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石

xìn shí [ xin shi]
注音 ㄒ一ㄣˋ ㄕˊ

词语释义

砒石的别称。制剧毒药砒毒霜的原料,以产于信州 即今江西上饶县一带 而得名。亦借称砒霜。

词语解释

  1. 砒石的别称。制剧毒药砒毒霜的原料,以产于 信州 (即今 江西 上饶县 一带)而得名。亦借称砒霜。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石四·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 信州 ,故人呼为信石。”

引证解释

⒈ 砒石的别称。制剧毒药砒毒霜的原料,以产于信州 (即今江西上饶县一带)而得名。亦借称砒霜。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四·砒石》:“砒,性猛如貔,故名。惟出信州,故人呼为信石。”

信石的国语词典

即「砒霜」。因产于信州(江西上饶县)​而得名。

信石的网络释义

信石

  • 该品为少常用中药,原名"砒石",始载于宋"开宝本草"。市售信石分红信石及白信石二种,但白信石极
  • 少见,故主要为红信石,其加工制品为砒霜。该品的原矿物主要为砷华,但也有用毒砂或雄黄加工制造而成的。
  • 为天然的砷华矿石、或由毒砂(硫砷铁矿,FeAsS)、雄黄加工制造而成。
  • 主产于江西、湖南、广东等省。
  • 少数选取天然的砷华矿石,多数为加工烧炼而成。1.老法,将毒砂砸成小块,除去杂石,置容器内,与
  • 信石
  • 2.新法:选取纯净雄黄,砸成小块,入容器内使雄黄燃烧,分解成三氧化二砷及二氧化硫,然后通过冷凝管道,使三氧化二砷得到充分冷凝,即得信石,S02另从烟道排出。
  • 红信石(、红砒) 呈不规则块状,大小不一,粉红色,具黄色与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丝绢样光泽,质脆,易砸碎,无臭,该品极毒,不能口尝。烧之有蒜臭味。以块状,淡红色,有晶莹直纹,无渣滓者为佳。药用以该品为主。
  • 白信石(白信、白砒) 无色或白色,其余特征同上。质较纯,毒性比红砒强。
  • 去杂质,砸碎、装入砂罐内,用泥封口。置炉火中煅红,取出放凉,研为细末,封装备用。
  • 白砒含氧化砷(As2O3),红砒尚含少量硫化砷。
  • 辛酸大热,有大毒。入肺经。
  • 蚀疮去腐,去痰定喘。用于痔疮瘘管、走马牙疳等症,取其强烈的腐蚀和攻毒拔毒之功;寒痰喘逆之证,
  • 一般作外用研末撒敷.或入膏药中贴。内服入丸散刘,每日0.003-0.009克,不能过重.不可久服。(必须主治医师处方签名盖章,才能限量配给)。
  • 置密闭容器内,单独存放,专人专箱加锁,按毒药管理规定,严格保贮。
  • 【化学成分】
  • 主含六氧化四砷As1O6,如含三价铁及硫化物则显红色;天然品经分析尚含少量锡、铁、锑、钙、镁、钛、铝、硅等元素;加工品的杂质成分取决于原料和加工过程.化学成分研究进展:略
  • 【理化鉴别】
  • 取该品少许置闭口管中缓缓加热,有白色升华物(As4O6)(纯品137℃升华)生成.(1) 取少许上述升华物加水2ml,加氢氧化钠试液4滴,煮沸使溶,冷后加硝酸银试液2滴,产生黄色沉淀.
  • As4O6+12NaOH—→4Na3ASO3+6H2O
  • 3AgNO3+Na3ASO3—→Ag3ASO3↓+3NaNO3
  • (黄)
  • (2) 另取上述升华物少许,加少量水煮沸使溶解,即生成亚砷酸,加硫化氢试液及浓盐酸后生成絮凝状黄色沉淀.
  • As4O6+6H2O—→4H3ASO3
  • 2H3ASO3+3H2S—→As2S3↓+6H2O
  • (黄)
  • 尚可用X射线衍射法、差热热重分析法和红外光谱法进行鉴定.
  • 【性味、归经】
  • 辛,大热.有大毒.归肺、肝经.
  • 【功效】
  • 外用蚀疮去腐,内服劫痰平喘.
  • 【应用与配伍】
  • 1.用于癣疮,瘰疬,牙疳,痔疮,溃疡腐肉不脱.该品外用有攻毒杀虫,蚀疮去腐作用.治疥癣恶疮,用砒石少许,研细末,米汤调涂患处;治瘰疬,以该品为末,合浓墨汁为丸,用针刺破患处贴之,至蚀尽为度,治牙疳,用去核大枣,包裹砒石,煅炭研末,外敷患处,治痔疮,配白矾、硼砂、雄黄等制成外用药,如枯痔散.
  • 2.用于寒痰哮喘.该品辛大热,内服能祛寒劫痰平喘.可用于寒痰哮喘久治不愈之证.每与淡豆豉为丸服,如紫金丹.此外,该品还有截疟作用,现临床少用该品剧毒,内服宜慎用,须掌握好用法用量,不可持续服用,不能做酒剂服.孕妇忌服.外用也不宜过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
  • 【用法用量】
  • 外用适量.研末撤玻或入千药中贴之.入丸散服,每次0.002~0.004g.
  • 【使用注意】
  • 该品剧毒,内服宜慎用,须掌握好用法用量,不可持续服用,不能做酒剂服.孕妇忌服.外用也不宜过量,以防局部吸收中毒
  • 砷华为天然的三氧化二砷 As2O3,溶于水、碱、碳酸碱、酸、乙醇;常含有S、Fe等杂质,故呈红色。毒砂为FeAsS,含Fe34.3%,As46%,S19.7%,常含Co、间或含Ni、Sb,极少数矿床中之毒砂含有金。据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8年分析北京市售品红信石含多量As+++、S=,少量Fe+++。
  • 1.红信石:该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白色,有黄色与红色彩晕,略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该品极毒,不宜口嗜。
  • 以块状、具晶莹直纹、色红润、无渣滓者为佳。
  • 2.白信石:该品呈不规则的块状,大小不一,无色或白色,透明或不透明,具玻璃样或绢丝样光泽或无光泽。质脆,易砸碎。气无。该品极毒,不宜口嗜。
  • 以块状、具晶莹直纹、色白、无底、无渣滓者为佳。
  • 剧毒之品,用之宜慎。体虚者及孕妇忌用。
  • 汉字详情

