倨句

jù jù [ ju ju]
注音 ㄐㄨˋ ㄐㄨˋ

词语释义

1.亦作"倨佝"。亦作"倨拘"。 2.物体弯曲的形状角度。微曲为倨,甚曲为句。 3.指人屈身弯腰的恣态。

词语解释

  1. 亦作“ 倨佝 ”。亦作“ 倨拘 ”。

    1.物体弯曲的形状角度。微曲为倨,甚曲为句。《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周礼·考工记·磬氏》:“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孔子家语·三恕》:“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拘,必循其理,似义。”《大戴礼记·劝学》:“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其流行痺下倨句,皆循其理,似义。”

  2. 指人屈身弯腰的恣态。

    《管子·弟子职》:“倨句如矩,奉椀以为緖。” 汉 贾谊 《新书·容经》:“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颜色声气,各有宜称。”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倨佝”。亦作“倨拘”。 物体弯曲的形状角度。微曲为倨,甚曲为句。

《周礼·考工记·冶氏》:“﹝戈﹞已倨则不入,已句则不决,长内则折前,短内则不疾;是故倨句外博。”
《周礼·考工记·磬氏》:“磬氏为磬,倨句一矩有半。”
《孔子家语·三恕》:“夫水似乎德。其流也,则卑下倨拘,必循其理,似义。”
《大戴礼记·劝学》:“夫水者,君子比德焉……其流行痺下倨句,皆循其理,似义。”

⒉ 指人屈身弯腰的恣态。

《管子·弟子职》:“倨句如矩,奉椀以为緖。”
汉贾谊《新书·容经》:“身之倨佝,手之高下,颜色声气,各有宜称。”

倨句的国语词典

器物弯曲的角度。微曲的为「倨」,大曲的为「句」。

倨句的网络释义

倨句

  • 倨句,jùgōu,亦作"倨佝"、“裾拘”,或方或曲,形容水流曲曲折折的样子。“倨”,方。“句”,曲。
  • 汉字详情

    [ju]
    部首: 221
    笔画: 10
    五笔: WNDG
    五行:
    仓颉: OSJR
    四角: 27264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居声。本义:傲慢)

    (2) 同本义

    倨,不逊也。——《说文》

    游毋倨。——《礼记·曲礼》。疏:“慢也。”

    嫂何前倨而后恭也。——《战国策·秦策》

    与其倨也宁句。——《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按,凡侈曰倨,敛曰句。

    体倨固而心执诈。——《脩身》

    (3) 又如:倨忽(傲慢而疏忽);倨倨(一无思虑、神色傲慢的样子;盛服的样子);倨见(傲慢地接见或往见);倨侮(傲慢自大)

    (4) 直而折曲

    倨中矩,句中钩。——《礼记·乐记》

    (5) 又如:倨句(器物弯曲的形状。曲度较小的叫倨,大的叫句);倨佝(倨拘。弯曲的,句为甚曲);倨立(立而不正,前倾侧倚)

    (6) 通“踞”。凭倚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庄子·天运》

    沛公方倨床从两女子洗足。——《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英文翻译

    arrogant, haughty, rude

    方言集汇

    ◎ 粤语:geoi3
    ◎ 客家话:[梅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gi5 [台湾四县腔] gi1 gi3 [海陆丰腔] gi1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i1 [沙头角腔] 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九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居御去聲開口三等kioh/kivhkĭo
    部首: 202
    笔画: 5
    五笔: QKD

    英文翻译

    sent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