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北

yáng běi [ yang bei]
注音 一ㄤˊ ㄅㄟˇ

词语释义

假装败退。

词语解释

  1. 假装败退。

    《孙子·军争》:“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鋭卒勿攻。” 明 徐渭 《策》:“观其诫轻骑拔 赵 帜而立 汉 帜也,则亦必诫水上之军以战时佯北之故矣,於是水上军知 信 之败也为诈。”

引证解释

⒈ 假装败退。

《孙子·军争》:“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鋭卒勿攻。”
明徐渭《策》:“观其诫轻骑拔赵帜而立汉帜也,则亦必诫水上之军以战时佯北之故矣,於是水上军知信之败也为诈。”

佯北的网络释义

佯北

  • 佯北指假装失败。
  • 汉字详情

    yáng [yang]
    部首: 221
    笔画: 8
    五笔: WUDH
    五行:
    仓颉: OTQ
    四角: 28251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人,羊声。本义:假装) 同本义

    张仪佯去秦。——《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佯为予赵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乡民佯败。——《广东军务记》

    (2) 又如:佯讶(假装吃惊);佯推死(装死);佯打耳睁(装聋作哑,心不在焉);佯佯不睬(故作轻慢,不予理睬);佯长(扬长。大模大样);佯常(佯长);佯呆(假装麻木迟钝;假装痴笨); 佯北(假装败退);佯败(诈败, 假装失败)

    英文翻译

    pretend, feign; false, deceitful

    方言集汇

    ◎ 粤语:jeoi4 joeng4
    ◎ 客家话:[梅县腔] jong2 [台湾四县腔] jong5 [客英字典] jong2 [客语拼音字汇] yong2 [海陆丰腔] rong2 [宝安腔] jong2
    ◎ 潮州话:央5(掦)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陽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與章陽開平聲開口三等jĭaŋjang
    běi [bei]
    部首: 203
    笔画: 5
    五笔: UXN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LMP
    四角: 12110

    详细解释

    名词

    (1) 方位名。与“南”相对

    人坐立皆面明背暗,故以背为南北之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万物负阴而抱阳。——《老子》。王力按,山北为阴,山南为阳,老子的话等于说万物负背而抱南。

    然则北通巫峡。——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南声函胡,北音清越。——宋· 苏轼《石钟山记》

    沛公北向坐。——《史记·项羽本纪》

    又北向。——明· 归有光《项脊轩志》

    (2) 又如:正北;西北;东北;北邙(即氓山。在河南洛阳市北。东汉及魏晋的王侯公卿多葬于此。泛指墓地);北闱(清代在顺天(今北京)的乡试称“北闱”,在江宁(今南京)的乡试称“南闱”);北里(妓院);北阙(皇宫。借指帝王);北鄙(北方的边邑);北雍(北京的国子监);北邙乡女(代指死去的女性);北津(北方的渡口)

    (3) 败逃的军队

    燕兵独追北,入至 临淄。——《战国策·燕策一》

    (4) 姓

    动词

    (1) 败北

    连战皆北。——《史记·项羽本纪》

    鲁人从君战,三战三北。——《韩非子·五蠹》

    (2) 败逃

    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汉· 贾谊《过秦论》

    英文翻译

    north; northern; northward

    方言集汇

    ◎ 粤语:baak1 bak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biet7 [海陆丰腔] bet7 [梅县腔] bet7 [东莞腔] bet7 [客英字典] bet7 [陆丰腔] bet7 [客语拼音字汇] bed5 [台湾四县腔] bet7 [宝安腔] bet7
    ◎ 潮州话:bag4 (pak)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五德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博墨德開入聲開口一等pəkp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