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耳细听

cè ěr xì tīng [ce er xi ting]

词语释义

形容仔细听人讲话的样子。

侧耳细听造句

”;侧耳细听,车站广播不仅有标准的普通话,还跟上一句“。
辅导中,课堂上始终鸦雀无声,统领千军万马的将校军官们,像小学生一样时而侧耳细听,时而埋头记录。
他再侧耳细听,风声传来,刷拉刷拉,像有人拖着重物走路,再细听,又像是窗户吱拉吱拉开关乱响。
刘女士侧耳细听,屋里键盘直响,门缝里,电脑屏幕发出的特有光线时明时暗。
林子君对两个男子的谈话侧耳细听。
开始,他还以为是幻觉,再侧耳细听,又听到了轻轻的敲门声,好像还有人在推门。
在北京一家科技展台前,单大爷侧耳细听工作人员讲解和演示。
滕冰楠说,即使自己的口语不好,老师也侧耳细听,没有一丝不耐烦,让他很感动。
开会时,吕燕侧耳细听,把速录机架在双腿上,手指在键盘上“翩翩起舞”,就像弹奏钢琴。
但是侧耳细听,就在一片山光水色之间,还有另一些让人不安的声音,在空旷的林间‘嗒、嗒、嗒’响起,似乎有不少人正在缓步勒马,试探前进。
我偷偷地看了看那扇门,侧耳细听,里面一点动静也没有。
小雨走在小路上,蹦着,跳着。忽然,从路旁草丛传来蝈蝈的鸣叫声,清脆、响亮。小雨觉得好玩,便停了下来,侧耳细听,那“蝈蝈”的声音好像一会儿在左,一会儿在右,一时难辨清楚,小雨急得抓耳挠腮。
他似乎听到了脚步的声音,但侧耳细听,却又寂静无声。
他对这个会议毫无思想准备,连会议内容事先都不知道,只是侧耳细听,没有发言。
他侧耳细听,没有声音,便轻轻地推开那扇门,和宋佳走了进去。
会议开始了,刘凤鸣侧耳细听,记者则静静地在一旁观摩。
莫一凡喊了半天,也没有人应声,他的眼睛依旧什么也看不到,只能以耳代目,侧耳细听。

汉字详情

cè,zè,zhāi [ce,ze,zhai]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MJH
姓名学:
仓颉: OBON
四角: 22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则声。本义:旁边)

(2) 同本义。亦用作谦词

侧,旁也。——《说文》

居侧室。——《礼记·内则》。注:“谓夹之室次燕寝也。”

立于侧阶。——《书·顾命》

倾容幸而待侧。——《楚辞·思古》

有泉侧出。——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3) 又如:左侧;右侧;侧闻(谦词。表示从旁听到);侧畔(旁边)

(4) 边缘

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诗·魏风·伐檀》

铸钟官赤侧。——《史记·平准书》。集解:“以赤铜为其廓也。”

动词

(1) 向旁边歪斜

樊哙侧其盾以撞。——《史记·项羽本纪》

侧弁之俄。——《诗·小雅·宾之初筵》。笺:“侧,倾也。”

(2) 又如:侧耳细听;侧目(斜着眼睛看,形容畏惧或愤恨的样子)

(3) 靠近

侧其故处。——《仪礼·公食礼》。疏:“近也。”

(4) 又如:侧近(临近,最近)

形容词

(1) 不正,邪辟

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书·洪范》

乡之行劫缚者,侧目莫敢过其门。——柳宗元《童区寄传》

(2) 另见 zhāi;zè

zhāi

暂无详细释义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side; incline, slant, lean

方言集汇

◎ 粤语:zak1

宋本广韵

ěr [er]
部首: 605
笔画: 6
五笔: BGHG
五行:
姓名学:
仓颉: SJ
四角: 104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耳朵形。汉字部首之一。本义:耳朵)

(2) 同本义

耳,主听也。——《说文》

耳者,肾之候。——《白虎通·情性》

耳者,心之候。——《春秋·元命苞》

耳目者,心思之助也。——《鬼谷子·权篇》

坎为耳。——《易·说卦》

忠言逆耳利于行。——明· 刘基《苦斋记》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宋· 苏轼《石钟山记》

(3) 又如:耳目官(指耳、目两种器官);耳斡儿(亦作“耳挖子”。掏耳垢的小勺,另一头有尖头);耳朵垂子(借指耳窝);耳根厢(耳边);耳顺(六十岁)

(4) 听觉,听力 。如:耳识,耳性(记性);耳重(重听。耳朵听觉不灵敏);

(5) 耳状的东西 。如:索耳;吊耳;木耳;银耳;虎耳草;耳杯(两侧有便于拿取的耳提的杯子)

(6) 谷物在雨淋后所生的芽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父无消息。——杜甫《秋雨叹三首》

(7) 位置在两旁的如:耳门;耳房

动词

(1) 听到,听说 。如:耳食之学(传闻中得到的浮浅知识);耳顽(听不进去);耳生(听来生疏);耳决(犹耳闻)

(2) 附耳而语 。如:耳言(犹耳语);耳报(暗中报告,私下传言);耳提面命(当面讲,甚至揪着耳朵讲。比喻教导得殷勤恳切)

(3) 通“佴”。退后,居次

人自为种而天下耳。——《庄子·天运》

(1) 表示限制,相当于“而已”、“罢了”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子曰∶“二三子! 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三十里耳。——《史记》

(2) 表示肯定或语句的停顿与结束,如同“矣”,相当于“了”、“啊”、“也”

田横,齐之壮士耳。——《资治通鉴》

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史记》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而”

