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短随化

xiū duǎn suí huà [ xiu duan sui hua]
繁体 修短隨化
注音 ㄒ一ㄡ ㄉㄨㄢˇ ㄙㄨㄟˊ ㄏㄨㄚˋ
词性 成语

词语释义

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词语解释

成语出处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成语用法

修短随化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修短随化的网络释义

修短随化

  • 修短随化,读音xiū duǎn suí huà,成语,指人的寿命长短,随造化而定。
  • 汉字详情

    xiū [xiu]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HT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LHH
    四角: 2722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彡( shān),攸( yōu)声。“彡”有装饰义。本义:修饰,装饰)

    (2) 同本义

    修,饰也。——《说文》

    义之修而礼之藏也。——《礼记·礼运》。注:“犹饰也。”

    美要眇兮宜修。——《楚辞》

    以修敬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3) 又如:修容(整饰容貌);修词(修饰词句。亦指作文;文辞);修饰边幅(形容注意仪容、衣着祳恼);修娖(整理修补)

    (4) 整修;修理

    古不修墓。——《礼记·檀弓》

    修橹轒辒。——《孙子·谋攻》

    修守战之具。——汉· 贾谊《过秦论》

    吾妻死,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5) 又如:修娖(整理修补);修完补辑(修葺整治;补缀损缺);修月(古代传说月由七宝合成,人间常有八万二千户给它修治)

    (6) 兴建;建造

    钟鼓不修。——《吕氏春秋·先已》

    乃重修岳阳楼。——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修堤梁,通沟浍。——《荀子·王制》

    (7) 又如:修立(修建);修治(制作);修构(修建);修废(兴复废业);修营(修建);修辟(修整开垦)

    (8) 学习、锻炼和培养

    修武之德。——《国语·晋语》

    束发修学。——《汉书·叙传下》

    一善易修。——唐· 韩愈《原毁》

    忌者畏人修。

    怠者不能修

    (9) 又如:修省(提高道德修养,不断反省自己);修省退悔(修身反省,退而自悔);修己(自我修养)

    (10) 修行 。如:修积(行善积德);修服(指道教的修炼服气。服气,即吐纳);修持(持戒修行);修真(道教指学道修行为修真)

    (11) 整治

    管子修之。——《史记·货殖列传》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修之于朝廷。——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2) 又如:修文偃武(修明文教,停止武备);修文(采取措施加强文治,主要指修治典章制度,提倡礼乐教化等);修近(整顿内务);修言(统一号令);修事(治理政事)

    (13) 实行;从事某种活动

    地之不休。——《国语·吴语》。注:“垦也。”

    修其宗庙。——《礼记·中庸》。注:“谓埽粪也。”

    (14) 又如:修全(补救;变通);修削(进攻;砍杀);修禊(古代习俗,在三月三日到水边游玩,以祓除不祥)

    (15) 编纂;撰写;写

    始末修撰,凡十六载。——《北史·序传》

    (16) 又如:修撰(编辑又指掌修国史的官);修文郎(称阴曹掌著作之官);修札(写信)

    (17) 设。置备

    修其簠簋。——《国语·周语》。注:“备也。”

    (18) 又如:修名(修刺。置备名帖,以作通报姓名之用);修馔(准备饭食)

    (19) 循;遵循

    是以圣人不期修古,不法常可。——《韩非子·五蠹》

    (20) 又如:修今(拘守现状);修古(遵行古道);修本(犹溯源);修名(循名,依照名称)

    (21) 通“休”。休整;休养 。如:修摄(保养;调护);修鳞养爪(喻保养、积蓄战斗力)

    (22) 修订,修改,改正

    欲自修改。——《世说新语·自新》

    形容词

    (1) 长

    修,长也。——《广雅》

    德惠修长。——《史记·秦始皇纪》。索隐:“修亦长也。”

    邹忌修八尺有余。——《战国策·齐策》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曹植《洛神赋》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明· 魏学洢《核舟记》

    巨身修尾。——《聊斋志异·促织》

    庞然修尾。

    (2) 又如:修龄(长龄,长寿);修短固天(生命的长短本由天定);修亘(连绵不断);修篁(修筠。长长的竹子)

    (3) 高;大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王羲之《兰亭集序》

    (4) 又如:修茂(树木高而繁茂);修波(大波);修峻(高峻);修雅(高雅,不粗俗);修皙(身材高而皮肤白)

    (5) 远 。如:修阻(路途遥远而阻隔)

    (6) 善;美好

    伊中情之信修兮。——张衡《思玄赋》

    (7) 又如:修名(美好的名声);修直(高尚正直);修眸(漂亮的眼睛;美目);修禀(良好的禀赋)

    名词

    (1) 通“脩”。致送师长的酬金

    降说屦,升坐修。——《礼记·乡饮酒义》。钱宫詹云:“即仪礼之升堂乃羞,今之修爵。”

    (2) 又如:修金(学费);修脡(旧指送给老师的薪金。修,通“脩”。干肉);修脯(旧时称送给教师的礼物或酬金);修馔(教师的薪金及饭食。修,通脩,束修)

