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条

xìn tiáo [ xin tiao]
繁体 信條
注音 ㄒ一ㄣˋ ㄊ一ㄠˊ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信条 xìntiáo

(1) 宗教信仰的条文或体系

一个由习惯和感情构成的宗教,而非信条的宗教
creed dogma;motto;article of faith

(2) 可指普遍相信的任何原则或主张

基督教信条
tenet

词语解释

  1. 忠实遵守的准则。

    郭沫若 《卓文君》第二幕:“亲翁,你要晓得,我们考据家的信条,正是‘无征不信’。” 夏衍 《谈自己》:“和我熟悉一点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小小的信条:那就是宴会不猜拳,开会不讲演。”

引证解释

⒈ 忠实遵守的准则。

郭沫若《卓文君》第二幕:“亲翁,你要晓得,我们考据家的信条,正是‘无征不信’。”
夏衍《谈自己》:“和我熟悉一点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小小的信条:那就是宴会不猜拳,开会不讲演。”

信条的国语词典

共同信守的准则。

如:「为环保尽分心力,是他们社团的主要信条之一。」

信条的网络释义

信条 (汉语词语)

  • 信条是汉语词汇,拼音xìn tíao,解释为宗教信仰的条文或体系。
  • 信条造句

    小王信守能忍自安的信条,从不与人过不去。
    正确的革命信条应遵守。
    爱你是我一生的职责,爱你是我一世的诺言,爱你是我一生的奢求,爱你是我一世的幸福,爱你是我一生的信条,爱你是我一世的荣光。爱你一生一世,永不分离!
    雪花尚未飘,烟火尚未燃起,新年的钟声还未响,心中的祝福早已等不及。短信条条传心意,思念一直在心底,暖暖问候也送去,提前祝你元旦快乐!
    浅薄的人相信运气,相信条件;坚强的人相信因果。
    我也清晰的记得我们的爱情信条:心跳多久,爱你多久!我一直都牢记在心里,已经铭刻在心里的最深处!
    尚羲的对外信条是,他只会整治强者,和强者博弈才是真正的人生乐趣,而弱者注定被踩在脚下,施舍给他们仁慈、享受他们的臣服便是强者的义务,对弱者逞能,对强者屈服的都是孬种软蛋。
    小满翩跹轻轻来,短信条条祝福满。愿君知足快乐满,甜蜜无声来作伴。万事顺利幸福满,工资涨幅翻几番。事业腾达成功满,万人仰慕世人传。小满快乐。
    以德报怨是我们的最高信条。
    不取非分之财,是陈焱华一直恪守的信条,在梁子湖工作十多年,从不利用职权之便为个人捞取好处。
    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黎咸财可谓是当之无愧的创业楷模,在不断践行创业价值的路上,他一直笃行着一条人生信条人不可一生。
    第二类是为“私”的“一切向钱看”,这便是一些官员私欲膨胀,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信条,拜倒在孔方兄脚下,钻进了钱眼里。
    一个人的信仰或许可以被查明,但不是从他的信条中,而是从他惯常行为所遵循的原则中。
    “博学笃志”是这位老先生的信条。
    科学所奉守的信条是现实即是价值中产,而这种思想产生了“分离的认知”的认识论方法。
    一个伟人就是一个知道自己短处的人,他不容许自己的脾气与心情来统治自己,只依据坚决果断的信条行动。
    婚姻观念以及任何普遍深入人心的宗教信条都是独断的。
    徽商以“财自道生,利缘义取”,“职虽为利,非义不可取也”为信条,在商业活动中力求做到“惟诚待人”,“以信义服人”,“市不二价”。
    它们是先父深信不移和立身处世的信条。
    当今世界,数十亿生活在这个星球上的人们的生命却掌握在很少数的一些人手中,完全取决于他们的想法如何,取决于他们的信条,取决于他们所做的决定……在当前的现状之下,我们都是这些核大国的人质。

    汉字详情

    xìn,shēn [xin,shen]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YG
    仓颉: OYMR
    四角: 20261

    详细解释

    xìn

    形容词

    (1) (会意。从人,从言。人的言论应当是诚实的。本义:真心诚意)

    (2) 同本义

    信,诚也。——《说文》

    有诸已之谓信。——《孟子》

    信,言合于意也。——《墨子经》

    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白虎通·情性》

    定身以行事谓之信。——《国语·晋语》

    期果言当谓之信。——《贾子道术》

    民不求其所欲而得之谓之信。——《礼记·经解》

    信誓旦旦。——《诗·卫风·氓》

    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三国演义》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左传·庄公十年》

    信而见疑。——《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则是无信。——《世说新语·方正》

    (3) 又如:信行(信用;守诺言);信人(讲守信用的人)

    (4) 真实,不虚伪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谓为信然。——《三国志·诸葛亮传》

    其事信。——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5) 又如:信官(诚实不欺的官员);信赏(悬赏);信赏钱(悬赏金);信人(诚实的人)

    动词

    (1) 相信;信任

    不我信兮。——《诗·邶风·击鼓》

    且单于信女,使昫人死生。——《史记·苏武传》

    不自信。——《战国策·齐策》

    亲之信之。——诸葛亮《出师表》

    犹信。——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笑而不信。——宋· 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信不及(不能相信;不敢相信);不信邪;信得过;信爱(信任喜爱);信纳(相信采纳);信不信由你;听其言而信其行

