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曳

shēn yè [ shen ye]
注音 ㄕㄣ 一ㄝˋ

词语释义

引伸,调和。

词语解释

  1. 引伸,调和。

    《淮南子·本经训》:“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 高诱 注:“伸曳,犹伸引和调之。”

引证解释

⒈ 引伸,调和。

《淮南子·本经训》:“含吐阴阳,伸曳四时,纪纲八极,经纬六合。”
高诱注:“伸曳,犹伸引和调之。”

伸曳的网络释义

伸曳

  • 伸曳,汉语词汇,读音为shēn yè,意思为引伸,调和。
  • 汉字详情

    shēn [shen]
    部首: 221
    笔画: 7
    五笔: WJH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OLWL
    四角: 252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本作“申”。形声。从人,申声。本义:伸直,伸展)

    (2) 同本义

    伸,不屈也。——《说文》

    伸,展也。——《广雅》

    引而伸之。——《易·系辞上》

    君子欠伸。——《仪礼·士相见礼》。注:“志倦则见,体倦则伸。”

    熊经鸟伸。——《淮南子·精神》。注:“频伸也。”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手指不可屈伸。——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3) 又如:伸吭(伸长脖子);伸舒(伸展;舒展);伸不得手(插不上手;施展不开手段);伸长倘脚(方言。伸脚舒腿躺着);伸卷(将卷轴卷起和展开);伸屈(伸直与屈曲);伸歇(舒展肢体休息)

    (4) 申理;洗雪

    小事尚不伸,况大事乎?——《宋史·韩绛传》

    (5) 又如:伸雪(诉说冤情以求昭雪);伸诉(向上级官员说明情由)

    (6) 陈述,表白

    第为上者不能察,使匹夫攘袂群起以伸其愤。——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7) 又如:伸问(亦作“申问”。查问,询问);伸诉(详细说明);伸覆(陈说禀告)

    英文翻译

    extend, stretch out, open up; trust

    方言集汇

    ◎ 粤语:san1
    ◎ 客家话:[陆丰腔] shin1 [梅县腔] shin1 chun1 [宝安腔] sin1 [客英字典] shin1 [台湾四县腔] siin1 cun1 [客语拼音字汇] cun1 sin1 [东莞腔] sin1 [沙头角腔] sin1 [海陆丰腔] shin1 chun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七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失人眞A平聲開口三等眞Asjinɕĭĕn
    [ye]
    部首: 443
    笔画: 6
    五笔: JXE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LWP
    四角: 50006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申,从丿,丿( )亦声。申,伸展。本义:拖,牵引)

    (2) 同本义

    曳,臾曳也。——《说文》。臾曳:束缚捽摔之意。

    车轮曳踵。——《礼记·曲礼》

    武举前曳踵。——《仪礼·士相见礼》。注:“古文作抽。”

    曳彗星之皓旰兮。——《楚辞·怨思》。注:“引也。”

    曳笏却立。——唐· 柳宗元《柳河东集》

    负箧曳屣。——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曳屋许许声。(曳屋,指众人把被火烧着的房子拉倒。许许声,指拉倒房子时众人一齐用力的呼哧声。)——《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如:弃甲曳兵;曳尾泥涂(比喻污秽卑鄙的行为);曳步(脚步轻缓挪移);曳脚慢坡(斜坡):曳布拖麻(曳布披麻。披麻带孝);曳开(迈开;拉开);曳兵弃甲(拖着兵器,丢掉铠甲。形容打败仗逃跑时的狼狈相)

    (4) 穿着

    子有衣裳,弗曳弗娄。——《诗·唐风》。孔颖达疏:“娄、曳俱是著衣之事。”

    骄侈不循法度,伎妾数百,曳罗纨,甘粱肉,放于声乐以自娱。——《新唐书》

    (5) 又如:曳缟(穿白绢衣服);曳娄(穿戴)

    (6) 飘摇 。如:摇曳;曳曳的(飘飘悠悠);曳曳(飘动的样子);曳动(摇动,飘荡);曳影(犹摇影)

    (7) 率领

    孙子命 章子曳兵与 燕兵对阵。——《乐毅图齐平话》

    形容词

    困顿,精力衰竭

    贫而不衰, 贱而不恨, 年虽疲曳, 犹庶几名贤之风。——《后汉书》

    英文翻译

    trail, tow, drag, pull

    方言集汇

    ◎ 粤语:jai5 jai6
    ◎ 客家话:[梅县腔] j5 [海陆丰腔] ri3 [客语拼音字汇] yi4 [宝安腔] ji3 [客英字典] ji3 [台湾四县腔] ji3
    ◎ 潮州话:hi6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去十三祭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餘制祭A開去聲開口三等祭Ajĭɛijed/j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