    (3) 修正主义 。如:防修反修;帝、修、反

    (4) 姓

    英文翻译

    study; repair; cultivate

    方言集汇

    ◎ 粤语:sau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siu1 [客英字典] siu1 [东莞腔] siu1 [梅县腔] siu1 siu3 [客语拼音字汇] xiu1 xiu3 [海陆丰腔] siu1 [陆丰腔] siu1 [沙头角腔] sieu1 [宝安腔] s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息流平聲開口三等siu/siousĭəu
    duǎn [duan]
    部首: 518
    笔画: 12
    五笔: TDGU
    五行:
    仓颉: OKMRT
    四角: 81818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会意。从矢,豆声。从“矢”,表示短不短可以用矢来量。古代弓长箭短,量长的用弓作标准,量短的用箭作标准。本义:不长)

    (2) 同本义 。指两端距离小。与“长”相对。指空间或指时间

    短,有所长短,以矢为正。——《说文》。按,短,不长也。

    以其长见与短见也。——《吕氏春秋·长见》。注:“近也。”

    帝尧长,帝 舜短, 文王长, 周公短, 仲尼长, 子弓短。——《荀子·非相》

    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战国策·赵策》

    (3) 又如:短趁(打短工);短盘驴子(短途来往的驴子);短盘(分段作短程行走);短票(借贷的凭证,借约);短绠(短绳。比喻才学浅薄);短梦(短暂的梦)

    (4) 寿命短促

    凶短折。——《书·洪范》。郑注:“未冠曰短。”

    (5) 又如:短局促(短卒律,短古取。短促);短岁(短命,早死)

    (6) 浅薄,简陋

    问之人以穷其短。——清· 刘开《问说》

    (7) 又如:短才(智慧低下或才智笨拙的人);短笔(自谦文笔拙劣。同拙笔);短供(指粗简的菜肴)

    动词

    (1) 引申为不足,缺乏

    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2) 又如:不短钱花;短头(缺德;有罪;至少);短乏(犹贫乏);短欠(少;欠缺);短吃少穿(谓衣食困乏)

    (3) 指摘缺点,揭发过失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 上官大夫短 屈原于 顷襄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4) 又如:短恶(揭短,说坏话);短毁(谗言中伤);短状(检查书,供状)

    (5) 缩短 。如:短丧(缩短服丧期限);短价(减低或压低价格)

    (6) 指短路。拦路抢夺

    看他穿的袄子布衫靴子帽,则怕有短路的。——明· 徐伯株《贫富兴衰记》

    名词

    (1) 缺点;过失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明· 李渔《闲情偶寄·种植部》

    (2) 又如:短儿(过失;隐私;缺点);短道儿(坏主意);短话(关于别人缺点,错失的话);揭短;取长补短

    (3) 姓

    英文翻译

    short; brief; deficient, lacking

    方言集汇

    ◎ 粤语:dyun2
    ◎ 客家话:[陆丰腔] don3 [客英字典] don3 [沙头角腔] don3 [宝安腔] don3 [台湾四县腔] don3 [梅县腔] don3 [海陆丰腔] don3 [东莞腔] don3 [客语拼音字汇] don3
    ◎ 潮州话:do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二十四緩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都管上聲合口一等tuɑntuanx/tuaan
    suí [sui]
    部首: 212
    笔画: 11
    五笔: BDEP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NLYKB
    四角: 74232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辵( chuò))

    (2) 同本义

    隨,从也。——《说文》

    隨无故也。——《易·杂卦》

    隨山刊木循也。——《书·禹贡》

    无纵诡隨。——《诗·大雅·民劳》

    凡庭实隨入。——《仪礼·聘礼》。注:“不并行也。”

    距隨长武。——《仪礼·乡射礼记》

    列星随旋。——《荀子·天论》

    主失其神,虎随其后。——《韩非子·杨权》

    子行而我随之。——《韩非子·说林上》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3) 又如:随任(晚辈跟随做官的长辈在任所生活);随直(随班值日);随班(跟班值勤);随扈(随从);随身灯(点在死人脚头的灯);随坐(即连坐。受他人牵连而被判罪);随宦(跟从父兄做官在外);随随步口(步步紧跟);随起举哀(随同死者亲眷一起号哭)

    (4) 依顺;依从

    隨,顺也。——《广雅》

    今黛玉见了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之式,不得不随的,少不得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红楼梦》

    法和所得奴婢,尽免之,曰:“各随缘去。”——《北齐书·陆法和传》

    (5) 又如:随善善缘(佛教指见人行善心欢喜;自己行善结好缘);随邪(随斜。顺从邪恶,无主见);随愿(如愿;称心);随时制宜(作事善于变通,不拘常法);随缘不变(佛家语。意指随顺世间环境取舍行止,但有所不为)

    (6) 听任某人自愿去做

    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唐· 韩愈《进学解》

    (7) 又如:随你的便;去不去随你;随念即到(指神仙佛祖能随意念之所至,立刻到达某一地)

