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2) 供养,奉养;抚育
养,供养也。——《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
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礼记·郊特牲》
殳能生之不能养之。——《荀子·礼论》
养不亏。——《韩非子·五蠹》
监门之养。
不食力而养足。——《韩非子·五蠹》
养公姥。——《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供养卒大恩。
归养。——《史记·魏公子列传》
以养父母。——宋· 王安石《伤仲永》
(3) 又如:养娇囡(因父母溺爱而性格骄纵的姑娘);养家人(担负赡养全家生计的人);养济院(孤老院。专收鳏寡孤独老人的慈善机构)
(4) 饲养
驯养一虫。——《聊斋志异·促织》
于盆而养。
笼养之。
(5) 又如:养鸡;养狗;养牛;养马
(6) 生育
家家养男当门户。——唐·张籍《筑城词》
(7) 又如:养孩子
(8) 培养,修养
立太傅少傅以养之。——《礼记·文王世子》。注:“犹教之。”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9) 又如:养息机(修养身心;修炼);养材儿(正处在教养阶段学习干活的少年);养廉银子(清朝按职务等级,在常俸之外另给官吏的银钱);养士(培养人才)
(10) 保养
养其根。——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养其身。——宋· 苏轼《教战守》
养之太过。
(11) 又如:养身(保养身体。同养生)
(12) 治,调养
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周礼·疾医》
(13) 又如:养疴(调养疾病)
(14) 蓄养 。如:养痈贻患(养痈成患);养疥成疮(喻姑息小恶,酿成大患);养女吊妇(勾引妇女乱搞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养婆娘(男子与非婚女人发生私情);养女婿(养汉子。女人与非婚男子发生私情);养奸(使奸邪得以滋长)
(15) 贮藏 。如:养羞(把食物贮藏起来)
(16) 隐,隐蔽 。如:养晦(隐居匿藏以等待时机)
形容词
(1) 由非亲生父母的人养育的 。如:养娘(指乳母或婢女);养爷(扶养自己长大的男仆)
(2) 通“痒”。皮肤受刺激,产生欲搔的感觉
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荀子·荣辱》。杨倞注:“养与痒同。”
疾、养、凔、热、滑、铍、轻、重,以形体异。——《荀子·正名》
名词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宀(
),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 ),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2) 同本义
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说文》
寇贼奸宄。——《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
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左传·文公七年》
大兵不寇。——《吕氏春秋·贵公》
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盐铁论·本议》
吐蕃发十万兵寇 西川。——《资治通鉴》
(3) 又如:寇戎(来犯的敌军);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寇剽(抢劫);寇钞(亦作“寇抄”。劫掠);寇攘(劫掠;侵扰);寇窃(抢劫;盗窃)
(4) 砍伐
山木自寇也,膏火自煎也。——《庄子·人间世》
名词
(1) 入侵者
西山寇盗莫相侵。——杜甫《登楼》
(2) 敌人
岂可复留此残寇,使长为国家之忧者。——《资治通鉴》
(3) 贼兵,敌军
在宋城上而待 楚寇矣。——《墨子·公输》
今寇众我寡。——《资治通鉴》
(4) 又如:寇乱(外寇与内乱。兵起于外为寇,起于内为乱)
(5) 盗匪
北与寇往来其间。——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6) 又如:寇逆(贼寇,叛逆);寇劫(指行劫的群盗);寇戎(匪患与战争);寇奸(寇贼奸宄)
(7) 姓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keu5 [台湾四县腔] keu5 kieu2 [客语拼音字汇] keu4 [东莞腔] keu5 [客英字典] keu5 [宝安腔] kiu5 [海陆丰腔] keu5 kie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
详细解释名词 (1)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2) 同本义 自,鼻也。——《说文》。段玉裁注:“ 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 (3) 始;开头 故法者,王之本也;刑者,爱之自也。——《韩非子》 (4) 起源 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以入德也。——《礼记》 (5) 又如:自顷(近来) 代词 (1) 自己,自我;本身 不自为政,卒劳百姓。——《诗·小雅 ·节南山》 自引而起,绝袖。——《战国策·燕策》 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孟子》 自比于人。(“人”指信陵君。)——《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度”,估计;“得”,指圆满得到;“之”,代援赵的具体措施。)