兜底

dōu dǐ [ dou di]
注音 ㄉㄡ ㄉ一ˇ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兜底 dōu dǐ

1.  揭示出全部底细。

reveal all the details; disclose the whole inside story; wash sb.'s dirty linen;

2.  〈

方〉: 全部承受。
这活儿你们先干着,剩下的我兜底。
contract to do a job; undertake;

词语解释

  1. 终于,到底。

    《天雨花》第九回:“ 秀鸞 认出亲妹子,我等虚词兜底明。”

  2. 指全部,彻底。

    罗达成 《你好,李谷一》:“ 李谷一 索性来了个兜底翻。”

  3. 见“ 兜的 ”。

引证解释

⒈ 终于,到底。

《天雨花》第九回:“秀鸞认出亲妹子,我等虚词兜底明。”

⒉ 指全部,彻底。

罗达成《你好,李谷一》:“李谷一索性来了个兜底翻。”

⒊ 见“兜的”。

兜底的国语词典

突然。《封神演义.第三二回》:「黄飞虎坐在殿上,思前想后,兜底上心,长吁一声。」也作「兜的」。

兜底的网络释义

兜底

  • 兜底,指到底;揭示出全部底细,意即全盘托出。也就是为了使个体概念或集合体概念得到周延而设置的一种条件或规范,一旦达成这样的条件和触发这样的规范,概念便实现周延而无遗漏。比如法律中的兜底条款与兜底法都属于这样的条件和规范。
  • 兜底的翻译

    英语: to reveal, to expose
    法语: révéler, exposer

    兜底造句

    船儿兜底翻了过来,鼹鼠在河里扑腾着挣扎。
    他们一威胁他,他便把计划全兜底了。
    本项为一兜底条款,以适应不断发展的驰名商标保护的实际需要。
    这种因果论,不是宿命的铺陈,而是制度的兜底。
    在余论中,作者则提出“犯罪主体采用列举式,不留口袋”的建议,尽量不使用兜底条款,避免引起司法混乱。
    商业保险或者制度兜底,固然能让伸手救助少些后顾之忧,又如果老人自己能心存善意,懂得宽宥与悯恤,可能比保险或责罚更为靠谱。
    但目前可以通过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是商标法的重要补充,它可为商标法提供兜底性的保护与救济。
    反不正当竞争法作为知识产权体系的一种“兜底”条款,在保护非独创性数据库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我把所有的抽屉都来了个兜底翻,希望能找到那把丢失的钥匙。
    医疗救助制度是医疗保障制度的“兜底”制度,对维护人民健康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国刑法中存在大量的兜底性条款,主要表现为类比推断型和最后兜底型。

    汉字详情

    dōu [dou]
    部首: 209
    笔画: 11
    五笔: QRNQ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HVHU
    四角: 77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兜鍪,即胄,古代头盔名

    (2) 又如:兜鞬(头盔和皮革制的弓箭袋,也泛指武器装备);兜鍪铠(战士戴的头盔和铠甲);兜巾(有后兜的帽子)

    (3) 缝在衣服里面的或旁边开口的小袋 。如:裤兜

    (4) 装盛东西之物,通常除留一边作开口外,其余各边都是封闭的或网状的 。如:网兜儿;兜络(网袋)

    动词

    (1) 迷惑;受蒙蔽

    在列者献诗,使勿兜。——《国语·晋语》。注:“感也。”

    (2) 又如:兜罗(笼络;收拾);兜结(奉承,巴结);兜答(兜搭。周折;麻烦;难对付;心眼多)

    (3) 用兜兜着;用手或衣襟等承装事物 。如:用毛巾兜着苹果

    (4) 包裹;围绕;环绕

    腰间解下麻索来,兜住卢俊义肚皮去那松树上只一勒,反拽过脚来绑在树上。——《水浒传》

    (5) 又如:在城里兜了一圈;兜翻(捆绑拖翻)

    (6) 走遍各地招揽或向个人征求订货或订购 。如:兜生意

    (7) 承担某事物的责任 。如:出了问题我兜着;兜柁(兜驮。背,驮)

    (8) 包围 。如:兜围(包围,围剿);兜拿(围剿);兜击(包围攻击);兜转(绕回来);兜裹(包围);兜围(包围)

