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

jūn fá [ jun fa]
繁体 軍閥
注音 ㄐㄨㄣ ㄈㄚ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军阀 jūnfá

(1) 旧时拥有军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军人或军人集团

warlord

词语解释

  1. 指军功。

    《旧唐书·郭虔瓘传》:“ 郭虔瓘 , 齐州 歷城 人。 开元 初,録军阀,迁累右驍卫将军。”

  2. 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亦泛指控制政治势力的军人集团。

    瞿秋白 《乱弹·狗样的英雄》:“军阀混战之中,两方面都要自己说是‘为民族而战’。” 毛泽东 《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我宁可死了,也不能做他们那些军阀官僚的玩物!”

引证解释

⒈ 指军功。 《旧唐书·郭虔瓘传》:“郭虔瓘,齐州歷城人。

开元初,録军阀,迁累右驍卫将军。”

⒉ 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亦泛指控制政治势力的军人集团。

瞿秋白《乱弹·狗样的英雄》:“军阀混战之中,两方面都要自己说是‘为民族而战’。”
毛泽东《清平乐·蒋桂战争》词:“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
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二章:“我宁可死了,也不能做他们那些军阀官僚的玩物!”

军阀的国语词典

泛指以武力割据地盘,把持政权,对抗政府,而握有雄厚势力、自成一派的军人。如民国初年的段祺瑞、吴佩孚、张作霖等。

军阀的网络释义

军阀 (割据一方的军人集团)

  • 军阀是指在正常的国家体系内,由自成派系的军人组成军事集团,对国家地域划分势力范围,使用军事手段割据一方,并控制其割据地的行政,司法,教育,税务等政府机构和所属官员的任命。军阀是国家中央政府和中央集权衰弱的产物。军阀一般都无视中央政府的存在,有的甚至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其军事集团只服从于军事首领,并不服从于中央政府。
  • 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的终结都出现过军阀或是军阀混战,比较著名的有汉末、隋末、元末的军阀混战和民国初年的北洋军阀以及直系、皖系、奉系等军阀的相互混战。
  • 军阀 (汉语词语)

  • 词语的军阀可以指在中国历史上出现过的诸侯、太守、刺史、节度使等等的地方政权,因日久滋养军事势力且因政治、政策、种族或环境等因素考量而有所背弃中央政府,相当于近代所说的军阀。正史中也可指“军功”,指将领征战所获战绩。
  • 军阀造句

    军阀混战的中国,早已是百孔千疮。
    他卖身投靠了军阀阎锡山。
    军阀混战时期,中国大地上哀鸿遍野。
    军阀混战时期,兵荒马乱,民不聊生。
    辛亥革命后,军阀混战,民生凋敝,社会黑暗。
    在军阀混战,昏天黑地的旧中国,人民遭受了多少苦难啊!
    军阀混战,给老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
    在军阀混战的时代,房屋丘墟,生灵涂炭,老百姓苦不堪言。
    鲁迅先生写文章揭露反动军阀杀戮爱国青年的暴行。
    袁世凯倒台以后,军阀们又袍笏登场,百姓仍受困苦煎熬。
    当年军阀混战时期兵乱不定,加上黄河决堤,虫灾连年,老百姓真是灾难深重啊!
    北洋军阀时期,民生凋敝,人们被军阀混战弄得怨声载道。
    成千上万的学生走上街头,抗议军阀政府屠杀爱国青年的暴行。
    军阀统治时代,各省各自为政,弄得老百姓苦不堪言。
    旧中国,新旧军阀连年混战,弄得国无宁日,大地萧条,生灵涂炭。
    日本军阀野心勃勃,企图吞并中国,但他们却被中国人民打得一败涂地。
    回顾历史,历经军阀混战和外来侵略,造成我们这块土地上生灵涂炭。
    军阀混战造成了多少人背井离乡,无家可归啊!
    北洋军阀一边镇压学生爱国运动,一边向帝国主义暗送秋波。
    在军阀混战的年代里,疮痍满目,哀鸿遍野,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汉字详情

    jūn [jun]
    部首: 218
    笔画: 6
    五笔: PLJ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BKQ
    四角: 3750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bāo,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

    (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army, military; soldiers, troops

    方言集汇

    ◎ 粤语:gwan1

    宋本广韵

    [fa]
    部首: 321
    笔画: 9
    五笔: UWAE
    五行:
    仓颉: LSOI
    四角: 37253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门,伐声。本义:阀阅。即仕官人家自序功状而树立在门外左边的柱子)

    (2) 同本义 釩 在左曰阀,在右曰阅。——《玉篇》

    (3) 功劳 。也作“伐”

    献诚子 煦,积阀亦至 夏州节度使。——《旧唐书·张献诚传》

    (4) 名门巨室,仕宦人家

    东都仁和里裴尚书宽子孙众盛,实为名阀。—— 欧阳修《新唐书·柳玭传》

    (5) 又如:阀阅(有权势的仕宦人家)

    (6) 依靠权势在某一方面有特殊支配地位的人物或集团 。如:财阀;党阀;学阀;军阀

    (7) 阀门 。如:安全阀;止回阀

    英文翻译

    powerful and influential group

    方言集汇

    ◎ 粤语:fat6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