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而忘家,公耳忘私。——贾谊《治安策》

英文翻译

ear; merely, only; handle

方言集汇

◎ 粤语:ji5
◎ 客家话:[海陆丰腔] ngi3 [宝安腔] ngi3 [台湾四县腔] ngi3 [东莞腔] ngi3 [沙头角腔] gni3 [客英字典] ngi3 [梅县腔] ngi3 [陆丰腔] gni3 [客语拼音字汇] ngi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而止上聲開口三等nʑĭənjix/riio
[xi]
部首: 332
笔画: 8
五笔: XLG
五行:
吉凶:
仓颉: VMW
四角: 26100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系( ),囟( xìn)声。系,细丝。本义:细小)

(2) 同本义。和“大”相对

细,微也。——《说文》。按,细者,细之微也。

细,小也。——《广雅》

细人之爱人也以姑息。——《礼记·檀弓》

细钧有钟无镈。——《国语·周语》

此吾所谓君子明细而不明大也。——《墨子·天志中》

不积细流。——《荀子·劝学》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吴均《与朱元思书》

斜风细雨。——唐· 张志和《渔歌子》

不知其细。——清· 刘开《问说》

(3) 又如:细崽(细作;西崽);细人(细作;姬妾);细探人(多指军队中的探子);细士(小人)

(4) 纤细。和“粗”相对

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要。——《墨子·兼爱中》

细笔钩勒。——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细若蚊足。——明· 魏学洢《核舟记》

(5) 又如:细腰(细要。纤细的腰身);细娘家(指容貌美好的少女);细袅袅(细而柔软的样子);细毛(纤细的毛)

(6) 精致,细密

还是那年我和你拌嘴的那日起,叫上来做细活的。——《红楼梦》

(7) 又如:细欺雀舌(指上乘的茶叶);细针密线(喻周密,周到);细攒(密密聚集;精细镶嵌);细果(精美点心)

(8) 琐碎 。如:细政(繁复的征税);细务(琐碎而无关紧要的小事)

(9) 仔细,详细

细瞻景状。——《聊斋志异·促织》

细疏其能

大妈原是谢家的使唤丫头,至于怎么嫁给大伯的,却不知细情。—— 魏巍《东方》

(10) 又如:细罄(详细地说尽);细事(详情;底细)

(11) 细音,尖细的声音 。如:细音(声韵学名词。凡是有、介音或主要元音为,的韵母,称为“细音”)

(12) 地位低微

遂欲满求,不顾细民,非存之道。——《晏子春秋》

(13) 又如:细夫(小民);细民(平民);细婢(小婢)

(14) 年幼 。如:细人(青年侍女);细娃(方言。小孩);细佬(方言。小孩);细儿(幼子)

(15) 柔嫩 。如:细皮嫩肉(形容人长得娇嫩);细柳(初生的嫩柳条)

(16) 细微,轻微

润物细无声。——唐· 杜甫《春夜喜雨》

名词

(1) 微小的丝 。如:细丝(带有丝纹的白银)

(2) 旧称行为不高尚或地位低下的人

臣主未宁于上,黔细未辑于下。——郭璞《省刑疏》

(3) 指轻微的罪过

狃于奸宄,败常乱俗,三细不宥。——《书·君陈》

(4) 又如:细行(小过;微服出行)

英文翻译

fine, tiny; slender, thin

方言集汇

◎ 粤语:sai3
◎ 潮州话:soi3

宋本广韵

tīng [ting]
部首: 319
笔画: 7
五笔: KR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RHML
四角: 6202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本字从耳德,壬( tìng)声。从耳德,即耳有所得,今简化为“听”。“听”本义“笑貌”。从口,斤声。本义:用耳朵感受声音)

(2) 同本义

听,聆也。——《说文》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书·泰誓中》

无稽之言勿听。——《书·大禹谟》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

行人驻足听。——《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听妇前致词。——唐· 杜甫《石壕吏》

夜阑卧听风吹雨。——《资治通鉴·唐纪》

听于庭。

听取蛙声一片。——宋· 辛弃疾《西江月》

(3) 又如:听知(听到);听受(聆听,用耳感受声音);听言(道听途说,没有根据的话);听真(听得真切);听直(听取曲直)

(4) 接受,听信,接纳

不听寡人。——《战国策·魏策》

故听之。——《史记·项羽本纪》

而听细说。

壹听陵言。——《汉书·李广苏建传》

开张圣听。——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听人(听从别人的意见,任人支配。喻愚昧);听用(听从并予采用或任用);听纳(听从采纳;听谏纳善);听能(听从能者的意见);听唤(听从使唤)

(6) 治理,管理或执行事务 。

(7) 如:听政(执政;处理政务);听治(处理政事)

(8) 决断;审理 。

(9) 如:听决(听断,判决);听治(处理政事)

(10) 等候;待 。

(11) 如:听用(听候任用);听选(等候任命)

(12) 听凭,任凭。

(13) 如:听人穿鼻(让人牵着鼻子走。比喻任人支配而无主见);听其自便(听凭人任意行动);听势(听凭情势的发展变化)

(14) 侦察

请谓(为)王听东方之处。——《战国策》

名词

(1) 耳朵

翏翏而为穷苦愁怨之声,不啻风泉之满听矣。——清· 黄宗羲《金介山诗序》

(2) 马口铁罐。

(3) 如:听装午餐肉;听装咖啡。亦用作听装物品的量名。

(4) 如:一听香烟;一听奶粉;听装(用听包装)

(5) 耳目,间谍

且仁人之用十里之国,则将有百里之听。——《荀子》

(6) 厅堂。古代官府办公处,后作“厅”

病人或至数百,听廊皆满。——《资治通鉴》

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世说新语·黜免》

英文翻译

hear; understand; obey, comply

方言集汇

◎ 粤语:jan5 teng1 ting1 ting3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十六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宜引眞A上聲開口三等眞Angjinx/ngiinŋĭĕ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