倘佯
词语释义
倘佯
(1) 同“徜徉”
词语解释
同“ 徜徉 ”。徘徊;安闲自在地步行。
《文选·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 李善 注:“倘佯,犹徘徊也。倘,音常。” 汉 刘向 《九叹·思古》:“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倘佯而氾观。” 元 张可久 《折桂令·九月八日谜社会于文昌宫》曲:“归路倘佯,一片秋声,两袖嵐光。” 萧乾 《一本褪色的相册》八:“忘记了油墨,忘记了账本,我们是倘佯在悠闲中了。”
山名。
汉 刘向 《九叹·思古》:“ 倘佯 壚阪,沼水深兮。容与 汉 渚,涕淫淫兮。” 王逸 注:“ 倘佯 ,山名也……言 倘佯之山 ,其阪土玄黄,其下有池,水深而且清,宜以避世而长隐身也。”
引证解释
⒈ 同“徜徉”。徘徊;安闲自在地步行。
引《文选·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
李善注:“倘佯,犹徘徊也。倘,音常。”
汉刘向《九叹·思古》:“临深水而长啸兮,且倘佯而氾观。”
元张可久《折桂令·九月八日谜社会于文昌宫》曲:“归路倘佯,一片秋声,两袖嵐光。”
萧乾《一本褪色的相册》八:“忘记了油墨,忘记了账本,我们是倘佯在悠闲中了。”
⒉ 山名。
引汉刘向《九叹·思古》:“倘佯壚阪,沼水深兮。容与汉渚,涕淫淫兮。”
王逸注:“倘佯,山名也……言倘佯之山,其阪土玄黄,其下有池,水深而且清,宜以避世而长隐身也。”
倘佯的国语词典
安闲自在的徘徊。《文选.宋玉.风赋》:「然后倘佯中庭,北上玉堂,跻于罗帷,经于洞房,迺得为大王之风也。」《文选.左思.吴都赋》:「徘徊倘佯,寓目幽蔚。」也作「徜徉」。
倘佯的网络释义
倘佯
倘佯的翻译
倘佯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tǎng
连词
(1) 表示假设。同“黨”、“儻”
倘三年犹不得。——清· 候方域《壮悔堂文集》
倘复请之。——清· 方苞《狱中杂记》
汝倘有灵。——清· 袁枚《祭妹文》
倘国人皆…奋斗。——孙文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2) 又如:倘若;倘或;倘或间;倘使;倘如;倘然(假如)
(3) 相当于“或许”、“大概” 。如:倘来(不应得而得或无意中得到)
(4) 另见
cháng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tong3 [宝安腔] tong3 [客语拼音字汇] tong3 [陆丰腔] tong3 [客英字典] tong3 [东莞腔] tong3 [沙头角腔] song3 [台湾四县腔] tong3 [海陆丰腔] tong3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曭 | 他朗 | 透 | 唐開 | 上聲 | 養 | 開口一等 | 唐 | 宕 | thangx/thank | tʰɑŋ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羊声。本义:假装) 同本义
张仪佯去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佯为予赵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乡民佯败。——《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佯讶(假装吃惊);佯推死(装死);佯打耳睁(装聋作哑,心不在焉);佯佯不睬(故作轻慢,不予理睬);佯长(扬长。大模大样);佯常(佯长);佯呆(假装麻木迟钝;假装痴笨); 佯北(假装败退);佯败(诈败, 假装失败)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5 [客英字典] j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宝安腔] jong2
◎ 潮州话:央5(掦)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陽 | 與章 | 以 | 陽開 | 平聲 | 陽 | 開口三等 | 宕 | 陽 | jĭaŋ | ja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