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

lún lǐ [lun li]
繁体 倫理
注音 ㄌㄨㄣˊ ㄌ一ˇ
词性 名词

词语释义

事物的条理。

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词语解释

  1. 事物的条理。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郑玄 注:“伦,犹类也。理,分也。” 宋 苏轼 《论给田募役状》:“每路一州,先次推行,令一州中略成伦理。一州既成伦理,一路便可推行。” 明 郑瑗 《井观琐言》卷一:“ 马迁 才豪,故叙事无伦理,又杂以俚语,不可为训。”

  2. 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汉 贾谊 《新书·时变》:“ 商君 违礼义,弃伦理。”《朱子语类》卷七二:“正家之道在於正伦理,篤恩义。” 明 谢镋 《四喜记·泥金报捷》:“弟先兄伦理非宜。” 冯雪峰 《苦力父子》:“他们也就常常表现了伦理的最高精神。”

引证解释

⒈ 事物的条理。

《礼记·乐记》:“凡音者,生於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
郑玄注:“伦,犹类也。理,分也。”
宋苏轼《论给田募役状》:“每路一州,先次推行,令一州中略成伦理。一州既成伦理,一路便可推行。”
明郑瑗《井观琐言》卷一:“马迁才豪,故叙事无伦理,又杂以俚语,不可为训。”

⒉ 人伦道德之理,指人与人相处的各种道德准则。

汉贾谊《新书·时变》:“商君违礼义,弃伦理。”
《朱子语类》卷七二:“正家之道在於正伦理,篤恩义。”
明谢镋《四喜记·泥金报捷》:“弟先兄伦理非宜。”
冯雪峰《苦力父子》:“他们也就常常表现了伦理的最高精神。”

伦理的国语词典

人伦道德的常理。

伦理的网络释义

伦理 (汉语词语)

  • 伦理是和制汉语,当该词传入中国时遭到了广大有识之士的抵制,最终词义被拆分,并产生另外一个新词——逻辑。该词在汉语中指的就是人与人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和处理这些关系的规则。如:“天地君亲师”为五天伦;又如: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为五人伦。忠、孝、悌、忍、信为处理人伦的规则。从学术角度来看,人们往往把伦理看作是对道德标准的寻求。
  • 伦理造句

    世风日下,伦理学家呼吁赶紧采取措施。
    在传统的伦理观念中,婚姻关系的最高境界是白头偕老。
    早一点了解吧,这既是科学又是常识。不仅要了解性生理,更要了解性伦理,性道德。
    伦理学是一门关于人自身的引人入胜的科学。
    人伦关系,便是以伦理的观点来建立合理的人际关系。
    萧翁说明辨是非难,是因为这些是非都在伦理的领域之内。
    罗兰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这种伦理基础,我叫它猪栏的理想。
    婚姻实质上是伦理关联。婚姻是具有法定好处的伦理性的爱。
    婚姻的本质是伦理关系,是具有法律意义的伦理上的爱。
    网络信息资源共建与共享,应注重因势利导,加强网络伦理建设。
    教育孩子就得从基本伦理教起,光讲究外表,就是爱毛反裘。
    效率和自由放任的思想,是近代西方经济伦理思想的主要遗产。
    人权观念的伦理基础不是任性,而是博爱。
    摘要合理利己主义不失为一种可以作为理性观点申述的伦理学观点。
    动之以情,说之以理,诉立以法,是通识伦理教育的一般方法。
    确立传媒伦理合理性和应然性的依据是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第一章王船山教育伦理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
    任人唯贤的理念将渗透到商业伦理和企业过程中。
    孔子的仁学中,氤氲着丰厚的敬畏伦理思想。
    这是一个重大的伦理重要著作的翻译。

    汉字详情

    lún [lun]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WXN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OP
    四角: 282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仑( lún)声。本义:辈,类)

    (2) 同本义

    伦,辈也。——《说文》

    人伦并处。——《荀子·富国》

    儗人必于其伦。——《礼记·曲礼下》

    毛犹有伦。——《礼记·曲礼下》

    廉颇赵奢之伦。—— 汉· 贾谊《过秦论》

    (3) 又如:伦辈(伦匹,伦党,伦伍);伦序(流辈;等类);伦表(流辈之上);伦品(等类品第);伦侯(秦爵名。与列侯相类而无封邑);伦望(流辈中的声望);伦族(所属之族)

    (4) 条理,顺序

    悌乃知序,序乃伦;伦不腾上,上乃不崩。——《逸周书》

    (5) 又如:伦叙(有条理,有顺序);伦次(条理次序);伦绪(条理秩序)

    (6) 人伦,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伦常,纲纪,封建礼教规定的人与人之间正常关系,特指尊卑长幼之间的关系

    只是父亲伯叔兄弟之伦,因是圣人遗训,不敢违忤。——《红楼梦》

    欲洁其身,而乱大伦。——《论语》

    (7) 又如:天伦(古代指父子、兄弟等关系);伦物(人伦物理);伦经(天道人伦的常则);伦质(人伦道德之理);伦谊(人伦大义)

    (8) 道理,义理

    我不知其彝伦攸叙。——《书·洪范》

    (9) 又如:伦脊(道理;条理)

    (10) 意义

    夫祭有十伦焉。——《礼记·祭统》

    (11) 通“论”

