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写意
(1) 国画的一种画法,不求工细,着意注重表现神态和抒发作者的意趣(跟“工笔”相对)
写意
(1) 〈方〉适意;舒服
(2) 〈方〉容易;轻松
(3) 〈方〉漂亮;大方
词语解释
披露心意,抒写心意。
《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 唐 李白 《扶风豪士歌》:“ 原 、 尝 、 春 、 陵 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宋 陈造 《自适》诗之一:“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 况周颐 《蕙风词话续编》卷一:“今人之论词,大概如昔人之论诗。主格者其 歷下 之摹古乎!主趣者其 公安 之写意乎!”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不求工细形似,只求以精练之笔勾勒景物的神态,抒发作者的情趣。
元 夏文彦 《图画宝鉴》卷三:“﹝ 仲仁 ﹞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寄扇》:“樱唇上调朱,莲腮上临稿,写意儿几笔红桃……薄命人写了一幅桃花照。”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一》:“ 倪云林 、 唐伯虎 之用水墨作画,惟其写意,斯称大雅。”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我们的绘画,从 宋 以来就盛行‘写意’。”
方言。舒适;不费力。
巴金 《死亡》第十五章:“这时候别人睡在温暖的被窝里多么写意!” 阿英 《盐乡杂信》三:“这一次的澡,洗得确实比 上海 的温泉写意。”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三:“曲而美的条件是,人物的姿态、动作、形状,必须明显地有一种‘毋庸费力’或‘便于省力’的暗示,如 苏州 人所谓‘写意’。”
引证解释
⒈ 披露心意,抒写心意。
引《战国策·赵策二》:“忠可以写意,信可以远期。”
唐李白《扶风豪士歌》:“原、尝、春、陵六国时,开心写意君所知。堂中各有三千士,明日报恩知是谁。”
宋陈造《自适》诗之一:“酒可销闲时得醉,诗凭写意不求工。”
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今人之论词,大概如昔人之论诗。主格者其歷下之摹古乎!主趣者其公安之写意乎!”
⒉ 中国画的一种画法。不求工细形似,只求以精练之笔勾勒景物的神态,抒发作者的情趣。
引元夏文彦《图画宝鉴》卷三:“﹝仲仁﹞以墨晕作梅,如花影然,别成一家,所谓写意者也。”
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樱唇上调朱,莲腮上临稿,写意儿几笔红桃……薄命人写了一幅桃花照。”
清薛福成《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十一》:“倪云林、唐伯虎之用水墨作画,惟其写意,斯称大雅。”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我们的绘画,从宋以来就盛行‘写意’。”
⒊ 方言。舒适;不费力。
引巴金《死亡》第十五章:“这时候别人睡在温暖的被窝里多么写意!”
阿英《盐乡杂信》三:“这一次的澡,洗得确实比上海的温泉写意。”
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三:“曲而美的条件是,人物的姿态、动作、形状,必须明显地有一种‘毋庸费力’或‘便于省力’的暗示,如苏州人所谓‘写意’。”
写意的国语词典
抒发心意。
如:「到风景明媚处度假是非常写意的事情。」
写意的网络释义
写意
写意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宀,舃(
)声。本义:移置;放置)(2) 同本义
写,置物也。——《说文》。俗字亦作泻。
以浍写水。——《周礼·稻人》
牛弗进,则置虚命彻。——《左传·昭公四年》。注:“写器令空。”
御食于君,君赐余,器之溉者不写,其余皆写。——《礼记·曲礼上》。注:“写者,传已器中,乃食之也。”
(3) 输送
发北山石椁,乃写 蜀、 荆地材皆至。——《史记》
(4) 倾吐,倾诉;抒发
驾言出游,以写我忧。——《诗·邶风·泉水》
写,除也。——《广雅》
我心写也。——《诗·小雅·裳裳者华》。笺:“则我心所忧,写而去矣。”
何以含忍,寄之此诗;何以写思,记之斯辞。——晋· 陆云《失题》
(5) 又如:写心(抒发内心感情);写志(发抒情志);写情(抒发感情);写怀(抒发情怀);写念(抒发思念之情);写思(抒发情思);写神;写忧(发抒排除忧闷)
(6) 传抄地书写(汉以前只用“书”,汉以后“书”与“写”并用)
为官写书受直,以养老母。——《后汉书·班超传》
武帝置写书官。——《汉书·艺文志》
可笑此公何太惑,读书写字到三更。——宋· 文同《可笑口号》
(7) 又如:写卷头(乡试时,考生在考前领取空白试卷,填写姓名、年龄、籍贯、祖宗三代履历后交回。入场时到二门口再发给);写字洞(办公室);写染(指书法、绘画、写诗、作文等笔墨之事)
(8) 抄写
《三都赋》成,竞相传写。——《晋书·左思传》
困乏写手,一时未得奉寄。——清· 顾炎武《答俞右吉书》
(9) 又如:写白(誊清);写手(抄手);写书(抄写书籍);写经(抄经);写录(抄录)
(10) 仿效;描绘
