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

bǎo shì [ bao shi]
繁体 保釋
注音 ㄅㄠˇ ㄕˋ
词性 动词

词语释义

保释 bǎoshì

(1) 犯人取保释放

因为那次是保释出狱的,判刑以后还得进去。——《母亲》
bail

词语解释

  1. 请求释放被拘押者,并担保其随时接受传讯或不再重新犯罪。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卷下:“ 天成 见盗妇色美,力为保释。” 茅盾 《锻炼》:“ 梁连长 朝他的同伴看了一眼,便想起刚才 王保长 来保释‘油煎猢狲’的时候, 刘连长 是不主张释放的。”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赶快到 开封 托人在抚台、藩台、臬台三衙门想办法,将死罪减轻,能保释则保释,不能保释则拖延几个月。”

  2. 指被拘押者在有可靠担保的情况下被司法部门释放。如:他已保释出狱。

引证解释

⒈ 请求释放被拘押者,并担保其随时接受传讯或不再重新犯罪。

清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天成见盗妇色美,力为保释。”
茅盾《锻炼》:“梁连长朝他的同伴看了一眼,便想起刚才王保长来保释‘油煎猢狲’的时候, 刘连长是不主张释放的。”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四章:“赶快到开封托人在抚台、藩台、臬台三衙门想办法,将死罪减轻,能保释则保释,不能保释则拖延几个月。”

⒉ 指被拘押者在有可靠担保的情况下被司法部门释放。

如:他已保释出狱。

保释的国语词典

刑事未决的嫌疑犯,提出相当保证,由法院暂时释放之,称为「保释」。

保释的网络释义

保释

  • 保释是具保释放、取保释放的简称。为在司法机关被关押的刑事被告人提供担保而准予释放。在资本主义国家,保释须由被告人或其法定代理人、保佐人申请并缴纳相当数额的保证金。在中国,对应当逮捕的人犯,如发现有严重疾病,或者是正在怀孕,及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或罪行较轻的人,即可采取取保候审的措施。司法机关将申请保释的人和保证人当面对保落实,然后予以释放。这种保释措施体现了革命的人道主义精神。
  • 保释造句

    两人都已经年老力衰,穷困潦倒,还坚持在风暴中不辞辛劳地乞讨,一个是为了筹办受害者的葬礼,另一个是为犯罪嫌疑人筹措保释金。
    昨天南约克郡法院准予他获得保释。
    俄罗斯间谍网的第十一个可疑间谍在塞浦路斯被拘,但在保释后神秘失踪。
    控诉方说道如果他被允许保释,他将有很大的机会逃匿。
    说句题外话,当年听到肇事的学生被捕时,章宗祥不仅没有乘机提出控告,反而派其妻子出面代替他具呈保释学生。
    再添怀疑明章不是他的亲生儿子,大为激动。另一方面,金龙终于获得保释。可是,金陵胸有成竹,正计划再次拘捕金龙。
    文中详细报告了抓赌的经过,并说六人均有悔改从善之诚意,现已交保释放,并附有保释人画押的文书。
    图尔曼说,斯莱特交纳了保释金,但不确定他是否已被释放。
    他的朋友为他作保释人。
    星期一,巴拉诺夫斯基要求法庭同意保释巴尔捷涅夫;他认为在国际水域从马耳他注册的货船上抓人超出了俄罗斯的管辖权。
    如果驾驶员无法支付保释金,那么将在看守所度过几周时间,直到出庭。
    他信星期一说,他现在在英国,不会返回泰国去接受审理有关他贪污控罪的法官提出的保释条件。
    由于有前科的缘故,法官拒绝给予保释。
    朱海洋正被关押于蒙哥马利县监狱,并不得保释。
    被保释人有固定住所,缴纳保释金,有担保人以及需要佩戴电子监视器。
    他们已被保释,但原告还未决定是否对其提起诉讼。
    即使被抓,通常只需交纳最低保释金就可获释,因为当局往往由于囊中羞涩,无力向他们提起诉讼。
    保释人需要承担风险。
    温伯格的妻子和其支持者随后到警局将他保释了出来。
    两名熟悉此案的消息来源透露,李文和将在周一承认不当处理机密资料的罪名,以换取保释。

    汉字详情

    bǎo [bao]
    部首: 221
    笔画: 9
    五笔: WKSY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RD
    四角: 26294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象用手抱孩子形。金文写作从“人”从“子”。后来为了结构的对称,小篆变成“保”,使人不能因形见义了。本义:背子于背)

    (2) 同本义

    负子于背谓之保,引申之,则负之者为保;更引申之,则有保养之义。然则保本象负子于背之义,许君误以为形声,遂取养之义当之耳。—— 唐兰《殷墟文字记》

    (3) 护养;育

    保,养也。——《说文》

    若保赤子。——《书·康诰》

    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长之养之,如保赤子。——《荀子·议兵》

    儒者之道,古之人若保赤子。——《孟子·藤文公上》

    (4) 又如:保艾(安养;养育);保赤(抚育幼孩)

    (5) 保佑

    天地格保。——《书·召诰》

    (6) 又如:保佐(保佑;佐助);保禳(祈祷消除灾祸)

