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145回:“昔人云:‘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酣睡’,‘养痈致患’,猝然一发,势若燎原矣。”
成语用法
养痈致患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容词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名词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疒(
),雍声。本义:中医指恶性脓疮)(2) 同本义
佗以为肠痈。——《后汉书·华佗传》
(3) 又如:痈肿(痈疽);痈疮(很大的毒疮);痈囊(痈肿)
(4) 鼻疾,不知香臭
鼻不知香臭曰痈。——汉· 王充《论衡·别通》
(5) 喻祸患 。如:痈疽(比喻祸患;毛病)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同本义
致,送诣也。——《说文》
君子以致命遂志。——《易·象下传》
远莫致之。——《诗·卫风·竹竿》
卿致馆。——《诗·卫风·聘礼》
殷人既葬而致事。——《仪礼·曾子问》
远方莫不致其珍。——《荀子·解蔽》
令曰:“得李广必生致之。”——《史记·李将军列传》
致敬亭于幕府。—— 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致电上海。—— 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2) 又如:致聘(送交定亲礼品)
(3) 招引;招致
致天下之士。——汉· 贾谊《过秦论》
致食客三千人。(致,招致,招徕。)——《史记·魏公子列传》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今宜厚待刘禅,以致 孙休。——《三国演义》
致孤危托落。(致,招致,造成。)——清· 袁枚《祭妹文》
致此疾困。——《明史》
(4) 又如:导致(引起);致病;致残;致人(招致人才);致士(招引贤士);致聘(征聘)
(5) 造成;导致
何意致不厚。——《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致负诚托。——唐· 李朝威《柳毅传》
致孤危托落。——清· 袁枚《祭妹文》
致郁郁死。——清· 周容《芋老人传》
(6) 又如:致得(致使)
(7) 求取;获得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致,弄到、取得,这里指买到。动词。)——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余幼好书,家贫难致。——清· 袁枚《黄生借书说》
无以致疑。——清· 刘开《问说》
致一己之能。——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数数百金。——清· 方苞《狱中杂记》
(8) 又如:致知格物(获得知识在于研究事物);致效(效力);致养(得到养育)
(9) 表达
妇前致问。——唐· 杜甫《石壕吏》
致殷勤之意。——《资治通鉴》
(10) 又如:致诚(表达诚挚的情意);致精(显示精巧)
(11) 奉献;献纳
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论语》
(12) 又如:致君泽民(为皇帝效力,为百姓造福);致身(原指献身。后用作出仕之典);致福(古代臣子祭祀后,将祭肉奉献给国君,表示为君王和国家添福)
(13) 转告;回报
荆轲遂见太子,言 田光己死,致 光之言。——《史记》
(14) 又如:致事(上报施政情况)
(15) 施加;施行
君子以折狱致刑。——《易·丰》
我乃明致天罚。——《书·多士》
(16) 又如:致化(施行教化);致罚(施加惩罚);致礼(向人施礼)
(17) 归还;交还
惟臣寻事,自致房陵、上庸,而复乞身自放于外。——《三国演义》
(18) 又如:致政(致仕);致仕(辞去官职);致位(辞去职位)
(19) 放置 。如:致之度外(置之度外);致之死地而后生(兵家用语。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
(20) 集中心、力于某一方面 。如:致功(把精力和功夫专用于某一方面);致一(专一);致志(集中注意力);致思(集中心思于某一方面);致意(关注;集中心思)
(21) 通“至”。到达
然则厕足而垫之致黄泉。——《庄子·外物》
卒先致缘陵。——《管子·大匡》
(22) 又
邢君出致于 齐。
副词
(1) 通“至”。极,尽
致赏则匮。——《管子·君臣下》
致忠信。——《荀子·君道》
致思于天文。——《后汉书·张衡传》
(2) 又如:致曲(尽力研究细微的事理)
名词
(1) 情趣;兴致
干还,称 瑜雅量高致。——《三国志》
无穷逸致。——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有致(富有情趣);别致;景致;致度(神采风度)
(3) 书卷,契据
献田宅者操书致。——《礼记·曲礼》
形容词
(1) 结构上细密
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礼记·月令》
(2) 又如:精致(精巧细致);密致(结构紧密;致密)
(3) 周密
德产之致也精微。——《礼记·礼器》
桉其狱,皆文致不可得反。——《汉书·严延年传》
(4) 又如:细致(精细周密)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5 [客语拼音字汇] zi4 [梅县腔] zi5 [陆丰腔] zhi5 [客英字典] zhi5 [东莞腔] zi5 [宝安腔] zi5
◎ 潮州话:d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致 | 陟利 | 知 | 脂B開 | 去聲 | 寘 | 開口三等 | 脂B | 止 | triih/tyh | ţi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毌
)声。“串”即“毌”(贯)字。本义:担忧,忧虑(2) 同本义
患,忧也。——《说文》
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论语·宪问》
书文止于一者谓之忠,持二中者谓之患,患人之忠,不一者也。——《春秋·繁露》
患货之不足。——《国语·晋语》
患秦兵之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患志之不立。——《世说新语·自新》
何患不能。——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3) 又如:患累(忧患);患御(害怕服兵役);患忧(忧患);患失(生怕失去)
(4) 憎恶;讨厌;厌烦
患,恶也。——《广雅·释诂三》
戊不好学患 申公。——《汉书·申公传》
(5) 又如:患苦(厌恶);患毒(痛恨);患恶(厌恶);患忌(嫌忌)
(6) 苦于
患,苦也。——《广雅》
近日南方赋重,北方患徭多,民困官贫,急宜省事。——《清史稿》
(7) 害病 。如:患肝炎;患麻疹;患重伤风
名词
(1) 祸患,祸害
惟事事,乃其有备,有备无患。——《书·说命中》
论伦无患。——《礼记·乐记》
此阴阳不适之患也。——《吕氏春秋·重己》
恶为君之患也。——《吕氏春秋·贵生》
无敌国外患。——《孟子·告子下》
为乡里所患。——《世说新语·自新》
为操后患。——《资治通鉴》
用兵之患。
(2) 又如:水患;河患。如:患咎(灾祸);患害(祸害);患祸(祸患)
(3) 疾病;毛病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唐· 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4) 又如:患子(病人);患处;防患于未然;后患无穷;有备无患;消除后患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am5 [宝安腔] fam5 [梅县腔] fam1 fam5 [东莞腔] fan5 [客语拼音字汇] fam4 [海陆丰腔] fam6 [沙头角腔] fam5 [台湾四县腔] fam5 [陆丰腔] fam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患 | 胡慣 | 匣 | 刪合 | 去聲 | 諫 | 合口二等 | 山 | 刪 | ɣwan | ghruanh/hoan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