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贤

xiān xián [ xian xian]
繁体 先賢
注音 ㄒ一ㄢ ㄒ一ㄢ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先贤 xiānxián

(1) 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先贤祠
wise men;scholars of the past;the late sage

词语解释

  1. 先世的贤人。

    明 嘉靖 间议 孔 庙祭礼,称 颜渊 曾参 等十人以下和 孔子 其他门弟子为先贤,自 左丘明 以下,称先儒。见《明史·礼志四》。《礼记·祭义》:“祀先贤於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后汉书·吴祐传》:“嫌疑之閒,诚先贤所慎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先贤表謚,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 宋 陆游 《过广安吊张才叔谏议》诗:“春风匹马过孤城,欲吊先贤涕已倾。”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二》:“诬先贤而惑后学,其风殆不可长也。”

  2. 复姓。

    汉 有 先贤氏 。见《通志·氏族五》。

引证解释

⒈ 先世的贤人。 明嘉靖间议孔庙祭礼,称颜渊曾参等十人以下和孔子其他门弟子为先贤,自左丘明以下,称先儒。见《明史·礼志四》。

《礼记·祭义》:“祀先贤於西学,所以教诸侯之德也。”
《后汉书·吴祐传》:“嫌疑之閒,诚先贤所慎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书记》:“先贤表謚,并有行状,状之大者也。”
宋陆游《过广安吊张才叔谏议》诗:“春风匹马过孤城,欲吊先贤涕已倾。”
金王若虚《论语辨惑二》:“诬先贤而惑后学,其风殆不可长也。”

⒉ 复姓。 汉有先贤氏。见《通志·氏族五》。

先贤的国语词典

已故的贤哲。

先贤的网络释义

先贤

  • 先贤,汉语词汇。
  • 拼音:xiān xián,
  • 意思是已故的有才德的人。
  • 出自《读书要有选择》,
  • 先贤造句

    读好书,有如探访着书的先贤,同他们促膝谈心,而且是一种精湛的交谈。
    一方木板屹立坟上,铁画银钩着“先贤尊师尘研之位”。
    先贤祠是最好的入门匙,最佳的讲堂、最真实丰富的课本。
    饭桌上常谈之事要么是先贤古圣之德,要么是农耕稼蔷之理,再就是内战、抗战之苦。
    荧屏中自有时尚之道,各种大话、戏说风刮来刮去,帝王将相的题材刮完了,下一拨被玩弄的,就是这些在祭台上被冷落了许久的往圣先贤。
    王元化的同道好友、高足弟子缅怀远去的智者,为其敬重的先贤送行。
    李微微表示,黄兴等革命先贤百折不饶、矢志不渝的爱国情怀,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淡泊名利、光明磊落的高尚品格,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除此以外,塞林格先生的离群隐遁也毫无先贤们的无我风格。他的举止过头而夸张,充满了表演性和感情激动的姿态。
    雨果一生著作等身,涉及文学所有领域,评论家认为,他的创作思想和现代思想最为接近,他死后法国举国至哀,被安葬在聚集法国名人纪念牌的“先贤祠”。
    不论是古代先贤,还是如今的杰出人士,都会经历这样的过程,绚烂归于平淡,喧嚣归于沉寂。
    对自己严,对别人宽;对朋友诚,对事业专;对祖国忠,对父母孝;对生活俭,对困弱暖。修身律己,效仿先贤;和谐文明,春色满园!
    然天道无情,先贤不恤,以至开天遗泽渐失,徒留后人哀叹洪荒崩而神道灭,六太失而天梯隐,三古尽而仙路绝,几时求的真门开。
    此先贤之行谊,吾辈所应借鉴者也。
    远古时期,百族并立,人族被人任意欺凌,我人族先贤为了后代不被人凌辱,筚路蓝缕,舍身忘死。
    我们中国人都不按照上帝的旨意生活了几千年了,难不成孔子、孟子这些古圣先贤也都错了?再说下去,恐怕就连有涵养的读书人也忍不住要动手了。
    中国的古圣先贤用成语流传很多智慧给下一代的人。
    希望这玉振金声不只是回响在身边,而是能震撼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希望这玉振金声,能时时刻刻提醒参礼宝宝们,将来一定要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上得这五岳之首的泰山,便是一件与往圣先贤越千载而相会的盛事。
    先贤曾如此告诫后人,而界首市的一名农妇却屡屡搬弄是非,说邻居与“他人相好”,最后被恼羞成怒的邻居打伤。
    对壮美山河的热爱,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对圣哲先贤的热爱,对一切积极进步力量的热爱,对现实社会生活的热爱,这都是爱国主义激情的体现。

    汉字详情

    xiān [xian]
    部首: 209
    笔画: 6
    五笔: TFQB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GHU
    四角: 2421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据甲骨文,上面是“止”(脚),下面是“人”。意思是脚已走在人的前面。本义:前进,走在前面)

    (2) 同本义

    先,前进也。——《说文》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屈原《九歌·国殇》

    恐为操所先。——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3) 又如:身先士卒;争先恐后;争先(争着赶到别人前头)