——《史记·魏公子列传》 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自疏,自己疏远。濯,通“浊”。淖( )泥浆。)——《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其:第一人称代词,自己。陋:见闻少,知识浅薄。而:转折连词,可是,却。谨护其失:谨慎小心地掩盖自己的过错。失:过错。)——清· 刘开《问说》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自戕(戕害自己;自杀);自呈(自首;认罪);自敝(自己困败);自各儿(自己);自凛(自身寒微);自引(自行引退;自杀) 介词 (1) 由;从 自,从也。——《广雅》 自天右之。——《易·大有》 退食自公。——《诗·召南·羔羊》 出自东方。——《诗·邶风·日月》 自去史职。——《后汉书·张衡传》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宋· 王安石《伤仲永》 自李唐以来。—— 宋· 周敦颐《爱莲说》 自张柴村。——《资治通鉴·唐纪》 感觉何自起。——蔡元培《图画》 自南海还。—— 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自海入侵。——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自从(介词。表示时间的起点) (3) 在;于 不自我先,不自我后。——《诗·小雅》 (4) 又如:自诸(犹其余);自余(犹其余;以外;此外) 副词 (1) 自然,当然 重罚不用而民自治。(自治,自然太平。)——《韩非子·五蠹》 神明自得。——《荀子·劝学》 自见异物。——汉· 王充《论衡·订鬼篇》 自足制之。——《资治通鉴》 自从本说。(意思是说,自然应当遵从《本草经》的说法。)——宋· 沈括《梦溪笔谈》 自有同志者在。——清· 林觉民《与妻书》 (2) 又如:自恁(自然;径自);自化(自然化育);自可(自然可以);自老(自然衰老) (3) 本是;本来 人之死生自有长短,不在操行善恶也。——汉· 王充《论衡》 小人自姓崔名 宁,与那小娘子无半面之识。——《京本通俗小说》 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乐府诗集》 (4) 又如:自可(本来可以);自性(个性;本性);自合(自应;本该);自恁(本当) (5) 仍旧,依然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唐· 王勃《滕王阁》 (6) 亲自 早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自抱持武。——《汉书·李广苏建传》 王自往临视。—— 晋· 干宝《搜神记》 自将三千人。——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 (7) 又如:自鞫(亲自审讯罪犯) (8) 别自、另外 一板已自布字。——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1) 假如,苟。与“非”连用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2) 又如:自这般(假如像这样) (3) 即使,虽 乐正子春之母死,五日而不食。曰:“吾悔之。自吾母而不得吾情,吾恶乎用吾情。”——《礼记·檀弓》 (4) 却,可是 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记梦》 不是俺要结果你,自是前日来时,有那陆虞候传着 高太尉钧旨,教我两个到这里结果你,立等金印回去回话。——《水浒传》 (5) 因为,由于 自我致冠,敬慎不败也。——《易·需》 动词 (1) 用 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书·皋陶谟》 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荀子·儒效》 (2) 是 女子无计可奈,见王先生也自一表非俗,只得从了他。——《初刻拍案惊奇》 英文翻译self, private, personal; from
方言集汇◎ 粤语:zi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ih6 [cit7] [陆丰腔] cih6 [台湾四县腔] cih5 [cit7] [宝安腔] cu3 [沙头角腔] cu5 ci2 [客英字典] cih5 [东莞腔] cu3 [梅县腔] ze5 [客语拼音字汇] ci2 ci4 qi4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去六至
详细解释chóng形容词 (1) (字源见“重” )(2) 重复,重叠 四阿重屋。——《考工记·匠人》。注:“复笮也。” 设重帘。——《周礼·掌次》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王无重世之德。——《史记·春申君传》 重金兼紫。——《后汉书·吕强传》 圜有九重,孰营度之?——《楚辞·天问》 (3) 又如:这两个例子重了;重句(重复的文句);重字(重复的字);重卦(重叠八卦);重席(重叠的垫席);重轩(双重栏杆) (4) 双,成对 盖二以重。——《仪礼·少牢礼》 (5) 又如:重五(阴历五月初五日,即端阳节);重瞳(传说舜与项羽眼中有两个瞳仁) (6) 多 重器备。——《左传·成公二年》。注:“犹多也。” (7) 又如:重围(层层包围);重楼(道教称气管为重楼。认为气管有十二节,故又叫十二节重楼);重铠(多重的护身铁甲);重听(听觉不灵) (8) 深(指距离) 。如:重堂(内堂);重渊(深渊);重基(高山) (9) 在家庭关系中,属于比 大或小或疏远一些的辈份、亲属的 。 如:重孙;重庆(祖父母、父母都健在) 副词 (1) 再次,另一次,重新,又 乃重修岳阳楼。——范仲淹《岳阳楼记》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重,再也。——《广雅》 面谀以重陛下过。——《史记·李斯传》。