侜诳
繁体
侜誑
注音
ㄓㄡ ㄎㄨㄤˊ
词语释义
妄语,胡诌。
词语解释
妄语,胡诌。
章炳麟 《新方言·释言》:“今人谓妄语为侜诳。或曰胡侜,俗作谄。”
引证解释
⒈ 妄语,胡诌。
引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谓妄语为侜诳。或曰胡侜,俗作谄。”
侜诳的网络释义
侜诳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欺骗
侜,有痈蔽也。从人,舟声。——《说文》。字亦作倜。
谁侜予美?——《诗·陈风·防有鹊巢》。传:侜张,诳也。《尔雅》释训:侜张,诳也;释文或作倜,按侜张双声连语。《书·无逸》、诪张为幻,作诪张,亦同。《论语》,朱张柳下惠少连,郑本作侏张。按,和光同尘,轻世肆志之意,即 孔子所谓降志辱身, 孟子所谓不恭。
(2) 又如:侜张为幻(欺诳作伪)
英文翻译
lies
方言集汇
◎ 粤语:za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iu1 [台湾四县腔] zu1 [梅县腔] zhu1 zhiu1 [海陆丰腔] zhiu1
◎ 客家话:[客英字典] zhiu1 [台湾四县腔] zu1 [梅县腔] zhu1 zhiu1 [海陆丰腔] zh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国际音标 |
輈 | 張流 | 知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尤 | 流 | triu/tiou | ţĭəu |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言,狂声。本义:欺骗,迷惑) 同本义(隐瞒事实真相迷惑人)
诳,欺也。——《说文》
诳,诳惑也。——《玉篇》
幼子常视无诳。——《礼记·曲礼》
以诳刘子。——《国语·周语》
齐田单后与骑劫战,果设诈诳 燕军。——《史记·乐毅列传》
民疾其态,天子诳之。——《国语·晋语二》
将军纪信乃乘王驾,诈为 汉王,诳 楚, 楚皆呼万岁。——《史记·高祖本纪》
(2) 又如:诳驾(因失陪而向客人说的道歉的话);诳谬(狂妄荒谬);诳上(欺骗君上、尊长);诳世(欺骗世人);诳动(欺骗煽动)
英文翻译
deceive, lie, delude, cheat
方言集汇
◎ 粤语:gwong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