    xìn,shēn [xin,she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YG
    仓颉: OYMR
    四角: 20261

    详细解释

    xìn

    形容词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动词

    (1) 相信;信任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名词

    (1) 信约;盟约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副词

    (1) 放任;随便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shēn

    (1) 古同“伸”,舒展开。

    (2) 古同“伸”,表白。

    英文翻译

    trust, believe; l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 客家话:[宝安腔] sin5 [梅县腔] sin5 [东莞腔] sin5 [客英字典] sin5 [客语拼音字汇] xin4 [沙头角腔]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陆丰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晉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sĭĕnsinh/sinn
    shí,dàn [shi,dan]
    部首: 517
    笔画: 5
    五笔: DGT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R
    四角: 10602

    详细解释

    dàn

    量词

    (1) 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十斗为一石。——《说苑·辨物》

    关石和钧。——《国语·周语》。注:“今之斛也。”

    一石沙,几斤重,朝载暮载将何用?——唐· 白居易《官牛》

    (2) 重量单位,一百二十市斤为一石

    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重不过石。——《国语·周语》。注:“百二十斤也。”

    (3) 〈方〉∶面积单位,用以计量土地。其具体数量各地不一:有以十亩为一石的,也有以一亩为一石的。如:他家有两石田

    (4) 另见 shí

    shí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右象岩角,左象石块。“石”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山石)

    (2) 同本义

    石,山石也。在厂之下,口象形。——《说文》

    它山之石。——《诗·小雅·鹤鸣》

    山体曰石。——《释名》

    介于石。——《易·豫》

    艮为小石。——《易·说卦传》

    原声石。——《周礼·典同》

    慈石召铁或引之也。——《吕氏春秋·精通》

    大夫有石材,庶人有石承。——《书·大传》。注:“石材,柱下质;石承,当柱下而已。”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3) 又如:石田(石多不可耕种的田,比喻不会生育的妇女);石髓(钟乳石);石头记(《红楼梦》之本名);石头城(故址在今南京市清凉山,简称“石城”。后用以代指金陵或南京);石子甬路(用鹅卵石铺成的甬路);石桥三港(三孔的石桥。港:桥下的涵洞);石灰布袋(比喻到处生事、惹祸,留下不好影响的人)

    (4) 石刻,碑碣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5) 又如:石牛(石雕之牛);石人,石像(石雕的人像);石鲸(石雕的鲸鱼);石璧(石雕的璧);石驼(石刻的骆驼);石犀(石刻的犀牛);石本(石刻的拓本);石碣(圆顶的石碑);石铭(刻有文字的碑石)

    (6) 指矿物类药物。亦指道教用矿石炼的所谓长生的药

    禁芳草石药。——《素问·腹中论》。注:“石药,英乳也。”

    (7) 又如:石水(矿泉水,亦泛指泉水);石肝(一种矿石,可作美容药服用);石药(指矿物类药物)

    (8) 石磬,古乐器名,八音之一

    歌梁韵金石,舞地委兰麝。——宋· 黄庭坚《寄陈适用》

    (9) 古针,古代的医疗用具

    石之则狂。——《素问·腹中论》。注:“以石针开破之。”

    扁鹊怒而投其石。——《战国策》

    (10) “结石”的省称 。如:胆石;排石

    (11) 姓

    形容词

    (1) 硬;坚固

    沉而石者,是肾气内著也。——《素问》

    (2) 又如:石心(喻指坚定的意志);石交(交谊牢固的朋友);石骨(坚硬的岩石);石镫(坚固的铠甲)

    (3) 通“硕”。大

    时奇谲之士、石画之臣甚众。——《汉书·匈奴传》

    无石师而能言。——《庄子·外物》

    石者,大也。——《汉书·律历志》

    英文翻译

    stone, rock, mineral; rad. 112

    方言集汇

    ◎ 粤语:daam3 sek6
    ◎ 客家话:[陆丰腔] shak8 [客语拼音字汇] sag6 [台湾四县腔] sak8 [宝安腔] sak8 [沙头角腔] sak8 [客英字典] shak8 [海陆丰腔] shak8 [东莞腔] sak8 [梅县腔] shak8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二昔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常隻昔開入聲開口三等ʑĭɛkzjek

    信石的同拼音词语

    信石的拼音相近

    意思相近

    分类信息

    含十二生肖词语

    描写季节的词语

    拼音首字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