。“宀”表屋子。辛,奴隶,罪人。本义:充当家奴的罪人)

    (2) 同本义

    宰,罪人在屋下执事者。——《说文》

    (3) 一说古代贵族家中的管家或奴隶总管

    宰右执镫,左执盖。——《仪礼》。郑玄注:“宰谓太宰,宰夫之长也。”

    (4) 一说宰为手工业奴隶

    (5) 古代官吏的通称

    宰者,官也。——《周礼·目录》

    乃立天官冢宰。——《周礼·序官》

    宰命司马戒众介。——《仪礼·聘礼》。注:“上卿贰君事者也。诸侯谓司徒为宰。”按,凡周官宰夫,仪礼大射仪宰胥,左襄廿六传宰旅,哀三传宰人,皆谓太宰之属,吏也。

    宰者何?官也。——《公羊传》

    宰严限追比。——《聊斋志异·促织》

    翼日进宰。

    宰见其小。

    宰以卓异闻。

    (6) 又如:宰人(周代冢宰的属官。后泛指官员;掌管膳食之官);宰夫(周代天官冢宰的属官);宰夫衙(太平天国主管屠宰的官署名)

    (7) 古官名。辅佐国君执政的百官之长

    天子之宰,通于四海。——《谷梁传·僖公九年》

    (8) 又如:宰士(宰相的属官);宰臣(帝王的重臣;宰相);宰府(宰相办公之所);宰柄(宰相的权柄);宰牧(宰相与州牧的并称)

    (9) 屠宰者;厨工

    凡为人臣者,犹炮宰和五味而进之君。——《韩非子·难二》

    平为宰,分肉食甚均。——《史记·陈丞相世家》

    (10) 冢,坟墓

    若尔之年者,宰上之木拱矣。——《公羊传》

    (11) 又如:宰木(坟墓上的树木);宰隧(墓道);宰树(坟墓上的树木)

    (12) 姓

    动词

    (1) 宰杀牲畜并割肉

    烹羊宰牛且为乐。——李白《将进酒》

    宰肉不平而斗。——《唐书·邓处纳传》

    (2) 又如:宰夫(宰人。屠宰者;厨工);宰生(屠夫);宰猪;宰鸡;杀猪宰羊

    (3) 分割疆土;主宰

    因利乘便,宰割天下。——贾谊《过秦论》

    使平得宰天下,亦如此肉矣!——《汉书·陈平传》

    (4) 又如:宰世(掌管、治理天下);宰民(掌治民众);宰匠(主宰;掌治);宰肉(未遇时怀有大志;从处理小事中可以看出治理国家的才能);宰摄(主宰);宰总(犹主宰);宰席(主席的地位);宰匠;宰主(主宰者)

    英文翻译

    to slaughter; to rule

    方言集汇

    ◎ 粤语:zoi2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ai3 [东莞腔] zai3 [客语拼音字汇] zai3 [台湾四县腔] zai3 [梅县腔] zai3 [海陆丰腔] zai3 [客英字典] zai3 [陆丰腔] zai3 [宝安腔] zai3
    ◎ 潮州话:za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五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作亥上聲開口一等caix/zojtsɒi

    冢宰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