侦谍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刺探情报。亦指间谍,细作。
《宋书·索虏传》:“彼来侦谍,我已禽之放还,其人目所尽见,委曲善问之。” 唐 司空图 《解县新城碑》:“北军方至,迁延未测,侦谍相摇,日有风传,士无人色。”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十四:“御之方略曰:具犒赏以鼓气,共甘苦以固志,谨斥堠以警备,厚侦谍以审伪。”
引证解释
⒈ 刺探情报。亦指间谍,细作。
引《宋书·索虏传》:“彼来侦谍,我已禽之放还,其人目所尽见,委曲善问之。”
唐司空图《解县新城碑》:“北军方至,迁延未测,侦谍相摇,日有风传,士无人色。”
清魏源《圣武记》卷十四:“御之方略曰:具犒赏以鼓气,共甘苦以固志,谨斥堠以警备,厚侦谍以审伪。”
侦谍的网络释义
侦谍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贞声。本义:探伺,暗中察看)
(2) 同本义
外令兄弟求其纤过,内使御者侦伺得失。——《字汇》
(3) 又如:侦知(探知;暗中查明);侦伺(窥探,伺望);侦者(侦探敌情的人)
(4) 问,卜问。凭借占卜来寻求预言
《易》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恒其德侦,妇人吉,夫子凶。”——《礼记》
(5) 又如:侦问(探问)
(6) 侦察
侦谍不敢东窥,驼马不敢南牧。——《文选·沈约·齐故字陆昭王碑文》
(7) 又如:侦谍(从事侦察的密探);侦巡(侦察巡逻);侦哨(侦察岗);侦候(侦察,侦探)
名词
探子;间谍
生疑为宋人之侦,姑伪应之。——《聊斋志异》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言,枼(
)声。本义:间谍,细作)(2) 间谍
谍,军中反间也。——《说文》
掌斩杀贼谍而搏之。——《周礼·掌戮》
搏贼谍。——《周礼·环人》。注:“反间为国贼。”
晋人获 秦谍。——《左传·宣公八年》
谍报敌情至。——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如:防谍;谍贼(暗探和叛国贼);谍人(间谍)
(4) 传递的情报
宁边军数日间连受八十余谍。——《续资治通鉴》
(5) 通“牒”。书札
太史公读春秋历谱谍。——《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序》
(6) 又
宫童效异,披图案谍。——《汉书·礼乐志》
故一介之策,各有攸建,子长谍之,爓然有第。——《后汉书·张衡传》
动词
(1) 暗中窥伺敌情或秘密
罗人欲伐之,使 伯嘉谍之。——《左传·恒公十二年》
(2) 又如:谍探(侦察);谍查(侦察,探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