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傲
词语释义
兀傲
(1) 倔强不随俗
(2) 高傲
词语解释
亦作“ 兀奡 ”。孤傲不羁。
晋 陶潜 《饮酒》诗之十三:“规规一何愚,兀傲差若颖。”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三:“兀傲瓮间卧,憔悴泽畔行。” 清 恽敬 《前济南府知府候补郎中徐君遗事述》:“君性纵达,一切细行多不检,遇大富贵人兀奡临之,如无物者。”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学生得此,则以增骄,自命 中国 楨榦,未治一事,而兀傲过於开国元老。”
高亢。
清 钱谦益 《题<怀麓堂诗抄>》:“ 弘正 间,北地 李献吉 ,临摹 老杜 为槎牙兀傲之词,以訾謷前人。” 清 秦瀛 《答王惕甫书》:“足下寄到古文辞一册,僕反復诵之,其雄直兀奡之概,肖其人而出。”
兀傲的国语词典
倔强而不随俗。
兀傲的网络释义
兀傲
兀傲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wū
(1) ——“兀秃”
:同“乌涂” 。(2) 另见
wù
形容词
(1) (指事。从一,在人上。人头上一横,表示高平。本义:高耸特出的样子)
(2) 同本义
兀,高而上平也。——《说文》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3) 又如:兀岸(直耸挺拔);兀嵝(险峻)
(4) 光秃(如毛发)的
蜀山兀。——唐· 杜牧《阿房宫赋》
(5) 又如:兀首(头发脱落)
(6) 茫然无知
临文乍了了,彻卷兀若天。——柳宗元《读书》
(7) 又如:兀兀陶陶(醉酒);兀楞楞(痴呆)
(8) 不够稳定 。如:兀突突(形容心跳不安)
(9) 独立
焉有翡翠横肩,援琴合膝,而能兀焉自立者也?——清· 吴从先《金小品传》
(10) 昏沉 。如:兀兀腾腾(昏昏沉沉)
动词
动摇,摇晃
兀其根本而能全于长世者也。——《后汉书》
副词
(1) 还;仍然;到目前依旧 。如:兀子(仍然;还);兀自(兀子。还,仍然)
(2) 笔挺地 。如:兀坐(端坐)
代词
(1) 这,那 。如:兀是谁(那是谁;这是哪一位);兀底(这;这个);兀得(这个;这)
(2) ∶姓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ngut7 [海陆丰腔] ngut7 [客语拼音字汇] ngud5 [宝安腔] ngut7 [客英字典] ngut7 [台湾四县腔] ngut7
◎ 潮州话:温4,ug4(uk 旧时又音ngurt)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兀 | 五忽 | 疑 | 沒 | 入聲 | 月 | 合口一等 | 魂 | 臻 | nguot | ŋuət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2) 同本义
傲,倨也。——《说文》
(3) 经传以敖为之
凡视上于面则敖。——《礼记·曲礼》
彼交匪敖。——《诗·小雅·桑柔》
不吴不敖。——《诗·周颂·丝衣》
敖而无足数者。——《史记·游侠传》
执币,傲。——《左传·文公九年》
齐音傲辟乔志。——《礼记·乐记》
图傲救世之士哉。——《庄子·天下》
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傲。——《贾子道术》
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谨敬。——《韩非子·内储说下》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魏征《十三斩不克终疏》
(4) 又如:傲兀(高傲不屈的样子);傲睨(傲然睨视,形容倨傲,看不上一切);傲态
(5) 急躁
不问而告谓之傲。——《荀子·劝学》
动词
(1) 傲慢而轻视
民慕其利而傲其罪。——《韩非子·六反》
恃才傲物。 ——《南史·萧子显传》
(2) 如:傲俗(蔑视俗人);傲上(对上倨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ngau3 [梅县腔] ngau5 [台湾四县腔] ngau5 [客语拼音字汇] ngau4 [东莞腔] ngau3 [客英字典] ngau5 [陆丰腔] ngau5 [沙头角腔] ngau5 [海陆丰腔] ngau6
◎ 潮州话:ng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傲 | 五到 | 疑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ngauh/ngaw | ŋɑ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