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兴法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战时的法令制度。
《汉书·司马相如传下》:“ 相如 为郎数岁,会 唐蒙 使略通 夜郎 、 僰 中,发 巴 蜀 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餘人,用军兴法诛其渠率。”
引证解释
⒈ 战时的法令制度。
引《汉书·司马相如传下》:“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僰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餘人,用军兴法诛其渠率。”
军兴法的网络释义
军兴法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金文字形,从车,从勹(
,包裹)。表示用车子打包围圈的意思。古代打仗主要靠车战,驻扎时,用战车围起来形成营垒,以防敌人袭击。本义:围成营垒)(2) 同本义
军,圜围也。——《说文》
军,围也。——《广雅》
军于庐柳。——《国语·晋语》
(3) 注:“犹屯兵粮储也。”
疏而不可蹙,数而不可军者,在于慎。——《银雀山汉墓竹简》
(4) 攻杀
凡盗贼军,乡邑及家人,杀之无罪。——《周礼》
(5) 指挥作战
祝聃射中王肩,王亦能军。——《左传·桓公五年》
建德不能军,以百余骑走 饶阳。 饶阳无备,因取之。——《新唐书》
(6) 驻扎 。如:军屯(指驻屯的军队)
(7) 从军
越国女,尚耍白猿,教俺替爷军。—— 明· 徐渭《雌木兰》
名词
(1) 军队
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虽入军无忿争之心。——《韩非子·解老》
亮身率诸军攻 祁山。——《三国志·诸葛亮传》
两军人马杂遝。——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英法联军。——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敌军已近寨。
军中发枪之号。
(2) 又如:军变(军队哗变);军流(充军流放);军律(军法,军纪);军门(军中长官、总督、将帅等;营门;衙署)
(3) 军队的编制单位 。古代以军为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春秋时各大国多设上、中、下三军,历代沿用其名,人数多少不一
五旅为师,五师为军。——《周礼·小司徒》
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周礼·夏官·序官》
万人为一军。——《国语·齐语》。注:“齐制也。”
全军为上。——《孙子·谋攻》
破军次之。
(4) 又如:歼敌一个军;军主(主一军,一军的主帅);军副(一军之副将)
(5) 兵种,军事组织的一个部分 。如:海军;空军;陆军;青年军;军仗(持兵器的仪仗护卫)
(6) 士兵
军皆殊死战。——《史记·淮阴侯列传》
(7) 明初实行卫所制度,其士兵的正式名称为“军”。如:军众(士卒);军健(兵卒);军健(士兵);军牢(士兵,军卒);军班子弟(宋时仪卫军金枪班成员的后代);军丁(兵卒;士兵)
(8) 部队中的官兵。一个有组织的战斗部队的成员。如:军分(配给军人的衣食用品)
(9) 营房,军营 。如:军壁(军营周围的营墙的防御工事);军垒(有营墙的军营);军阵(军营);军门(军营的门)
(10) 中国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府、州、监同属于路
奉化军节度。—— 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今为宋江军。
(11) 唐于设兵戍守之地 ,设置“军”、“守捉”、“镇”、“戍”等。安史之乱后,内地也设“军”。如汴州设宣武军。“军”与“守捉”的将领称使;“镇”与“戍”的将领称镇将
(12) 阵地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唐· 高适《燕歌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xīng
动词
(1) (会意。从舁,从同。舁(
),共举;同,同力。本义:兴起;起来)(2) 同本义
兴,起也。——《说文》
夙兴夜寐。——《诗·卫风·氓》
乃寝乃兴。——《诗·小雅·斯干》
三岁不兴。——《易·同人》
其言足以兴。——《礼记·中庸》
风萧瑟而并兴兮,天惨惨而无色。——王璨《登楼赋》
但国家兴自塑土,徒居平城。——《资治通鉴》
大楚兴。——《史记·陈涉世家》
兴利除弊。——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水波不兴。——明· 魏学洢《核舟记》
怨颇兴。——清· 张廷玉《明史》
(3) 又如:兴居(起居);兴辞(起立致辞);兴寝(起卧);兴舍(兴亡);兴废(盛衰;兴亡);兴毁(兴亡)
(4) 使兴盛;流行
——言可以兴邦,有诸?——《论语·子路》
稽其成败兴坏之纪。——司马迁《报任安书》
叔父建中兴之业,在此行也。——《资治通鉴》
俺院中规矩,不兴拜堂,就吃喜酒吧。——《桃花扇·眠香》
兴复汉室。——诸葛亮《出师表》
(5) 又
兴复之效。
(6) 又
兴德之言。
(7) 又如:兴国(振兴国家);兴家(振兴门庭);兴道,兴德(振兴道德);兴跃(振兴);兴化(振兴教化);兴邦(使国家兴盛起来)
(8) 开始办理;创办 。
百废具兴。——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9) 又如:兴立(创建);兴作(着手进行,兴造制作);兴事(兴建政事);兴造(施工建造);兴葺(兴修修理);兴筑(兴建);兴思(构思);兴缮(兴修)
(10) 推举;选拔
进贤兴功,以作邦国。——《周礼·夏官·大司马》
(11) 又如:兴文(提倡文治);兴氓(举荐民间人才);兴能(推举有才能的人);兴廉(推举廉士);兴义(崇尚道义);兴举(倡导)
(12) 成功
教备而不从者,非人也。其可兴乎!——《国语·楚语上》
(13) 又如:兴时
(14) 派遣;发动
遽兴姜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不敢兴兵。——《战国策·燕策》
