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使布立教于四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内平外成。”
成语用法
兄友弟恭作谓语、定语;用于家庭关系。
兄友弟恭的国语词典
兄弟间感情和睦,能相互友爱尊敬。
兄友弟恭的网络释义
兄友弟恭
反义词
兄友弟恭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上为“口”,下为匍伏的人。小篆从口,从儿(人)。象一人在对天祈祷,是“祝”的本字。本义:兄长)
(2) 同本义
兄,长也。——《说文》
男子先生为兄。——《尔雅》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诗·小雅·斯干》
(3) 又如:乃兄(你的哥哥);令兄(尊兄,尊称对方的哥哥);愚兄(哥哥自己谦称);家兄(谦称自己的哥哥)
(4) 亲戚中同辈男性中年龄比自己大的
表兄下马步堤岸,上船拜吾兄。——唐· 韩愈《此日足可惜赠张籍》
(5) 又如:表兄;内兄;姻克;堂兄
(6) 对他人的尊称
兄知之,勿为他人言也。——柳宗元《与肖翰林佝俛书》
(7) 又如:学兄;仁兄
(8) 古代亦以称姐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万章上》
俾同气女兄,摩笄引决。——唐· 刘知几《史通》
(9) 指物之先生而大者
是故其耨也,长其兄而去其弟。——《吕氏春秋》。高诱注:“养大杀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h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hiung1 [客英字典] hiung1 [宝安腔] hiung1 [海陆丰腔] hiung1 [台湾四县腔] hiung1 [沙头角腔] hiung1 [东莞腔] hiung1 [陆丰腔] hi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兄 | 許榮 | 曉 | 庚三合 | 平聲 | 庚 | 合口三等 | 庚 | 梗 | hyeng/xwang | xĭwɐŋ |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表示以手相助。本义:朋友)
(2) 同本义
友,同志为友。——《说文》
君子以朋友讲习。——《易·兑》。疏:“同门曰朋,同志曰友。”
联朋友。——《周礼·大司徒》
与朋友交。——《论语》
太丘与友。——《世说新语·方正》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唐·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偕数友出。——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是芋视乃友。——清· 周容《芋老人传》
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挚友(亲密的朋友);友生(朋友)
(4) 职官名。王官之近臣
王置师、友、文学各一人…友者因文王、 仲尼四友之名号。——《晋书》
(5) 又如:友学(职官名。“友”与“文学”的合称。为辅佐、侍从之官)
(6) 借指兄弟 。如:友于之谊(兄弟间的情谊);友于(惟孝友于兄弟;兄弟友爱;借指兄弟);友弟(友悌。兄弟相友爱。师长对门生自称的谦辞)
(7) 同伴,经常在一块儿玩的人 。如:酒友;赌友
(8) 同一所教会、学校、班级、职业的成员 。如:教友;校友;工友等
动词
(1) 互相合作
友,有也,相保有也。——《释名》
(2) 结交,与…为友
瓒深与先主相友。——《三国志·先主传》
古之高士,不臣天子,不友诸侯,…——顾炎武《日知录》
(3) 又如:友其人;友结(结交);友直(与正直的人交朋友);友仁(与仁者交朋友)
(4) 给予帮助或支持
出人相友。——《孟子·滕文公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u1 [宝安腔] ju1 (jiu1) [客英字典] ju3 ju1 [陆丰腔] jiu1 jiu3 [客语拼音字汇] yiu1 [东莞腔] jiu1 [沙头角腔] jeu1 [海陆丰腔] riu1 riu3 [台湾四县腔] ju1 ju3
◎ 潮州话:iu2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有 | 云久 | 云 | 尤 | 上聲 | 有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ĭəu | iux/hiov |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有绳索围绕于“弋”,象竖立有杈的短木桩。绳索捆束木桩,就出现了一圈一圈的“次第”。本义:次第)
(2) 同本义
弟,韦束之次第也。——《说文》
乱必有弟。大乱五,小乱三。——《吕氏春秋·原乱》
(3) 弟弟
男子先生为兄,后生为弟。——《尔雅·释亲》
如兄如弟。——《诗·邶风·谷风》
称小功以下为兄弟,大功以上为昆弟。——《仪礼·丧服》
联兄弟。——《周礼·大司徒》。注:“兄弟婚姻嫁聚也。”
(4) 又如:弟老的(排行最小的);弟郎(兄弟);弟兄相狱(兄弟相互诉讼);弟昆(弟兄);弟息(弟弟与儿子);弟道(做弟弟应遵守的道德标准)
(5) 泛指亲戚或亲族中辈分相同的而年纪较小的男子 。如:表弟;堂弟;弟长(年少者与年长者)
(6) 朋友相互间的谦称——多用于书信中 。如:小弟;愚弟
(7) 门生;学生 。如:徒弟;弟子孩儿(骂人语。婊子养的,妓女生的孩儿)
(8) 古代亦称妹为弟
弥子之妻与 子路之妻,兄弟也。——《孟子》
动词
通“悌”。敬爱兄长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兴?——《论语·学而》
国有礼有乐,有诗有画,有善有修,有孝有弟,有廉有辩。——《商君书·去强》
能以事亲谓之孝,能以事兄谓之弟,能以事上谓之顺,能以使下谓之君。——《荀子·王制》
僚友称其弟也。——《礼记·曲礼上》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5 [陆丰腔] ti5 [梅县腔] tai1 ti5 [沙头角腔] ti5 tai1 [客语拼音字汇] tai1 ti4 [海陆丰腔] ti6 tai1 [东莞腔] ti3 tai3 [宝安腔] ti3 [台湾四县腔] ti5 tai1
◎ 潮州话:di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弟 | 徒禮 | 定 | 齊開 | 上聲 | 薺 | 開口四等 | 蟹 | 齊 | dʰiei | dex/dej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共声。本义:恭敬,谦逊有礼)
(2) 同本义
密人不恭,敢距大邦。——《诗·大雅·皇矣》
恭,敬也。——《尔雅》
何胤云,在貌为恭,在心为敬, 何之所说,从多举也。——《礼记·曲礼上》疏
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论语·颜渊》
公子执辔愈恭。——《史记·魏公子列传》
(3) 又如:恭默(谦恭沈静不语);恭倨(恭敬和傲慢);恭恪(心存恭敬而态度谨慎);恭敬(犹尊敬);恭和(谦恭温和);恭逢其盛(亲身经历到那种盛况);恭素(恭谨纯朴)
(4) 通“洪”。大 。如:恭德 (大德)
(5) 工整 。如:恭笔(工整的笔画)
动词
(1) 奉行
今予惟恭行天之罚。——《书·甘誓》
(2) 又如:恭承(敬奉)
(3) 拱手致礼
请过了文昌,大人朝上又打三恭。——《儒林外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giung1 [台湾四县腔] giung1 [梅县腔] giung1 [陆丰腔] giung1 [客语拼音字汇] giung1 [东莞腔] giung1 [海陆丰腔] giung1 [宝安腔] giung1 [沙头角腔] giung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恭 | 九容 | 見 | 鍾 | 平聲 | 冬 | 開口三等 | 通 | 鍾 | kĭwoŋ | kyung/kiv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