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筒

xìn tǒng [ xin tong]
注音 ㄒ一ㄣˋ ㄊㄨㄥˇ

词语释义

信筒 xìntǒng

(1) 亦称“邮筒”。邮局设置的供投寄信件的筒状设施

pillar-box;mailbox

词语解释

  1. 邮局设置的供人投信的筒状设备。

  2. 信封。

    郭沫若 《瓶》诗之七:“你是害着羞吗?你若肯写个信筒,我也要当着《圣经》般供奉。”

引证解释

⒈ 邮局设置的供人投信的筒状设备。

⒉ 信封。

郭沫若《瓶》诗之七:“你是害着羞吗?你若肯写个信筒,我也要当着《圣经》般供奉。”

信筒的国语词典

邮局在路旁设立供人投信的筒子。

信筒的网络释义

信筒

  • 邮政信筒(pillar box)是指设在城镇路旁供公众投寄平常函件的邮政专用设备。此外,还有挂在墙上或放在邮局营业厅内的箱型设备,称为邮政信箱,它的功能同信筒。
  • 信筒的翻译

    英语: mailbox, postbox
    德语: Briefkasten (S)​

    信筒造句

    在邮局门口的信筒上,美女找到了自己的百褶裙。
    此外,展厅还展出了秦汉时期的“车辙石”、大龙实寄封、大清邮局信筒等珍贵文物。
    他不愿意看到她平时强做的无所谓,他不愿意每晚陪她的只是那盏台灯和无休无止的信件,他嫉妒所有的信筒,他甚至嫉妒璇桑曾经和她一起经历了她的过去。
    一个时辰后,信筒总算到了努若五世的手里。
    他在信筒前停了下来,把信投了进去。
    片刻,冲来一人一马,临前骑士一勒缰绳,人马直立,端是神骏,那汉子身着驿卒服装,腰间斜负着一只竹信筒。
    眼见就要敲着,信筒的位置调换,火漆烫蜡的“官”。
    就在陈凡想随便找个路人‘练一练’打虎拳法时候,一只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白鸽忽然在他的头顶徘徊,白鸽的腿上绑着一个小小的信筒。
    不论您选择哪种款式,一定要穿上深红、鲜红、樱桃红或红信筒色的衣服并且充满自信。请牢记,没有什么比红衣女郎更迷人了。
    沐渊起身将信纸拿出,看了一遍后,让小昭去将笔墨拿出,在纸上写了几句话,塞进信筒后,将信鸽放飞。
    送报人叫信使,也称驿使,他们身背信桶,信筒外刷桐油,防止风雪。
    新的邮资费率于周一生效。由于许多邮局周日不营业,所以官员说投到信筒里的物件到周一才会收起,因此在上面附上的邮资需要更多。
    普瑞斯科特曾经相信筒箭毒碱可以被当作镇痛剂使用。
    拿下信筒,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汉字详情

    xìn,shēn [xin,she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YG
    仓颉: OYMR
    四角: 20261

    详细解释

    xìn

    形容词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动词

    (1) 相信;信任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名词

    (1) 信约;盟约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副词

    (1) 放任;随便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shēn

    (1) 古同“伸”,舒展开。

    (2) 古同“伸”,表白。

    英文翻译

    trust, believe; l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 客家话:[宝安腔] sin5 [梅县腔] sin5 [东莞腔] sin5 [客英字典] sin5 [客语拼音字汇] xin4 [沙头角腔]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陆丰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晉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sĭĕnsinh/sinn
    tǒng [tong]
    部首: 624
    笔画: 12
    五笔: TMGK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HBMR
    四角: 88227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竹,同声。本义:竹筒,粗大的竹管)

    (2) 同本义

    筒,通箫也。——《说文》

    筒,竹管也。——《三苍》

    筩,断竹也。——《说文》

    教吏为缿筩。——《汉书·李广汉传》。注:“竹筩也,如今官受密事筩也。”?

    伶伦制十二筩,以听凤鸣。——《汉书·律历志》

    (3) 又如:筒箭(放在竹筒里发射的箭矢);筒竹(竹筒);筒炙(古时利用竹筒熏烤的一种烹调方法。也叫“黄炙”)

    (4) 捕鱼的器具 。如:筒钓(一种捕鱼的用具)

    (5) 泛指管筒状器物

    以筒水灌之。——《聊斋志异·促织》

    (6) 又如:邮筒;笔筒;筒竹(犹鞭炮);筒车(一种引水灌田的机械设备);筒轮(筒车取水所用的轮盘)

    (7) 衣服鞋袜的筒状部分 。如:袖筒;袜筒;长筒靴

    (8) 竹名 。也称“射筒竹”

    量词

    用于筒状物装的东西 。如:一筒米、一筒可乐等

    动词

    套上或纳入圆筒状物 。如:筒子皮(装订线装书册时,另用双叶有色纸加在书册前后以作保护,称为“筒子皮”)

    英文翻译

    thick piece of bamboo; pipe

    方言集汇

    ◎ 粤语:tung2 tung4
    ◎ 客家话:[陆丰腔] tung3 [客语拼音字汇] tung2 [沙头角腔] tung2 [客英字典] tung2 [海陆丰腔] tung2 [梅县腔] tung2 [台湾四县腔] tung2 [东莞腔] tung2 [宝安腔] tung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一東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徒紅東一平聲開口一等dungdʰu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