倬诡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奇特。
晋 左思 《魏都赋》:“至於山川之倬诡,物产之魁殊,或名奇而见称,或实异而可书。” 明 高进孝 《云间据目抄序》:“ 叔子 义甚高,放达而多奇,好修而倬诡,与其文合。”
引证解释
⒈ 奇特。
引晋左思《魏都赋》:“至於山川之倬诡,物产之魁殊,或名奇而见称,或实异而可书。”
明高进孝《云间据目抄序》:“叔子义甚高,放达而多奇,好修而倬诡,与其文合。”
倬诡的国语词典
高远非常。
倬诡的网络释义
倬诡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高大;显著
倬,箸大也。从人,卓声。——《说文》。按,当训大也。
倬彼昊天。——《诗·大雅·甫田》
(2) 又如:倬尔(高大的样子);倬诡(超绝奇特);倬立(卓立,昂然而立)
(3) 俊俏
倬眉浓翠,怎不交人醉?——宋· 张元干《点绛唇》
(4) 又如:倬俏(放荡风流);倬峭(漂亮)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zok7 [台湾四县腔] zok7 [梅县腔] zok7 [客英字典] zok7
◎ 潮州话:多窝4(卓)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斲 | 竹角 | 知 | 覺 | 入聲 | 覺 | 開口二等 | 江 | 江 | truk/teok | ţɔk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危声。本义:责成,要求)
(2) 同本义
诡,责也。——《说文》
自诡灭贼。——《汉书·赵充国传》
今臣得出守郡,自诡效功,恐未效而死。——《汉书·京房传》
(3) 又如:诡求(要求,责求);诡驳(责难驳斥);诡责(责备;责问);诡令(责令)
(4) 违反,自相矛盾
诡,违也。——《西京赋》注引《说文》
容服有仪谓之仪,反仪为诡。——《贾子道术》
诡自然之性。——《淮南子·主术》
古今诡趣。——《淮南子·辩亡论》
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吕氏春秋·淫辞》
(5) 又如:诡故(违反本心);诡局(同诡句、诡论。哲学名词。加以肯定或否定都会获致相反结果的局面、论点或述句)
(6) 隐蔽;隐藏
不得已,变姓名,诡踪迹。——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形容词
(1) 怪异,奇异
其名为吊诡。——《庄了·齐物论》
诡文回波。——《淮南子·本经》。注:“奇异也。”
殊形诡制,每各异观。——汉· 班固《西都赋》
神仙诡诞之说,谓颜太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 大光明法蝉脱,实未尝死。—— 清· 全祖望《梅花岭记》
(2) 又如:诡形(奇异的形状);诡特(奇特怪异);诡喻(奇诡的比喻);诡说(虚妄怪诞的言论)
(3) 欺诈;假冒
持诡辩以中伤人。——《汉书·石显传》
求利之诡缓。——《荀子·正论》。注:“诈也。”
汉求武等,匈奴诡言 武死。——《汉书·苏武传》
(4) 又如:诡对(以虚伪、欺诈的言辞对答);诡遇(打猎时不按礼法规定而横射禽兽);诡弊(欺骗蒙蔽);诡得(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