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释义
伛偻
(1) 腰背弯曲
词语解释
特指脊梁弯曲,驼背。
《旧唐书·吴兢传》:“ 兢 虽衰耗,犹希史职,而行步傴僂, 李林甫 以其年老不用。” 清 刘大櫆 《游黄山记》:“峰鋭而小,立石如老人傴僂之状。” 丰子恺 《缘缘堂随笔·东京某晚的事》:“忽然从横路里转出一个伛偻的老太婆来,她两手搬着一块大东西。”
恭敬貌。
汉 贾谊 《新书·官人》:“柔色傴僂,唯諛之行,唯言之听,以睚眦之间事君者,厮役也。”《后汉书·张酺传》:“公其傴僂,勿露所敕。” 李贤 注:“傴僂,言恭敬从命也。” 唐 韩愈 《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升阶傴僂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鲁迅 《三闲集·路》:“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时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
俯身。
唐 施肩吾 《诮山中叟》诗:“天阴傴僂带嗽行,犹向巖前种松子。” 宋 欧阳修 《醉翁亭记》:“前者呼,后者应,傴僂提携,往来不絶者, 滁 人游也。” 清 袁枚 《新齐谐·僵尸贪财受累》:“ 王 趁其傴僂时,儘力推之。”
引证解释
⒈ 特指脊梁弯曲,驼背。
引《旧唐书·吴兢传》:“兢虽衰耗,犹希史职,而行步傴僂, 李林甫以其年老不用。”
清刘大櫆《游黄山记》:“峰鋭而小,立石如老人傴僂之状。”
丰子恺《缘缘堂随笔·东京某晚的事》:“忽然从横路里转出一个伛偻的老太婆来,她两手搬着一块大东西。”
⒉ 恭敬貌。
引汉贾谊《新书·官人》:“柔色傴僂,唯諛之行,唯言之听,以睚眦之间事君者,厮役也。”
《后汉书·张酺传》:“公其傴僂,勿露所敕。”
李贤注:“傴僂,言恭敬从命也。”
唐韩愈《谒衡岳庙遂宿岳寺题门楼》诗:“升阶傴僂荐脯酒,欲以菲薄明其衷。”
鲁迅《三闲集·路》:“文艺家的眼光要超时代,所以到否虽不可知,也须先行拥篲清道,或者伛偻奉迎。”
⒊ 俯身。
引唐施肩吾《诮山中叟》诗:“天阴傴僂带嗽行,犹向巖前种松子。”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前者呼,后者应,傴僂提携,往来不絶者, 滁人游也。”
清袁枚《新齐谐·僵尸贪财受累》:“王趁其傴僂时,儘力推之。”
伛偻的国语词典
背脊弯曲的病。
伛偻的网络释义
伛偻
近义词
伛偻造句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形容词
(1) (形声。从人,区声。本义:背曲) 同本义
伛,曲也。——《广雅》
苦水所,多尩与伛人。——《吕氏春秋·尽数》
良雌伛伏,体方就成。——《论衡·论死》
伛偻提携。——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2) 又如:伛兜面孔(指面孔凹凸不平);伛伏(曲背俯伏);伛步(弯腰曲身行走);伛伸(驼背);伛背(驼背);伛伛(背曲的样子)
动词
(1) 弯腰 (表示恭敬)
形容鬼看见,忙伛去将他一把拿住,思量拉他上船。——《何典》
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左传》
(2) 通“妪”(
)。爱抚;抚育以下伛拊人之民。——《庄子·人间世》
伛伏其子。——《新论·贪爱》
(3) 又如:伛拊(怜爱抚养);伛翼(鸟以翼覆盖掩护)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戈污1(区)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lóu
(2) ——见“佝偻”(
)(3) 另见
lǚ
动词
(1) (形声。从人,娄声。本义:弯腰)
(2) 同本义
偻,尩也。——《说文》。按,《白虎通》:周公背偻是为强后。此字本训背曲。
偻者不袒。——《礼记·问丧》
见疴偻者。——《庄子·达生》
行步俯偻。——《汉书·蔡义传》
再命而偻。——《左传·昭公七年》
偻巫跛觋。——《荀子·王制》
正考父一命而伛(曲背),再命而偻(弯腰),三命而俯,循墙而走,孰敢不轨!——《庄子·列御寇》
同行则偻身自卑。——《后汉书·邓后传》
(3) 又如:偻背(弓着背);偻偻(弓身貌。形容恭顺);偻行(曲背而行。形容衰老);偻步(驼着背走路);偻人(曲背的人。借指老人);偻身(弯下身子);偻俯(弯下身子,表示恭敬)
(4) 泛指弯曲
虽有圣人之知,未能偻指也。——《荀子·儒效》
名词
驼背的人
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齐使秃者御秃者,使眇者御眇者,使跛者御跛者,使偻者御偻者。——《谷梁传》
形容词
(1) 疾速,速度快
夫人不偻,不可使入。——《公羊传》
(2)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潮州话:罗污2(屡)又 罗污5(卢),lu2(lú) lu5(l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