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笺

xìn jiān [ xin jian]
繁体 信箋
注音 ㄒ一ㄣˋ ㄐ一ㄢ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信笺 xìnjiān

(1) 信纸

letter paper

词语解释

  1. 信纸。

    鲁迅 《书信集·致郑振铎》:“先生所购之信笺,如自己不要,内山书店云愿意买去,大约他自有售去之法,乞寄来。”

引证解释

⒈ 信纸。

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先生所购之信笺,如自己不要,内山书店云愿意买去,大约他自有售去之法,乞寄来。”

信笺的国语词典

写信所用的纸。

如:「我喜欢收集各种设计漂亮的信笺。」

信笺的网络释义

信笺

  • 信笺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xìn jiān,通常指信纸,是信纸的古代说法。语出《资治通鉴》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 宜急追信改书。”
  • 信笺造句

    好久以后,母亲才收到了儿子从军队寄来的信笺,尽管是片纸只字,但母亲心里得到了慰藉。
    这经典的告白,这温暖的情话,通过红男绿女的信笺,融入脑海心扉,融入花前月下,使全世界热恋的心一起喧腾起来。
    朋友,长久不见,路途遥遥,隔不断万里信笺,止不住悠悠思绪,永远留存的是对你的友情。春花,在篱边墙头,忘情地展示着芳姿;秋月,在树梢屋角。
    孤独是孤灯下多情的灵魂,虽望穿秋水,总也割不断丝丝缕缕泪洒信笺的思念,是一种深深的无奈,了的情缘。
    当火车开入陌生的城市,我听见有人在笑有人在哭泣,我打开离别时你送我的信笺,心里充满无比的思念。
    现举例说明使用看上去正式的世行信笺和签名的诈骗案件。
    依旧是偏爱枕惊鸿二字入梦的时节,烛火惺忪却可与她漫聊彻夜,早春暮春酒暖花深,便好似一生心事只得一人来解,岁岁花藻檐下共将棠梨煎雪,自总角至你我某日辗转天边,天淡天青宿雨沾襟,一年一会信笺却只见寥寥数言收起。
    一封信笺传真情,一方话语表牵挂,一窗暖阳谱温馨,一席祝福慰君心:放宽心胸万事好,看淡世事烦恼抛,放平心态欢声笑,祝你愉快乐逍遥。
    熹微的晨光踱进窗纱,光线浪漫柔婉,妩媚你熟睡的脸,发丝的缠绵,迷人的眼睑,呵气如兰的酣眠,美在蔓延,光是爱的信笺,载着温馨的祝愿,幸福美满。
    刘延先是脸色一寒,旋即注意到箭上的信笺,立即拿起来观阅,只是看了一眼,刘延便勃然变色,低喝道“高宇!”。
    爱在心间弥漫,情在岁月沉淀,心已被你攻陷,你是我今生最大的依恋。誓要爱日,愿信笺化成相思的红叶,将幸福带到你身边!
    每一颗露珠,坠满我无尽的思念;每一袭微风,带去我温柔的问候;每一个夜晚,想你辗转难眠;每一个季节,写满我不变的爱恋。爱的信笺,以吻封缄!
    总是把最深的怀念放在夜里,总是把最美的歌声萦绕耳旁,总是把最真的思念书在信笺,总是把最深的爱恋留在心田,母亲节到了,要把埋在心底的爱恋大声说出来,母亲,我爱你,愿你安康。
    用落叶当信笺,邮寄给你,思念诉不尽;用云朵当信笺,邮寄给你,快乐常相伴;用清风当信笺,邮寄给你,神清又气爽;用笑声当信笺,邮寄给你,幸运不相离。世界邮政日,真情永不变。
    此次展示李啸信笺小字数十帧,书体有隶书、楷书、行书、草书,均为今年所作。
    挽着空洞的心灵发呆,孤单的身影是如此的不自在,想念你温暖的胸怀,想念甜蜜风车的旋转,希望收到你爱的信笺,从此拥有幸福的答案。
    心中却是问道:你又是如何知道我要找的赤龙堂而不是玉凤堂,或者说是你根本就是那留信笺之人?
    落日的余晖拉长生命的影子,遥远的距离延展思念的厚度,素雅的信笺拉起牵挂的手掌,真纯的话语倾诉温暖的问候。愿这份简单的祝福伴你度过快乐的每一天。
    人似秋鸿,事如春梦。短短信笺,浓浓思念。一句祝福,一句寒喧。一句叮咛,一句叨念。一信之隔,一笺相传。一份心意,几分挂牵。恭贺春节,快乐不变!
    路条只有传统信笺一半大小,已经又黄又旧,四道深深的折痕几乎让它断成八截,还是靠粘在背面的透明胶才保持了完整。

    汉字详情

    xìn,shēn [xin,she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YG
    仓颉: OYMR
    四角: 20261

    详细解释

    xìn

    形容词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动词

    (1) 相信;信任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名词

    (1) 信约;盟约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副词

    (1) 放任;随便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shēn

    (1) 古同“伸”,舒展开。

    (2) 古同“伸”,表白。

    英文翻译

    trust, believe; l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 客家话:[宝安腔] sin5 [梅县腔] sin5 [东莞腔] sin5 [客英字典] sin5 [客语拼音字汇] xin4 [沙头角腔]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陆丰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晉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sĭĕnsinh/sinn
    jiān [jian]
    部首: 624
    笔画: 11
    五笔: TGR
    五行:
    仓颉: HIJ
    四角: 88503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竹,戋( jiān)声。本义:注释) 同本义

    笺,表识书也。…字亦作牋。——《说文》

    笺,书也。——《广雅》

    郑子诸经皆谓之“注”,此言笺者……记识其事,故称为“笺”。—— 孔颖达《毛诗正义》

    (2) 又如:笺释(犹笺注);笺疏(笺注);笺训(笺注训释)

    名词

    (1) 注释的文字

    笺注纷罗,颠倒是非。——韩愈《施先生墓铭》

    (2) 又如:;笺记(古文体名)

    (3) 供题诗、写信等用的(质量较高的)小幅纸张 。如:笺管(纸和笔);笺幅(笺纸,信笺);笺咏(在笺纸上题咏诗词)

    (4) 中国古代写给帝王的书信 。如:奏笺;《答东阿王笺》

    (5) 书信的代称 。如:投笺;便笺;手笺

    (6) 名片;名刺

    亲友投笺互拜。——明· 田汝成《熙朝乐事》

    英文翻译

    note, memo; stationery; comments

    方言集汇

    ◎ 粤语:zin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