傥恍
词语释义
惊疑貌。
词语解释
惊疑貌。
宋 惠洪 《冷斋夜话·江神嗜黄鲁直书韦诗》:“即取视之,儻恍之际,曰:‘我犹不识,鬼寧识之乎?’”
引证解释
⒈ 惊疑貌。
引宋惠洪《冷斋夜话·江神嗜黄鲁直书韦诗》:“即取视之,儻恍之际,曰:‘我犹不识,鬼寧识之乎?’”
傥恍的网络释义
傥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党声。本义: 洒脱不拘,不拘于俗)
(2) 同本义
赞陈汤傥荡。——《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注:“无行检也。”
貌若傥荡不备。——《汉书·史丹传》
(3) 又如:倜傥(洒脱;不拘束)
(4) 怅然自失,恍惚
文候傥然,终日不言。——《庄子·田子方》
(5) 又如:傥然(失志的样子);傥莽(怅然自失)
(6) 正直 。如:傥言(正直的言论);傥论(堂皇正大的言论)
(7) 广大 。如:傥漭(广阔无边);傥阆(广大宽敞);倘莽(旷远);傥朗(晦暗不明的样子)
(8) 安闲自得 。如:傥佯(安闲自得地行走);傥傥(舒闲自适地)
连词
(1) 表示假设,相当于“倘若”、“如果”
傥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史记·伯夷传》
(2) 又如:傥若;傥使
副词
偶然,意外地
况荣宠贵盛,傥来物也,可恃以凌人乎。——欧阳修《新唐书》。又如:傥来(意外得来);傥然(偶然;侥幸)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心,況省声。字本作怳,亦作慌.本义:狂的样子)
(2) 同本义
怳,狂之貌。——《说文》
怳,狂也。——《广雅·释诂四》
临风怳兮浩歌。——《楚辞·少司命》
(3) 又如:恍恍(狂的样子)
(4) 昏瞆不明的样子
追怳忽于地底兮。——《后汉书·张衡传》
精神怳惚。——《神女赋序》。注:“不自觉知之意。”
(5) 又如:恍恍(模模糊糊);恍忽(形貌模糊不清的样子;神智迷乱不定的样子);恍惑(迷惑)
(6) 心神不安的样子;失意的样子
怳若有望而不来。——宋玉《登徒子好色赋》。注:“失意貌。”
(7) 又如:恍恍(心神不宁的样子);恍惝(失意怅惘);恍怆(失意怅惘的样子);恍然(失意的样子,惆怅的样子)
副词
猛然;忽然
恍惊起而长嗟。——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一旦恍然似有以得其要领者,然后乃敢会众说而折其衷。——朱熹《中庸章句序》
动词
(1) 仿佛;好像 。如:恍若(仿佛;好像);恍如(仿佛);恍疑(犹仿佛);恍然(仿佛);恍若(仿佛)
(2) 一闪而过
方转过山子,只见迎面有一个人影儿一恍。——《红楼梦》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英字典] fong3 [宝安腔] fong3 [梅县腔] fong3 [海陆丰腔] fong3 [客语拼音字汇] fong3 [台湾四县腔] fong3
◎ 潮州话:何汪2(访)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光 | 古黃 | 見 | 唐合 | 平聲 | 陽 | 合口一等 | 宕 | 唐 | kuɑŋ | ku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