    (9) 为借助风力而遮挡 。如:兜艄(风从船后方吹来,正对船尾);兜艄顺风(方言。正顺风);帆破成这样,怎能兜住风

    (10) 带住,勒 。如:兜转(勒转马头)

    (11) 彻底暴露或揭露 。如:把老底给兜出来

    (12) 用瓢勺等取东西

    一个客人便去揭开桶盖,兜了一瓢,拿上便吃。——《水浒传》

    介词

    迎着;朝着 。如:兜脸(对着脸);兜顶(对着头顶)

    副词

    立刻 。如:兜地(兜的。突然,立刻);兜底(突然)

    英文翻译

    pouch

    方言集汇

    ◎ 粤语:dau1
    ◎ 客家话:[东莞腔] deu1 [沙头角腔] deu1 [台湾四县腔] deu1 [客英字典] deu1 [宝安腔] diu1 [梅县腔] deu1 [海陆丰腔] deu1 [客语拼音字汇] deu1
    ◎ 潮州话:da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九侯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
    當侯平聲開口一等tu/tou
    dǐ,de [di,de]
    部首: 314
    笔画: 8
    五笔: YQA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IHPM
    四角: 00242

    详细解释

    de

    (1) “底”在五四时期至三十年代用于领属关系,现已不用

    (2) 另见

    动词

    (1) (形声。从广( yǎn),氐( )声。本义:止住;停滞)

    (2) 同本义

    底,止居也。——《说文》

    勿使有壅蔽湫底。——《左传·昭公元年》

    (3) 又

    底禄以德。

    有所底止。——《左传·宣公三年》

    盟以底信。——《左传·昭公十三年》

    戾久将底。——《国语·晋语》

    (4) 又如:底止(结局);底着(停滞;滞留);底遏(遏止);底滞(滞留)

    (5) 隐藏 。如:底伏(隐伏)

    (6) 达到 。如:底定(稳定,平定);底豫(由不悦变成欢乐);底平(底定);底成(取得成功)

    (7) 引致 。如:底力(致力;尽力);底服(致使臣服)

    (8) 磨砺 。如:底厉(砥砺。指磨石);底兵(磨砺兵器)

    名词

    (1) 最下面,底端

    底,一曰下也。——《说文》

    实惟无底之谷。——《列子·汤问》

    则言黄泉之底。——《淮南子·脩务》

    清澈见底。——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全石以为底。——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2) 如:鞋底;箱底;桶底。引申为下层,下面。如:底下人(仆役);底土层;底冰

    (3) 底子;基础 。如:底簟(根基,基础);底下书(指学有根底的著作)

    (4) 草图、草案、草稿、预备性或试验性的略图或文本 。如:底样

    (5) 底细;内情 。又如:底里(内幕,内情;详细);底脚(底细;住址);底脚里人儿(内线人物)

    (6) 引申为尽头;末尾 。如:年底;月底;底极(终点;终极)

    (7) 几何图形的基线或基面 。如:圆锥的底

    (8) 文物,史料,以永久性形式保存下来的证据、知识或资料 。如:留个底儿

    (9) 构成观察或体验事物的背景的那些自然、物理或物质条件 。如:白底红花

    代词

    (1) 疑问代词。何,什么

    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宋范成大《双燕》

    (2) 又如:底作(何为,干什么);底事(何事);底物(何物);底处(何处);底许(几许,多少)

    (3) 指示代词。此,这 。如:底事(此事)

    副词

    (1) 尽;极 。如:底发(尽量发出);底烦(愁闷之至)

    (2) 的确;确实 。如:底确(定准)

    (3) 另见 de

    英文翻译

    bottom, underneath, underside

    方言集汇

    ◎ 粤语:dai2
    ◎ 客家话:[陆丰腔] dai3 [客英字典] dai3 gi3 te3 [台湾四县腔] dai3 di3 [梅县腔] dai3 [东莞腔] dai3 [客语拼音字汇] dai3 di1 [宝安腔] dai3 [沙头角腔] dai3 [海陆丰腔] dai3 di3
    ◎ 潮州话:doi2 di2(tói tí) di1(ti)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一薺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禮齊開上聲開口四等tieitex/tej

    兜底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