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倨傲
(1) 高傲自大;傲慢
词语解释
亦作“ 倨敖 ”。亦作“ 倨驁 ”。亦作“ 倨慠 ”。傲慢不恭。
《管子·四称》:“无道之臣……倨敖不恭,不友善士。”《庄子·渔父》:“夫子犹有倨傲之容。”《汉书·匈奴传上》:“ 中行説 令单于以尺二寸牘,及印封皆令广长大,倨驁其辞曰‘天地所生日月所置 匈奴 大单于敬问 汉皇帝 无恙。’” 颜师古 注:“倨,慢也。驁与傲同。”《汉书·尹翁归传》:“功曹以为此吏倨敖不逊。”《后汉书·黄宪传》:“同郡 戴良 才高倨慠,而见 宪 未尝不正容。”《古今小说·沉小霞相会出师表》:“﹝ 沉鍊 ﹞见 严世蕃 倨傲之状,已自九分不像意。” 鲁迅 《而已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比方一个有名的人,普通的人去拜访他,先要说几句话,倘这几句话说得不对,往往会遭倨傲的待遇。”
倨傲的国语词典
骄慢不恭。
倨傲的网络释义
倨傲
倨傲的翻译
近义词
反义词
倨傲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居声。本义:傲慢)
(2) 同本义
倨,不逊也。——《说文》
游毋倨。——《礼记·曲礼》。疏:“慢也。”
嫂何前倨而后恭也。——《战国策·秦策》
与其倨也宁句。——《大戴礼记·曾子立事》。按,凡侈曰倨,敛曰句。
体倨固而心执诈。——《脩身》
(3) 又如:倨忽(傲慢而疏忽);倨倨(一无思虑、神色傲慢的样子;盛服的样子);倨见(傲慢地接见或往见);倨侮(傲慢自大)
(4) 直而折曲
倨中矩,句中钩。——《礼记·乐记》
(5) 又如:倨句(器物弯曲的形状。曲度较小的叫倨,大的叫句);倨佝(倨拘。弯曲的,句为甚曲);倨立(立而不正,前倾侧倚)
(6) 通“踞”。凭倚
老聃方将倨堂而应。——《庄子·天运》
沛公方倨床从两女子洗足。——《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gi3 [宝安腔] gi3 [客英字典] gi3 gi5 [台湾四县腔] gi1 gi3 [海陆丰腔] gi1 gi3 [客语拼音字汇] gi1 [沙头角腔] gi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據 | 居御 | 見 | 魚 | 去聲 | 御 | 開口三等 | 魚 | 遇 | kioh/kivh | kĭo |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敖声。本义:骄傲;傲慢无理)
(2) 同本义
傲,倨也。——《说文》
(3) 经传以敖为之
凡视上于面则敖。——《礼记·曲礼》
彼交匪敖。——《诗·小雅·桑柔》
不吴不敖。——《诗·周颂·丝衣》
敖而无足数者。——《史记·游侠传》
执币,傲。——《左传·文公九年》
齐音傲辟乔志。——《礼记·乐记》
图傲救世之士哉。——《庄子·天下》
弟敬爱兄谓之悌,反悌为傲。——《贾子道术》
令尹甚傲而好兵,子必谨敬。——《韩非子·内储说下》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魏征《十三斩不克终疏》
(4) 又如:傲兀(高傲不屈的样子);傲睨(傲然睨视,形容倨傲,看不上一切);傲态
(5) 急躁
不问而告谓之傲。——《荀子·劝学》
动词
(1) 傲慢而轻视
民慕其利而傲其罪。——《韩非子·六反》
恃才傲物。 ——《南史·萧子显传》
(2) 如:傲俗(蔑视俗人);傲上(对上倨傲)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宝安腔] ngau3 [梅县腔] ngau5 [台湾四县腔] ngau5 [客语拼音字汇] ngau4 [东莞腔] ngau3 [客英字典] ngau5 [陆丰腔] ngau5 [沙头角腔] ngau5 [海陆丰腔] ngau6
◎ 潮州话:ngau6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傲 | 五到 | 疑 | 豪 | 去聲 | 号 | 開口一等 | 豪 | 效 | ngauh/ngaw | ŋɑ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