    (3) 守信用

    已诺不信则兵弱。——《荀子·富国》

    小信未孚。——《左传·庄公十年》

    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贾谊《过秦论》

    信义著于四海。——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信义安所见。——《汉书·李广苏建传》

    虏帅失信。——宋· 文天祥《指南录·后序》

    (4) 住宿两夜

    有客宿宿,有客信信。——《诗·周颂·有客》

    子庚门于纯门,信于城下而还。——《左传·襄公十八年》

    (5) 证实;应验

    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老子》

    (6) 知晓

    我父母皆仙人,何可以貌信其年岁乎?——《聊斋志异》

    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陆游《蝶恋花》

    (7) 又如:信道(知道;料道)

    名词

    (1) 信约;盟约

    以继好结信。——《左传·襄公元年》

    (2) 符契;凭证

    行而无信。——《战国策·燕策》

    (3) 又如:信笼(内盛物品后封口加盖印信的箱笼);刻木为信

    (4) 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

    宜急追信改书。——《资治通鉴》

    越绝粮,使 素忠为信,告粜于吴。——《越绝书》

    司空郑冲驰遣信就 阮籍求文。——《世说新语·文学》

    (5) 又如:信使(使者)

    (6) 通“讯”。音讯

    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李白《大堤曲》

    (7) 又如:信耗(信息;消息);信炮(按约定信号所放之炮);信音(音信;消息);通风报信;凶信;信鸽;信鸿;信鸟;信问(信息)

    (8) 书信,信件(晚起义。先秦两汉的书信又用“书”字表示)

    函使报信。——清· 袁枚《祭妹文》

    (9) 又如:信局(投递信件的机构);私信;挂号信;平信;死信;匿名信;信箱;信筒;信简(书信)

    (10) 姓

    副词

    (1) 放任;随便

    要不拿出纲纪来,信着他胡行乱做,就不成个人家。——《醒世姻缘传》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白居易《琵琶行》

    (2) 又如:信口胡沁(信口胡吣。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着(任着;任凭);信手拈来;信步

    (3) 果真,的确

    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史记·华佗传》

    烟涛微茫信难求。——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信知生难恶。——唐· 杜甫《兵车行》

    信造化之尤物。——宋· 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

    shēn

    (1) 古同“伸”,舒展开。

    (2) 古同“伸”,表白。

    英文翻译

    trust, believe; letter

    方言集汇

    ◎ 粤语:seon3
    ◎ 客家话:[宝安腔] sin5 [梅县腔] sin5 [东莞腔] sin5 [客英字典] sin5 [客语拼音字汇] xin4 [沙头角腔] sin5 [台湾四县腔] sin5 [海陆丰腔] sin5 [陆丰腔] s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二十一震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息晉眞A去聲開口三等眞Asĭĕnsinh/sinn
    tiáo [tiao]
    部首: 420
    笔画: 7
    五笔: TSU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HED
    四角: 27904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木,攸( yōu)声。本义:小枝)

    (2) 同本义

    条,小枝 也。——《说文》

    桑柳丑条。——《尔雅》

    遵彼汝坟,伐其条枚。——《诗·周南·汝坟》

    高柯擢条干,远眺同天色。——陶潜《联句》

    疏条交映。——吴均《与朱元思书》

    柳条将舒。——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养其旁条。——清· 龚自珍《病梅馆记》

    (3) 如:条枚(枝干);条枝(树枝);条柯(枝条);条修叶贯(枝长叶连。比喻有条理、有系统);条叶(枝叶。比喻分支;支派);条蔓(枝蔓);条干(枝干)

    (4) 泛指一般长条形的物体

    缕条紧而贯矩,针鼻细而穿中。——北周· 庾信《七夕赋》

    (5) 又如:长条巨幅;口条(用作食品的猪舌或牛舌);发条;肋条;齿条;苗条;炉条;毡条;通条;辐条;布条

    (6) 条款;项目

    科条既备,民多伪态。——《战国策·秦策》

    (7) 又如:条会(条目大纲);条领(条目要领);条汇(条目类别);条秩(条目次第)

    (8) 条理;次序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书·盘庚上》

    (9) 如:有条不紊

    (10) 姓

    量词

    (1) 用于长条形的东西。

    (2) 如:一条街(路、公路、铁路);一条河(江、沟、渠、小溪);一条山脉;一条裤子(裙子);两条绳子(带子、鞭子、电线);在纸上画了三条线;几条口袋(麻袋);一条床单(毯子、被子、被面、被里)

    (3) 引申用于人体。

    (4) 如:一条人命;一条好嗓子;要跟群众一条心,不要两条心

    (5) 用于某些抽象事物。

    (6) 如:一条计策(妙计);一条正确路线;两条意见(建议);十条罪状;只有一条出路;这一版共有九条新闻(消息)

    形容词

    (1) 长方形的 。

    (2) 如:条几(长方形的几案);条子(长方形的纸张;便条);条石;条桌;条褥;条柜;条凳

    (3) 长条形的 。

    (4) 如:条扇(裱糊后挂起来的画轴);条印;条田;条盆;条纹;条幅

    副词

    (1) 逐条地。逐项地 。

    (2) 如:条分节解(逐条逐节分析);条析(逐条辨析);条呈(分条陈述的呈文);条比(分项排列);条正(逐条订正);条疏,条奏(逐条上奏)

    动词

    (1) 分列条款、条目

    其余事况,条写如后。——白居易《与元微之书》

    (2) 又如:条写(分条书写);条晰(分条叙明);条具(分条开列);条述(分条叙述);条列(分条列举);条白(分条陈明)

    (3) 通达

    声气远条。——《汉书·礼乐志》

    英文翻译

    clause, condition; string, stripe

    方言集汇

    ◎ 粤语:ti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tiau2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