    有伦有义。——《庄子·齐物论》

    (12) 姓

    动词

    (1) 顺其纹理

    析开必伦。——《周礼》

    (2) 类比,匹敌

    德伦三五,配皇作烈。——三国 魏· 曹植《学宫颂》

    暴殄天物之罪,岂有伦哉!——康有为《大同书》

    (3) 又如:伦列(等比,类比);伦侪(比并)

    (4) 选择。通“抡” 。如:伦色(选择合适的颜色);伦肤(选择精美的肉类);伦党(拣选同类的人)

    (5) 通“论”。议论

    有伦、有义、有分、有辩。——《庄子·齐物论》

    英文翻译

    normal human relationships

    方言集汇

    ◎ 粤语:leon4

    宋本广韵

    [li]
    部首: 436
    笔画: 11
    五笔: GJFG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MGWG
    四角: 16115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玉,里声。本义:加工雕琢玉石)

    (2) 同本义

    理,治玉也。顺玉之文而剖析之。——《说文》

    理者,成物之文也。长短大小、方圆坚脆、轻重白黑之谓理。——《韩非子·解老》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遂命曰:“ 和氏之璧。”——《韩非子·和氏》

    郑人谓玉未理者璞。——《战国策·秦策三》

    (3) 治理;管理

    不可胜理。——《战国策·秦策一》

    圣人之所在,则天下理焉。——《吕氏春秋·劝学》

    夫能理三苗。——《淮南子·原道》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诸葛亮《出师表》

    贫困如故时,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黄宗羲《柳敬亭传》

    为天下理财。——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理事自若。——《后汉书·卓茂传》

    (4) 又如:当家理事;理官(治理狱讼的官员);理民(治理人民);理国(治理国家)

    (5) 整理,使有条理、有秩序

    分茧理丝。——《晋书·左芬传》

    当户理红妆。——《乐府诗集·木兰诗》

    (6) 又

    当窗理云鬓。

    (7) 又如:理妆(整理妆饰);理丝(抽理蚕丝);理鬓(梳理鬓发);理顺

    (8) 处理,办理 。如:料理(办理;处理);理七(旧俗人死后每七日斋供一次,凡七次,共四十九日而止);理狱(处理讼事)

    (9) 温习;熟习

    被服罗裳衣,当户理清曲。——《古诗十九首》

    (10) 又如:理书(温习功课);理乐(练习演奏乐曲);理曲(练习歌曲)

    (11) 奏起 。如:理音(弹奏音乐);理丝(弹奏弦乐);理乐(奏乐)

    (12) 区分;辨别

    理道之远近而致贡。——《荀子·王制》

    (13) 又如:理音(辨别声音)

    (14) 理睬,理会

    只顾玩笑,并不理他。——《红楼梦》

    (15) 又如:不理(不闻不问);理值(理睬);理识(犹理睬)

    (16) 申诉;辨白 。如:理诉(申诉);理说(申辨是非);理辨(申辨)

    (17) 修缮 。如:理葺(修理,修补);理楫(修理船桨)

    (18) 操理

    始复上街头理其故业。——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名词

    (1) 纹理;条理

    井井兮有其理也。——《荀子·儒效》

    璧袭无理。——《淮南子·览冥》

    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说文解字·叙》

    圭形石质,苍色腻理。——刘禹锡《砥石赋》

    (2) 又如:理比(纹理相次);理路(纹理,纹路)

    (3) 法律;司法官

    弦子旗为理。——

    管子·小匡》

    遂下于理。——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 又如:理刑厅(理刑官员)

    (5) 道理,义理

    井井兮其有理也。——《荀子·儒效》

    恶积祸盈,理至焦烂。——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势不同而理同。——柳宗元《送薛存义序》

    是未明天地之理,万物之情者也。——《庄子·秋水》

    理实如兄言。——《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天下之理得矣。——宋· 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验之以理。——《吕氏春秋·慎行论》

    理无专在。——清· 刘开《问说》

    (6) 又

    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7) 又如:无理(没有道理);在理(合乎道理);理致(义理情致,思想情趣);理窟(义理会聚处;道理深奥处);理顺(道理顺当;理由正当)

    (8) 事理 。如:理趣(事理的旨趣)

    (9) 使者

    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左传·昭公十三年》。注:“行理,使人通聘问者。”

    (10) 媒人

    吾令蹇修以为理。——《楚辞·屈原·离骚》

    (11) 自然科学与物质世界和其现象有关的这种知识 。如:理工科

    (12) 物理学 。如:数理化

    (13) 通“吏”。狱官

    孟秋之月:命理瞻伤。——《礼记·月令》

    李离者, 晋文公之理也。——《史记·循吏列传》

    形容词

    治理得很好

    本事不理。——《荀子·天论》

    运极则化,理乱相承。——《后汉书·蔡邕传》

    一切治理,威名流闻。——《汉书·赵尹韩张两王传》

    英文翻译

    reason, logic; manage

    方言集汇

    ◎ 粤语:lei5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li1 li3 [客英字典] li1 li3 [海陆丰腔] li1 li3 [东莞腔] li3 [陆丰腔] li1 [梅县腔] li1 [沙头角腔] li1 [宝安腔] li1 [客语拼音字汇] li1
    ◎ 潮州话:l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良士上聲開口三等lix/liiolĭə

    伦理的同拼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