王兴甲兵。——《孟子·梁惠王上》
兴师以与楚战。——《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5) 征发
今者兴发不小,动而无成。——《资治通鉴》
(16) 又如:兴徭(征募役夫);兴积(积聚)
(17) 作
凡小祭祀则不兴舞。——《周礼》
(18) 又如:兴贩(做买卖);兴词构讼(告状;打官司);兴福(造福);兴舞(起舞);兴树(造成);兴喻(打比方)
(19) 提倡 。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20) 方言。许可 。如:不兴胡说
(21) 宠;惯
都是你兴的他,我只和你算账就完了。——《红楼梦》
興
形容词
(1) 蓬勃发展;兴旺
汉室可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天保定尔,以莫不兴。——《诗·小雅·天保》
国以民为兴坏。——《新书·大政》
(2) 又如:兴头(兴旺);兴门(兴旺之家);兴启(昌盛光大);兴平(昌盛太平);兴坏(盛衰);兴运(时运昌隆)
天降滔德,女兴是力。——《诗·大雅·荡》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礼记·学记》
名词
(1) 姓
(2) 另见
xìng
名词
(1) 兴致,情趣
遥呤俯畅,逸兴遄飞。——王勃《 滕王阁序》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兴尽晚归舟。——宋· 李清照《如梦令》
(2) 又如:兴动(兴头高;高兴);兴兴头头(兴致勃勃);兴头子(兴致;兴趣);兴辞(兴趣索然);兴会(兴致;趣味);兴头起意(起兴;动心);兴子(兴致)
(3) 诗歌表现手法之一。以他事引起此事叫起兴。又简称兴
以及李杜元白诸大家,最多兴体。—— 清· 洪亮吉《北江诗话一》
(4) 又如:兴喻
(5) 情欲
兴来时,正遇乖亲过。——明· 冯梦龙《桂枝儿》
(6) 一种修辞手段,即比喻
以乐语教国子,兴、道、讽、诵、言、语。——《周礼》
(7) 又如:兴道(比喻、启发)
动词
(1) 喜欢;喜爱
你瞧他兴的这样儿!——《红楼梦》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hêng1 hêng3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水”,表示法律、法度公平如水;从“廌”(
),即解廌,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据说,它能辨别曲直,在审理案件时,它能用角去触理曲的人。基本义:刑法;法律;法度)(2) 同基本义
灋,刑也。平之如水。从水,廌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会意。——《说文》
利用刑人,以正法也。——《易·蒙》
惟作五虐之刑曰法。——《书·吕刑》
法者,刑罚也。所以禁强暴也。——《盐铁论·诏圣》
杀戮禁诛谓之法。——《管子·心术》
礼者禁于将然之前,而法者禁于已然之后。——《大戴礼记》
失期,法当斩。——《史记·陈涉世家》
故治国无法则乱,守法而弗度则悖。——《吕氏春秋·察今》
(3) 又
法虽今而在。
(4) 又如:合法;犯法;法禁(刑法和禁令)
(5) 法令;规章;制度
汉法令非行也。——汉· 贾谊《治安策》
(6) 又如:法日(制度规定的日子)
(7) 标准;模式
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而为天下法。——宋· 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8) 又如:法戒(楷式和监戒)
(9) 方法;办法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孙子·九变》
其法,用胶泥刻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梦溪笔谈·采草药》
(10) 又如:用法;分类法;法套(办法);法儿(法子;办法)
(11) 法拉,电容的MKS制实用单位,等于电容器极板上充以1库仑电量后两板间的电压为1伏特时的电容
(12) 尊称佛家的事物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13) 又如:法施(以佛法度人);法嗣(佛教称继承衣钵的弟子为法嗣。后亦泛指继承人);法界(佛教指整个现象界);法华(佛经名。《妙法莲华经》的简称。佛教主要经典之一)
(14) 中国战国时期一重要学派名
杂家者流,盖出于议官。兼儒、墨,合名、法。——《汉书》
(15) 法术,即用念咒、画符等胜敌或驱邪的迷信手法 。如:仗剑作法
(16) 法国的简称
余闻法人好胜。—— 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17) 姓
动词
(1) 合法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韩非子·八奸》
(2) 效法
则文王不足法与?——《孟子·公孙丑上》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垂诸文而为后世法。——唐· 韩愈《答李翊书》
(3) 又如:法常可(效法通常的做法。常可,指旧制度);法天(效法自然和天道);法古(效法古代);法循(效法遵循)
(4) 守法
夕受而不法,朝斥之矣。——柳宗元《封建论》
(5) 依法处治
将法太子。——《史记·商君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fap7 [梅县腔] fap7 [台湾四县腔] fap7 [客英字典] fap7 [陆丰腔] fap7 [客语拼音字汇] fab5 [沙头角腔] fap7 [东莞腔] fap7 [宝安腔] fap7
◎ 潮州话:huap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法 | 方乏 | 幫 | 乏 | 入聲 | 洽 | 合口三等 | 咸 | 凡 | pĭwɐp | pyap/pva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