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侧

qīng cè [ qing ce]
繁体 傾側
注音 ㄑ一ㄥ ㄘㄜˋ

词语释义

倾侧 qīngcè

(1) 倒向一侧,倾斜

盆器倾侧。——《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突如其来一股逆流使船倾侧
swage

词语解释

  1. 亦作“ 倾仄 ”。偏斜,倾斜。

    汉 严忌 《哀时命》:“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唐 杜甫 《虎牙行》:“ 洞庭 扬波 江 、 汉 迴, 虎牙 、 铜柱 皆倾侧。”《朱子语类》卷六:“人坐久,必倾侧。” 胡鄂公 《北方实录》:“车厢受弹倾仄,伤戈什哈一人, 怀芝 受震昏仆於地。” 沙汀 《淘金记》二:“﹝他﹞把上身倾侧出去,为酒涨红的眼睛泛着热情。”

  2. 指偏离。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

  3. 指行为邪僻不正。

    《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汉书·萧望之传》:“ 恭 、 显 又时倾仄见詘。” 颜师古 注:“言其不能持正,故议论大事见詘於天子也。仄,古侧字。”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晋书·王湛传》:“ 国寳 少无士操,不修廉隅。妇父 谢安 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

  4. 摇摆不定。

    《荀子·议兵》:“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

  5. 崎岖不平。

    《汉书·晁错传》:“上下山陂,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唐 李德裕 《幽州纪圣功碑铭》:“险道倾仄,且驰且射,胡兵所以无敌也。”

  6. 随顺;依附。

    《淮南子·要略》:“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偃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程器》:“ 潘岳 诡譸于 愍 、 怀 , 陆机 倾仄于 贾 、 郭 。”《魏书·郑羲传》:“子 严祖 ……轻躁薄行,不修士业,倾侧势家,乾没荣利,闺门秽乱,声满天下。”

  7. 困顿,颠沛。

    《史记·陈丞相世家赞》:“ 陈 丞相 平 ……倾侧扰攘 楚 、 魏 之閒,卒归 高帝 。”《后汉书·班彪传论》:“ 班彪 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晋 陆机 《豪士赋序》:“倾侧颠沛,仅以自全。” 南朝 宋 颜延之 《还至梁城作》诗:“振策睠东路,倾侧不及羣。”

  8. 指社会动荡不安。

    元 高士谈 《秋兴》诗:“乾坤尚倾仄,吾敢叹淹留!”

  9. 覆灭;败亡。

    《宋书·傅亮传》:“祸福之具,内外充斥,陵九折於 邛僰 ,泛衝波於 吕梁 ,倾侧成於俄顷,性命哀而莫救。”《魏书·任城王传》:“面背不同,事涉欺佞,非所谓论道之德,更失国士之体,或有倾侧,当由公辈佞臣。”

  10. 10.倒塌。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地震》:“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倾仄”。

⒉ 偏斜,倾斜。

汉严忌《哀时命》:“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唐杜甫《虎牙行》:“洞庭扬波江、汉迴, 虎牙、铜柱皆倾侧。”
《朱子语类》卷六:“人坐久,必倾侧。”
胡鄂公《北方实录》:“车厢受弹倾仄,伤戈什哈一人, 怀芝受震昏仆於地。”
沙汀《淘金记》二:“﹝他﹞把上身倾侧出去,为酒涨红的眼睛泛着热情。”

⒊ 指偏离。

《韩非子·外储说左下》:“然方公之狱治臣也,公倾侧法令,先后臣以言,欲臣之免也甚,而臣知之。”

⒋ 指行为邪僻不正。

《荀子·成相》:“谗人罔极,险陂倾侧此之疑。”
《汉书·萧望之传》:“恭、显又时倾仄见詘。”
颜师古注:“言其不能持正,故议论大事见詘於天子也。仄,古侧字。”
三国魏阮籍《咏怀》:“焉知倾侧士,一旦不可持。”
《晋书·王湛传》:“国寳少无士操,不修廉隅。妇父谢安恶其倾侧,每抑而不用。”

⒌ 摇摆不定。

《荀子·议兵》:“事小敌毳,则偷可用也;事大敌坚,则涣焉离耳。若飞鸟然,倾侧反覆无日,是亡国之兵也。”

⒍ 崎岖不平。

《汉书·晁错传》:“上下山陂,出入溪涧,中国之马弗与也;险道倾仄,且驰且射,中国之骑弗与也。”
唐李德裕《幽州纪圣功碑铭》:“险道倾仄,且驰且射,胡兵所以无敌也。”

⒎ 随顺;依附。

《淮南子·要略》:“诚喻至意,则有以倾侧偃仰世俗之间,而无伤乎谗贼螫毒者也。”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潘岳诡譸于愍、怀,陆机倾仄于贾、郭。”
《魏书·郑羲传》:“子严祖 ……轻躁薄行,不修士业,倾侧势家,乾没荣利,闺门秽乱,声满天下。”

⒏ 困顿,颠沛。

《史记·陈丞相世家赞》:“陈丞相平 ……倾侧扰攘楚、魏之閒,卒归高帝。”
《后汉书·班彪传论》:“班彪以通儒上才,倾侧危乱之閒,行不踰方,言不失正,仕不急进,贞不违人。”
晋陆机《豪士赋序》:“倾侧颠沛,仅以自全。”
南朝宋颜延之《还至梁城作》诗:“振策睠东路,倾侧不及羣。”

⒐ 指社会动荡不安。

元高士谈《秋兴》诗:“乾坤尚倾仄,吾敢叹淹留!”