    (4) 尊崇;重视

    安宁则长庠序,先本绌末,以礼义防于利。——《史记·本准书》

    (5) 又如:先本(重视根本)

    (6) 首创;开始

    不为福先,不为祸始。——《庄子·刻意》

    (7) 又如:先志(先立志向);先事(先行其事)

    名词

    (1) 当初;先前

    丢三忘四,惹人抱怨,竟不大象先了。——《红楼梦》

    (2) 又如:先起头(从前);先来(先前,原来);先日(从前;日前)

    (3) 先世;祖先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报任安书》

    行莫丑于辱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思厥先祖父。——宋· 苏洵《六国论》

    先典攸高。——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先西域人。——明、 清· 侯方域《壮悔堂文集》

    先茔在杭(先茔:祖先的坟墓。杭:浙江省杭州市)。——清· 袁枚《祭妹文》

    (4) 又如:先陇(祖坟);先陵(帝王祖先的坟墓);先铭(先人的墓志铭)

    (5) 前导;前驱

    以为民先(先,先锋。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韩非子·五蠹》

    行为士先。——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6) 又如:先引(前导);先师(前辈老师);先达(有德行学问的前辈)

    (7) 姓

    形容词

    (1) 前,时间或次序在前

    以先国家之急。——《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后先相继。——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固先乎吾。——唐· 韩愈《师说》

    先天下之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2) 古时的;先前的,先代的

    天子乃荐鞠衣于先帝。——《礼记·月令》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战国策·齐策》

    (3) 又如:先帝(远古帝王);先王(指上古贤明君王)

    (4) 首要,根本

    末学者,古人有之,而非所以先也。——《庄子·天道》。成玄英疏:“先,本也。”

    (5) 又如:先天(宇宙的本体,万物的本原);先务(首要的事务)

    (6) 上

    短长终不校,先后竟谁论?——唐· 韩愈《和侯协律咏笋》

    (7) 又如:先后(高下,优劣)

    (8) 已故的。称呼死者的敬词

    先大母婢也。——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9) 又如:先朝顾命(先帝临终托付);先府君(尊称亡父)

    副词

    指事情、行为发生在前

    树下先有落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几欲先走。——《秋声诗自序》

    水暖鸭先知。——宋· 苏轼《惠崇》

    春江晚景

    为坎以先登。——《资治通鉴·唐纪》

    英文翻译

    first, former, previous

    方言集汇

    ◎ 粤语:sin1 sin3
    ◎ 客家话:[梅县腔] sien1 [客语拼音字汇] xian1 [客英字典] sen1 sien1 [东莞腔] sen1 [沙头角腔] sien1 [宝安腔] sen1 [海陆丰腔] sien1 [sen1] [台湾四县腔] sien1 [sen1] [陆丰腔] sian1
    ◎ 潮州话:soiⁿ1 [揭阳、潮阳]saiⁿ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一先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蘇前先開平聲開口四等sensien
    xián [xian]
    部首: 401
    笔画: 8
    五笔: JCMU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LEBO
    四角: 27802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贝,与财富有关。本义:多财)

    (2) 有德行;多才能

    贤,多才也。——《说文》

    以财分人之谓贤。——《庄子·徐无鬼》

    相如既归, 赵王以为贤大夫。——《史记》

    闲贤臣。——诸葛亮《出师表》

    (3) 又如:贤声远达(好的名声远扬四处);贤歌(品行技艺都好的歌妓);贤才(德才并美之人);时贤(指当代有贤能有声望的人)

    (4) 对人的敬称

    凡与人言……自叔父母以下,则加“贤”字。——《颜氏家训》

    分明是如贤所教,但是小生自小坐书斋,不谙其他生活。——《新编五代史评话》

    (5) 又如:贤宰(知县);贤乔梓(尊称人家父子);贤竹林(魏晋间“竹林七贤”。后用作对他人叔姪的敬称);贤弟;贤甥

    (6) 良,美善

    东家有贤女。——《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多闻其贤。——《史记·陈涉世家》

    非不贤也。——《吕氏春秋·察今》

    (7) 又如:贤否(好的与坏的);贤妻(贤淑的妻子);贤慧(称美女子善良而明大义)

    (8) 艰难;劳苦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诗·小雅·北山》

    名词

    (1) 有才德的人;人才

    三曰进贤。——《周礼·太宰》。注:“有善行也。”

    思贤如渴。——《三国志·诸葛亮传》

    唐贤今人。——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尊贤而重士(贤,形容词作名词用,贤人)。——汉· 贾谊《过秦论》

    思贤如渴。——《三国志》

    (2) 又如:贤圣(圣贤);前贤(有才德的前辈);先贤(已去世的有才德的人);圣贤(圣人和贤人)

    (3) 人的贤能

    其贤不及孔子。——唐· 韩愈《师说》

    动词

    (1) 胜过,超过

    师不必贤于弟子。——韩愈《师说》

    贤于长安君。——《战国策·赵策》

    贤于己者。——清· 刘开《问说》

    (2) 尊重;崇尚

    子夏说:“贤贤易色”。——《老残游记》

    (3) 又如:贤贤易色(学习贤美的品德来改变好色之心)

    英文翻译

    virtuous, worthy, good; ab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n4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