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需

jūn xū [ jun xu]
繁体 軍需
注音 ㄐㄨㄣ ㄒㄨ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军需 jūnxū

(1) 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具、日用品等物资的统称;泛指军队作战、训练和生活上所需的物资和器材

military supplies

(2) 军队的旧职务名,办理军需业务的人员

quartermaster

词语解释

  1. 泛指军中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具以及其他一切物资和器材。

    明 吴本泰 《帝京篇》:“筹边寝弛玩,军需飞檄催。”《清史稿·高宗纪四》:“允户部请开 金川 军需捐例。” 徐迟 《牡丹》五:“他悄悄挪动了他的老上司的一笔军需巨款,收购黄金。”

  2. 军队的旧职务名。办理军需业务的人员。

引证解释

⒈ 泛指军中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具以及其他一切物资和器材。

明吴本泰《帝京篇》:“筹边寝弛玩,军需飞檄催。”
《清史稿·高宗纪四》:“允户部请开金川军需捐例。”
徐迟《牡丹》五:“他悄悄挪动了他的老上司的一笔军需巨款,收购黄金。”

⒉ 军队的旧职务名。办理军需业务的人员。

军需的国语词典

军中所需的物资、军械等。

军需的网络释义

军需

  • 军需,汉语词汇。
  • 拼音:jūn xū
  • 释义:指军队所需的给养、被服、装具、日用品等物资的统称;
  • 泛指军队作战、训练和生活上所需的物资和器材。
  • 语出明吴本泰 《帝京篇》:“筹边寝弛玩,军需飞檄催。”
  • 军需造句

    为了抗战,我们当晚食当肉,以供军需。
    做将军需要的才能与做士兵需要的才能大相径庭。
    他很快让温斯顿回到政府,成为军需品大臣。
    减少军需品的需求可以让舰船相比有着相同性能的大船来说更小、更轻,也可能更快。
    封锁船封锁港口,阻止军需物品的运送.
    军需官负责补给物资。
    军需官:傻瓜,我已经把装备给你了。
    军需官那边的东西只有两个尺码:太大的和过小的。
    这时候我把下午到村子里去的事情告诉提供军需品的伙伴们。
    今天,狗被用于嗅出爆炸物和发现隐藏的军需品,而攻击犬随从许多军事警察部队。
    血液和血液衍生品被认为是日用品或军需品。
    寻找财团军需官,卖破烂物并且修理。
    盖着破帆布的军需车摇摇晃晃地在凌乱的车辙中驶着.
    史密斯先生曾经是个军需官。
    盟军在法国西部作战,急需大型港口来卸下大量军需补给品。
    军需官那?的东西只有两个呎码:太大的和太小的。
    军需官:除非你到友军基地附近或者到指定的支援区域,否则我不能给你装备。
    军用武器和武器系统部件占挪威军需品出口额的半数以上。
    所有的军需品和辎重都被敌人夺走了。
    在这场战争中我们落败的原因不仅仅只是军需品的短缺。

    汉字详情

    jūn [jun]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Q
    四角: 375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

    [xu]
    部首: 802
    笔画: 14
    五笔: FDM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MBMBL
    四角: 10227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雨而声。“需”指遇雨,停在那里等待。本义:等待)

    (2) 同本义

    需,须也。——《易·需》。传:“需者,待也。”

    聂许闻之需役。——《庄子·大宗师》

    九江需次今几年,去去渌水依红莲。—— 宋· 楼钥《送袁恭安赴江州节推》

    略举数端,以需善择。——清· 包世臣《文谱》

    (3) 又如:需次(候补官员依照资历补缺);需铨(等待铨选录用)

    (4) 需要

    零星需用亦在账房内开销。——《红楼梦》

    (5) 又如:按需分配;必需;需用(需要的用度)

    (6) 索取

    只为前日毛延寿,指写丹青,遍需金帛。—— 明· 陈玉阳《昭君出塞》

    需,索也。——《古今韵会举要》

    (7) 又如:需勒(勒索)

    (8) 迟疑;观望

    率故多尤,需为事贼。——《文心雕龙》

    (9) 又如:需缓(迟缓);需滞(授职后迟迟不能赴任)

    (10) 应该;必然

    儒者本无所谓教,达而在上,穷而在下,需不能出此范围。——清· 王韬《原道》

    (11) 又如:需要

    名词

    (1) 需用的东西

    与民均纳供需。——《元史·成宗纪二》

    (2) 又如:军需

    英文翻译

    need, require, must

    方言集汇

    ◎ 粤语:seoi1
    ◎ 客家话:[海陆丰腔] si1 [台湾四县腔] si1 [客英字典] si1 [客语拼音字汇] xi1 [宝安腔] si1 [东莞腔] si1 [梅县腔] si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相俞平聲合口三等syo/siusĭu

    军需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