倨拘
词语释义
1.亦作"倨佝"。亦作"倨拘"。 2.物体弯曲的形状角度。微曲为倨,甚曲为句。 3.指人屈身弯腰的恣态。
词语解释
见“ 倨句 ”。
引证解释
⒈ 见“倨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居声。本义:傲慢)
(2) 同本义
倨,不逊也。——《说文》
游毋倨。——《礼记·曲礼》。疏:“慢也。”
嫂何前倨而后恭也。——《战国策·秦策》
与其倨也宁句。——《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按,凡侈曰倨,敛曰句。
体倨固而心执诈。——《脩身》
(3) 又如:倨忽(傲慢而疏忽);倨倨(一无思虑、神色傲慢的样子;盛服的样子);倨见(傲慢地接见或往见);倨侮(傲慢自大)
(4) 直而折曲
倨中矩,句中钩。——《礼记·乐记》
(5) 又如:倨句(器物弯曲的形状。曲度较小的叫倨,大的叫句);倨佝(倨拘。弯曲的,句为甚曲);倨立(立而不正,前倾侧倚)
(6) 通“踞”。凭倚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庄子·天运》
沛公方倨床从两女子洗足。——《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gi5 [台湾四县腔] gi1 gi3 [海陆丰腔] gi1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i1 [沙头角腔] g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據 | 居御 | 見 | 魚 | 去聲 | 御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kioh/kivh | kĭo |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手,从句,句亦声。本义:拘留,拘禁)
(2) 同本义
拘,止也。——《说文》
艮为拘随物系之。——《易·说卦》传
拘系之乃从。——《易·随》
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狎徐君,拘 齐庆封。——《韩非子·十过》
(3) 又如:拘证(缉拿审问);拘刷(通缉;拘捕);拘究(拘留审察);拘制(拘禁,系缚); 拘责(拘留责罚);拘闭(拘禁,扣押)
(4) 束缚;限制
使人拘而多畏。——《汉书·司马迁传》
其流也,埤下裾拘,必循其理。——《荀子·宥坐》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庄子·秋水》
拘,犹限也。——《后汉书·王霸传》注
而不肖者拘焉。——《淮南子·泛论》。注:“犹检也。”
(5) 又如:拘紧(约束、束缚得紧);拘管(管教约束);拘逼(束缚,强迫);拘定(限定);拘卷(拘倦。约束,不自在);拘虚(受限于居所)
(6) 拘守;拘泥于
不拘于时。——唐· 韩愈《师说》
拘以定月。——宋· 沈括《梦溪笔谈》
(7) 如:拘文牵墨(拘泥于文章教化,或受文章束缚);拘文牵义(拘泥于字义、文义)
(8) 抽搐
筋肉拘苛。——《素问·至真要大论》
拘挛犹拘束也。——《后汉书·曹褒传》注
(9) 又如:拘苛(抽搐;痉挛);拘急(因感受风寒而身体痉挛、抽搐);拘拳(拘挛拳曲。引申为受束缚而不自由);拘缀(痉挛)
(10) 通“钩(
)”。钩取,探取不荣通,不醜穷;不拘一穷,是圣人之辩者也。——《庄子·天地》
(11) 通“痀”。曲,痉挛;痀偻,曲背
夫指之拘也,莫不求伸也。——《淮南子·泰族》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客语拼音字汇] gi1 ki1 [东莞腔] ki1 [客英字典] gi1 ki1 [台湾四县腔] gi1 ki1 [梅县腔] gi1 [陆丰腔] gi1 [宝安腔] gi1 ki1 [沙头角腔] gi1 [海陆丰腔] gi1 ki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拘 | 舉朱 | 見 | 虞 | 平聲 | 虞 | 合口三等 | 虞 | 遇 | kyo/kiu | kĭ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