    (7) 保护;保全;守住

    父子相保全。——《淮南子·人间训》

    少有强者不可保。——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有朕位几不保。——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8) 又如:保銮(保护天子的亲近卫士);保固(保卫固守);保身(保全身体)

    (9) 保持

    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

    (10) 又如:保值(保持价值);保光(保持并发扬光大)

    (11) 保证;担保

    保为将军破之。——《资治通鉴》

    (12) 又如:保修(保养修理);旱涝保收;保官(担任保护职能的官员)

    (13) 占有;拥有

    虽慈父不能保其子。——晁错《论贵粟疏》

    (14) 又如:保据(占据);保宁(保有并使之安宁)

    (15) 保举;保荐

    都保你二位做大官。——《水浒传》

    (16) 又如:保题议叙(写奏本保荐有功人员);保题(向上推荐);保案(保举下属的文件)

    (17) 依靠;仗持

    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于是乎得人。——《左传·僖公二十年》

    (18) 又如:保山(依山固守);保栖(据山以守)

    名词

    (1) 保育幼儿的妇女

    国君世子生,…保受,乃负之。——《礼记·内则》

    (2) 通“緥”。保护婴儿的包裹衣

    夫知保抱携持厥妇子。——《书·召诰》

    措之于参保介之御间。——《礼记·月令》

    昔成王幼小,越在襁保。——《后汉书·桓郁传》

    (3) 作保证的人

    然后导以取保。——清· 方苞《狱中杂记》

    (4) 又如:作保;觅保;保山(媒人;保人);保中(在债务关系中居中担保的人)

    (5) 服务人员 。如:酒保

    (6) 宋以后地方实行保甲制,若干甲作一保 。如:保正甲长(一保之头叫“保正”;一甲之长叫“甲长”)

    (7) 小城(此义后来写作“堡”)

    南山是保。——《诗·大雅·崧高》

    焚我郊保。——《左传·襄公八年》

    战于郎。 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礼记·檀弓下》

    所过之邑(城市),大国守城,小国入保。——《庄子·盗跖》

    (8) 通“宝”。珍贵之物

    展九鼎保玉。——《史记·周本纪》

    其形虽有所小用哉然未可以保于周室之九鼎也。——《淮南子·俶真》

    (9) 姓

    英文翻译

    protect, safeguard, defend, care

    方言集汇

    ◎ 粤语:bou2
    ◎ 客家话:[梅县腔] bau3 [海陆丰腔] bo3 bau3 [客英字典] bau3 [陆丰腔] bo3 [客语拼音字汇] bau3 bo3 [台湾四县腔] bo3 bau3 [沙头角腔] bau3 [东莞腔] bau3 [宝安腔] bau3
    ◎ 潮州话:bo2 bao2 (pó páu)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二晧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抱上聲開口一等pɑupaux/pav
    shì [shi]
    部首: 701
    笔画: 12
    五笔: TOCH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DEQ
    四角: 27954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采( biàn),睪( )声。采,有辨别、分析义。本义:脱掉,解下)

    (2) 同本义

    释,解也。从采,取其分别物也。睪声。——《说文》

    释获。——《仪礼·大射仪》

    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

    主人释服。——《仪礼》

    (3) 又如:释绂(解下印绶。指致仕罢官);释褐(除去平民的衣服,换上官服。即“作官”)

    (4) 解释

    乃使行人 奚斯释言于 齐。——《国语·吴语》

    (5) 又如:释情消迹(消除误会;予以和解);释言(以言语自作解释);释例(说明所著书的凡例)

    (6) 释放;赦免

    怀王竟听 郑袖,复释去 张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豪民气尽,以额叩头,谢不敢。乃释之。——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舍弃;抛弃

    故释先王之法,而法其所以为法。——《吕氏春秋·察今》

    乃请释子服何于吴。——《左传·哀公八年》

    君其释申生也。——《国语·晋语》。注:“释,舍也。”

    (8) 又如:释法(舍弃法令而不施用)

    (9) 放下;放开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庄子·养生主》

    (10) 又如:力叮不释(用力叮住不放)

    (11) 消失

    虽欲爱君,惑不释也。——《国语·晋语》

    (12) 溶化;消融

    涣兮其若冰之将释。——《老子》

    (13) 又如:如冰之将释(就像冰将消融那样)

    (14) 泡在水里或其他液体里

    欲濡肉,则释而煎之以醢。——《礼记·内则》

    (15) 发,射出

    若虞机张,往省括于度,则释。——《书·太甲上》

    (16) 解除;免除

    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清· 黄宗羲《原君》

    (17) 又如:释去仔肩(卸掉责任;放下重担);释憾(解除心中的怨恨。指报复);释难(解除困难);释闷(解闷儿;排遣烦闷);释四增美(除去邪僻之念,增加美善的质性)

    (18) 淘米

    释之叟叟,烝之浮浮。——《诗·大雅·生民》

    名词

    中国佛教用作释迦牟尼的简称 。是佛陀的姓氏;自东晋以后,佛教出家人自称释子,对外人而言称释氏。如:释厄(唐僧遭受的魔难);释老(指释伽牟尼与老子。即佛家与道家。也叫“释道”)

    英文翻译

    interprete, elucidate; release

    方言集汇

    ◎ 粤语:sik1

    宋本广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