    (8) 〈方〉∶相似,与某人、物、事相像 。如:他长得随他母亲

    (9) 接着,随即

    客以剑拟王,王头随堕汤中。——晋· 干宝《搜神记》

    有郭四者,凡四杀人,复以矜疑减等,随遇赦。——清· 方苞《狱中杂记》

    (10) 又如:随次(随即;马上);随宜(随即)

    (11) 按照;依据 。如:随例(按照惯例);随序(依照自然的次序)

    名词

    (1) 六十四卦之一,震下兑上

    象曰:泽中有雷,随。——《易·随》

    (2) 中国周代国名 。姬姓。春秋后期为楚之附庸。地在今湖北随县

    英文翻译

    follow, listen to, submit to

    方言集汇

    ◎ 粤语:ceoi4

    宋本广韵

    huà,huā [hua]
    部首: 221
    笔画: 4
    五笔: 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P
    四角: 24210

    详细解释

    huā

    动词

    (1) 用掉、耗费。同“花” 。如:化钱;化工夫

    (2) 另见 huà

    huà

    动词

    (1) (古字为“匕”。会意。甲骨文,从二人,象二人相倒背之形,一正一反,以示变化。本义:变化,改变)

    (2) 同本义

    匕,变也。——《说文》。徐灏曰:“匕化古今字。”

    知变化之道。——《易·系辞传》。虞注:“在阳称变,在阴称化,四时变化。” 荀注:“春夏为变,秋冬为化,坤化为物。”

    和故百物化焉。——《礼记·乐记》

    若欲其化也。——《周礼·柞氏》。注:“犹生也。”

    状态而实无别而为异者谓之化。——《荀子·正名》。注:“化者改旧形之名。”

    胜败若化。——《国语·晋语》。注:“言转化无常也。”

    因时而化。——《吕氏春秋·察今》

    终不能化。——《史记·货殖列传》

    身化促织。——《聊斋志异·促织》

    而骨化石。——清· 林觉民《与妻书》

    (3) 又如:化现(变化);化心(改变其心性);化先(四时变化之始);化治(变化治理)

    (4) 教化

    化,教行也。——《说文》。段注:“上匕之而下从匕谓之化。”

    以礼乐合天地之化。——《周礼·大宗伯》

    渐也,顺也,靡也,久也,服也,羽也,谓之化。——《荀子·七法篇》

    神则能化矣。——《荀子·不苟篇》

    变则化。——《礼记·中庸》

    淳淳乎纯谨畏化。——《吕氏春秋·士容》。注:“教也。”

    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意也。——杨恽《报孙会宗书》

    (5) 又如:化声(因推行教化而有声誉);化行(教化播扬于某地);化诲(开导教诲);化雨(比喻善于施教,犹如雨水滋润植物一样);化作(化育生成);化物(化育外物);化胎(化育成胎);化气(化育之气);化光(德化光大);化向(受德化而归顺);化流(德化传布)

    (6) 感化;转变人心

    正月实来化我也。——《公羊传·桓公六年》。注:“行过无礼谓之化。”

    是以圣王制世御俗,独化于陶钧之上。——邹阳《狱中梁王书》

    (7) 又如:化俗(化民成俗,改善习俗);化物(感化外物);化服(感化顺服);化盗(感化盗贼使为良民)

    (8) 募化

    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西游记》

    (9) 又如:化饭(化斋);化布施(即化缘。佛教用语。募化钱粮);化钱(募化钱财);化斋(僧道向人募化斋饭)

    (10) 用火烧 。如:化人场(化人厂。即火葬场);火化

    (11) 消化;领会,融会贯通

    学而不化,非学也。——杨万里《庸言》

    (12) 又如:化食;食古不化

    (13) 死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晋· 陶渊明《读山海经》

    惟君平昔,聪明绝人,今虽化去,夫岂无物!——唐· 刘禹锡《祭柳员外文》

    (14) 消除,去掉

    以化腥臊。——《韩非子·五蠹》

    名词

    (1) 习俗,风气

    伤化败俗,大乱之道也。——《汉书》

    (2) 造化。自然的功能

    修短随化。——王羲之《兰亭集序》

    (3) 又如:化力(造化之力);化元(造化的本原);化功(造化之功);化儿(造化小儿)

    (4) 化学 。如:数理化

    后缀词

    (1) 使成为,使变成 ——用在名词或形容词后面,以构成动词。如:绿化;电气化;现代化

    (2) 另见 huā

    英文翻译

    change, convert, reform; -ize

    方言集汇

    ◎ 粤语:faa3
    ◎ 客家话:[梅县腔] fa5 [海陆丰腔] fa5 [客英字典] fa5 [宝安腔] fa5 [客语拼音字汇] fa4 [陆丰腔] fa5 [沙头角腔] fa5 [台湾四县腔] fa5 [东莞腔] fa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四十禡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呼霸麻二合去聲合口二等hruah/xoah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