⒑ 覆灭;败亡。

《宋书·傅亮传》:“祸福之具,内外充斥,陵九折於邛僰,泛衝波於吕梁,倾侧成於俄顷,性命哀而莫救。”
《魏书·任城王传》:“面背不同,事涉欺佞,非所谓论道之德,更失国士之体,或有倾侧,当由公辈佞臣。”

⒒ 倒塌。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地震》:“后闻某处井倾仄,不可汲。”

倾侧的国语词典

偏斜。

如:「她倾侧著身子,听得十分入神。」

倾侧的网络释义

倾侧

  • 倾侧,亦作"倾仄",指偏斜,倾斜;覆灭;败亡。 见汉 严忌《哀时命》:“肩倾侧而不容兮,固陿腹而不得息。”
  • 倾侧的翻译

    英语: to lean to one side, slanting
    法语: se pencher sur un côté, oblique

    倾侧造句

    午后,路更倾侧,山也更嵬巍,杂树也更茂密;孤鸟飞越两山间的,午前有,午后却杳然了。
    那个倾侧的信皮儿预示了印刷的成长速度。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
    为了将叶片完全切下,暗语必需是按某个倾侧的角度下去的。
    踏石疾行防倾侧,斜坡缓步调喘息;盘陟高下九转曲,石阶陟降四百级。
    船倾侧得很厉害,但却仍然漂浮不沉。
    小帆船在和风中倾侧着轻快地向前开。
    船再次倾侧了,她又被甩回床铺的另一头。
    船尾被巨石击中,木屑激溅,本已百孔千疮的战船那堪摧残,终颓然倾侧。
    收时手脚卷屈,放时手舞足蹈;东风吹来全部向东倾侧,西风刮过纷纷向西漂移,就是没有一点主心骨。
    犹有石臼无人舂,倾侧墙隅如覆鼎。
    船现在倾侧得太厉害,她几乎立刻就摔倒了。
    它随着击碰倾侧,头不动,眼不动,还呆呆地注视着地上。
    找到一个便利的港口后,他就把船上的货物卸了下来,再把船倾侧起来。
    那个倾侧的信皮儿显示了印刷的发展速率。
    除开这种倾侧外,地球每天都有抖动。
    他忽然向前倾侧,一只胳膊出现在桌子上。他用手掌覆住了自己的眼睛。
    他把小车倾侧倒空。
    用苏打水擦洗粗糙的扶手,倾侧等可使其变得更柔滑,就像你喜爱的润肤霜的感觉。
    当双方处得熟悉了,你会看到他们的脑袋会微微倾侧,并因此而暴露出更多的脖子。

    汉字详情

    qīng [qing]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XDM
    五行:
    仓颉: OPMO
    四角: 2128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2) 同本义

    倾,仄也。——《说文》

    倾则奸。——《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

    安无倾。——《论语·季氏》

    重钧则衡不倾。——《淮南子·说山》

    日既西倾。——曹植《洛神赋》

    倾耳而听。——《战国策·秦策》

    高下相倾。——《老子》。释文:“不正貌。”

    俯身倾耳。——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倾葵(向日葵。借指尽忠);倾倚(偏斜不正);倾低(倾斜,歪斜);倾昃(偏斜;不正);倾返(形容峰峦险峻,向下倾斜);倾柯(使枝条倾斜下垂);倾倚(倾斜,歪斜)

    (4) 倾塌,倒下

    安无倾。——《论语·季氏》

    高台未倾。——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对此欲倒东南倾。——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诗

    樯倾楫摧。——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5) 又如:倾崩(崩溃);大厦将倾;倾国(倾覆邦国;形容容貌极美);倾朝(倾覆朝廷);倾弛(倒塌残破)

    (6) 向往,钦佩

    一坐尽倾。——《汉书·司马相如传》

    (7) 又如:倾奉(倾心敬奉);倾瞩(倾心向往)

    (8) 死;丧 。如:倾害(杀害);倾送(断送;葬送);倾送(害死;累死);倾世(亡故);倾生(丧生);倾命(丧命)

    (9) 倒出来

    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诗

    (10) 又如:倾囊相助

    (11) 倾轧

    以利相倾。——晁错《论贵粟疏》

    (12) 又如:倾挤(倾轧排挤);倾黜(倾轧罢免)

    (13) 用尽;竭尽

    倾家竭产。——《三国志·蜀书》

    倾城远追送。——孙楚《征西官属诗》

    (14) 又如:倾家费产(竭尽全部家产);倾身(竭尽全力);倾忱(竭尽诚心);倾尽(尽心竭力);倾觞(尽觞。谓畅饮);倾国(全国,举国);倾家(全家;拿出全部家产);倾献(全部献出)

    (15) 超过,胜过

    欲以倾诸将相。——《汉书·田竕传》。注:“逾越而胜之也。”

    (16) 衰败

    下塞上聋,邦其倾矣。——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

    名词

    倾向,对一个明确的政治性的纲领体系、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或一个政党的路线的偏离 。如:右倾;左倾

    英文翻译

    upset, pour out, overflow

    方言集汇

    ◎ 粤语:king1
    ◎ 潮州话:kuang1 (khuang)[饶平]kêng1(kheng)[揭阳、潮阳]kuêng1(khueng)

    宋本广韵

    cè,zè,zhāi [ce,ze,zha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MJH
    姓名学:
    仓颉: OBO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侧,旁也。——《说文》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立于侧阶。——《书·顾命》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4) 边缘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动词

    (1) 向旁边歪斜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2)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3) 靠近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4)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形容词

    (1) 不正,邪辟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另见 zhāi;zè

    zhāi

    暂无详细释义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ide; incline, slant, lean

    方言集汇

    ◎ 粤语:za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