雷震之声,可以放钟写也。——《淮南子·本经》
坟墓写状以孤出,哭泣含声而相召。——隋· 李播《周天大象赋》
(11) 又如:写物(描绘人或物);写境(描写环境);写载(描画);写状(描摹形状);写貌(描绘形象);写妙(描绘传神);写放(描画实物)
(12) 画
一壁厢传旨宣召丹青,写下唐僧师徒四位喜容。——《西游记》
绘影写光。——蔡元培《图画》
(13) 又如:写像(画像);写载(描画);写生;写影(画像;作画);写真图,写真像(画像);写形(画像,图写形貌)
(14) 写作,创作
文章写法,其道则一。心地光明,便有灵感,入情入理,就成艺术。——孙犁《秀露集》
(15) 又如:写定(写成定本);写法(写作方法)
(16) 签订 。如:写纸(订阅契约);写工(签订做长工的合同);写雇(雇用);写立(签订)
(17) 租赁,确定某种出租或雇佣关系
如今写了两只大官船,兵部里讨的火牌,勘合,一家子都往任上去了。——《醒世姻缘传》
写了哥子的船。——《警世通言》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sia2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从心从音。本义:心志。心意)
(2) 同本义
意,志也。——《说文》
心之所谓意。——《春秋繁露·循天之道》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 沛公也。——《史记·项羽本纪》
通其意。——汉· 贾谊《过秦论》
中有真意。——晋· 陶渊明《饮酒》
不快我意。——明· 魏禧《大铁椎传》
无意则已。——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蔡伦立意造纸。——《齐民要术》
醉翁之意不在酒。——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其意深长。——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3) 又如:文章大意;词不达意。亦指念头,想法。如:意投道合(心意投合,志向一致);意故(意思,缘故);意定(认定);意头(心意;想法);意马(意念的马。比喻意念像野马般奔驰,难以驾驭)
(4) 意志;愿望。亦引申为志向
明君在上,便僻不能食其意。——《管子·君臣下》
(5) 又如:意缓心劳(冀求不执着;三心二意);意足心满(非常满足);意树(喻意念。佛教认为人的一切善果、恶果都由意念所生);意宪(意志,意思);意望(愿望,希望)
(6) 胸怀;内心
除尔贪图,祗慎意业。——《云门颂》
(7) 又如:意业(佛教语。指内心的贪、淫、痴等心理行为);意气超迈(器宇轩昂,抱负远大);意概(气概,胸怀);意会(内心领会)
(8) 情意;感情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
(9) 又如:意蕊横飞(非常高兴);意得过(过意得去);意孜孜(情意缠绵);意不过(情意上过不去);意分(交情,情分);意好(感情);意孜孜(情意缠绵貌);意性(情态);意情(情意)
(10) 意气; 气势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世说新语·雅量》
(11) 又如:意大(傲慢);意小(小气,气量小);意局(气度);意脉(气质;情态);意量(气度);意貌(神色);意调(意境);意界(意境,境界)
(12) 意图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楚辞》
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聊斋志异·狼三则》
(13) 神情、态度
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聊斋志异·狼三则》
意少舒。——《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动词
(1) 思念;放在心上 。如:意悬悬(忐忑不安;提心吊胆);意悬(挂念);意顾(挂念)
(2) 意料;猜测
而小人善意。臣意之也。——《管子·小问》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意北亦尚可以。——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聊斋志异·促织》
不意作缘。——清· 周容《芋老人传》
多以意构。——蔡元培《图画》
(3) 又如:意定(猜定);意度(揣测;设想)
(4) 怀疑
于是天子意梁。——《汉书·梁孝王武传》
(5) 又如:意意似似(意意思思。犹犹豫豫;吞吞吐吐);意疑(怀疑);意忌(疑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ji5 [梅县腔] j5 [宝安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海陆丰腔] ri5 [客语拼音字汇] yi4 [东莞腔] ji5 [陆丰腔] ji5 [台湾四县腔] ji5
◎ 潮州话: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意 | 於記 | 影 | 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止 | 之 | ʔĭə | qih/i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