索隐:“再也。” (2) 又如:重逢;重科(重新判罪);重行(再次);重光(指日光再现) 量词 (1) 层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王安石《泊船瓜洲》 (2) 又如:兵围数重;一重束缚;重屋(两层的房屋) (3) 种,件 。如:这一重公案 动词 (1) 怀孕 人有重身。——《素问·奇病论》 (2) 又如:重身(怀孕);重马(怀孕的马) (3) 另见 zhòng形容词 (1) (会意兼形声。金文字形,从东,从壬( ),东亦声。壬,挺立。东,囊袋。人站着背囊袋,很重。《说文》:“重,厚也。” 徐锴:“壬者,人在土上,故为厚也。”本义:分量大,与“轻”相对)(2) 同本义 重,厚也。从王,東声。王者安土不迁之意。——《说文》 引重致远。——《易·系辞》。虞注:“坤为重。” 权然后知轻重。——《孟子》 重币也。——《战国策·齐策四》 重于九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花重锦官城。—— 唐· 杜甫《春夜喜雨》 (3) 又如:重器(象征国家政权的宝器);重绢(厚重的好绢);军令重于山;沉重(分量大;程度深);笨重(庞大沉重);过重(行李、信件等超过规定的重量);重负荷;重囚(指犯有重罪的囚犯);重孝(最重的丧服) (4) 指音强 宫谓之重。——《尔雅》。孙注:“宫音浊而迟,故曰重也。” 其声重厚,如君之德。——《汉书·律历志》 (5) 又如:重读;重音 (6) 大 引重鼎不程其力。——《礼记·儒行》。注:“大鼎也。” 天下重物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于它物乎?——《吕氏春秋》 权重也。——《韩非子·五蠹》 以求重价。——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7) 又如:重赀(数量很大的钱财);重科(重大的罪);重寄(重大的付托);重才(大才);重治(大治);重柄(大权);重星(大星);重德(大德) (8) 庄重,慎重 存之欲其重。——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9) 又如:重人(稳重谨慎的人);重迟(稳重,持重);重固(稳固);重誓(庄重的誓言);重毅(庄重坚毅);重诺(信守诺言);重始(慎重于事物、行为的开始);重详(慎重思考);重慎(慎重);重举(举动慎重) (10) 重要;紧要 总兹戎重。——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重于社稷。——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重于三十年前。——孙文《序》? (11) 又如:重列(重要的位次,要职);重位(重要职位,高位);重路(重要的行政区域);重质(重要人质);重职(重要官职) (12) 贵重;尊贵 珍器重宝。——汉· 贾谊《过秦论》 (13) 又如:重客(贵客);重敬(敬重);重礼(尊重礼仪);重直(犹高价);重货(指金银等贵重财物);重钜(昂贵) (14) 浓厚;浓重 。如:重色(指深浓的颜色);重冰(指厚的冰层);重意(深情厚意);重碧(深绿色) (15) 严肃;严明 重罚不用。——《韩非子·五蠹》 重以周。——唐· 韩愈《原毁》 (16) 又如:重法(严酷的刑法);重辟(死刑) (17) 严重 杀人重囚。——清· 方苞《狱中杂记》 (18) 又 情稍重。 (19) 重浊 。如:重气(呼吸困难急促;闷气);重滞(凝滞;阻塞);重迟(迟钝;迟缓;很不敏捷);重涩(迟钝) 名词 (1) 重量 千钧之重,人不轻举。——汉· 桓宽《盐铁论》 其耳三寸,其实一升,重一钧。——《周礼·考工记》 重四五十斤。——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如:皮重;失重;体重;载重;荷重;净重;空重;承重;比重;举重;毛重 (3) 指辎重。军中载运粮食、器物的车子 楚重至于 邲。——《左传·宣公十二年》 (4) 又如:重车(古时的战车。装载衣食的车子);重载(古时谓装载辎重等货物) (5) 权力,权势 然则人主无威,而重在左右矣。——《韩非子》 (6) 又如:重爵(崇高的爵位);重权(重大权力) (7) 姓 动词 (1) 重视;尊重 古者重冠礼。——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我所高重者。——宋· 王谠《唐语林·雅量》 益重之。——宋· 司马光《训俭示康》 雅重瑞名。—— 清· 张廷玉《明史》 (2) 又如:重文(重视文事);重民(古代重视农业,所以称农民为重民);重言(为人所推重的语言。重视言语);重身(重视身高);重调查研究;重生(珍重身体,爱惜生命);重年(敬重老年人) (3) 加重;增加 是重吾不德也。——《汉书·文帝纪》 (4) 又如:重比(从严议罪,从重拟刑);重困(加重困苦);重使(加重役使);重怒(增添愤怒);重税(从重征税) (5) 崇尚;推崇 。如:重气(崇尚气节);重学(尊尚学术) (6) 通“动”( )影响且晋人蹙忧以重我。——《左传·僖公十五年》 候人不可重也。——《管子·侈靡》 副词 (1) 极;甚;十分 重寒则热。——《素问·阴阳应象》 (2) 特别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史记》 (3) 另见 英文翻译heavy, weighty; double
方言集汇◎ 粤语:cung4 cung5 zung6
◎ 客家话:[海陆丰腔] chung1 chung5 chung2 [客语拼音字汇] cung1 cung2 cung4 [客英字典] chung5 chung2 [东莞腔] cung2 cung1 [沙头角腔] cung5 cung1 [陆丰腔] chung3 chung1 chung3 [梅县腔] chung1 chung2 chung5 [台湾四县腔] cung1 cung5 cung2 [宝安腔] cung3 | cung2 | cung1 [梅县腔] cung2 宋本广韵廣韻目次:上平三鍾
意思相近分类信息词性分类字数分类含数字词语含十二生肖词语描写人物的词语描写颜色的词语描写月份的词语描写季节的词语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词语拼音首字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