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足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引用解释
富足。 宋 曾巩 《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引证解释
⒈ 富足。
引宋曾巩《送程公闢使江西》诗:“袴襦优足徧里巷,禾黍丰穰罄郊野。”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尤声。本义: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
(2) 同本义
优,饶也。一曰倡也。——《说文》。按,倡者本训,饶者假借。
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公之优曰施。——《国语·晋语》
信谗喜优。——《国语·越语》
优笑在前。——《国语·齐语》。注:“倡俳也。”
优孟。——《史记·滑稽列传》
所爱倡优巧匠之属。——《汉书·灌夫传》。注:“谐戏者也。”
优施曰:“…我优也,言无邮。”——《国语》
(3) 又如:优人杂剧(乐舞戏曲);优孤(专演老年男子的优人);优唱(艺人的说唱);优语(优在演戏中戏谑嘲讽的话);优歌(优人唱的歌曲)
(4) 姓
形容词
(1) 充足,富裕
优,饶也。——《说文》
优,多也。——《小尔雅》
优,渥也。——《广雅》
维其优矣。——《诗·大雅·瞻夘》
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荀子》
(2) 又如:优稳(优裕安逸);优饶(富裕,充裕);优佚(富裕,安逸);优实(富裕);优足(富足);优渥(丰足;优厚);优产(丰富的财产)
(3) 雨水充沛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4) 优良;美好;优越。跟“劣”相对
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优差美缺(美差肥缺;好的职位);优行生(品学兼优的生员);优劣(优和劣。指强弱、大小、好坏、工拙等);优绌(优劣);优壮(优美遒劲)
(6) 宽厚;宽容
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汉书·鲍宣传》
(7) 又如:优宽(宽厚,宽和);优薄(宽厚和浇薄);优慎(宽容谨慎);优纵(宽容放任)
(8) 安闲,悠闲,安逸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诗·大雅·卷阿》
(9) 又如: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优逸(安闲);优容(安闲自得貌);优悠(悠闲舒适);优犹(优游。优裕;宽裕);优游自若(从容不迫,不变常态);优游自得(悠闲如意);优游自适(悠闲适意);优豫(从容安祥);优游卒岁(悠闲度日);优游岁月(悠闲舒适地过日子)
(10) 优厚
益之以霢霂,既优既渥。——《诗·小雅·信南山》
布施优裕。——《国语·周语》
优诏奖瑞。——清· 张廷玉《明史》
(11) 又如:优恤重典(朝廷对官员表示优厚抚恤的隆重典礼);优保(优厚的保举提拔);优赐(优厚的赏赐);优缛(优厚,丰厚);优恤(优厚)
(12) 柔弱,少决断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管子·小匡》
动词
(1) 优待,给予好的待遇,厚待
今区寓宁晏,庶绩咸熙,念勤简能,宜加优奖。——《南齐书·武帝纪》
(2) 又如:优渥(深厚);优叙(按大功给予奖励);优恤(从优抚恤);优擢(从优提拔);优与(从优给予)
(3) 协调;调和
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淮南子·原道》
(4) 开玩笑;戏谑
宋华弱与 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长:长大;成年。)——《左传·襄公六年》
(5) 嘉奖 。如:优制(优诏,嘉奖的诏书);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优劳(嘉奖慰劳);优言(褒美之言);优升(荣升,升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甲骨文字形,上面的方口象膝,下面的“止”即脚,合起来指整个脚。本义:脚)
(2) (同本义。秦汉以前,“足”和’趾”都表示“脚”;“脚”表示小腿。魏晋以后,三者都表示脚,但在书面语中,多用“足”)
足,人之足也,在下,从止口。——《说文》。按,膝下至跖之总名也。从止,即趾字,从口,象膝形。
震为足。——《易·说卦》
足恭而口圣。——《大戴礼记》
手足胼胝,面目黧。——《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韩非子》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荀子·劝学》
折臂断足。——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东坡现右足。—— 清· 魏学洢《核舟记》
鲁直现左足。
细若文足。
(3) 又如:足心(脚底的中心);足炉(用来暖脚的小火炉);足不出户(形容深居家门很少出门);足衣(袜子);足音跫然(形容久处寂寞,听到人的脚步声,便感到欢欣)
(4) 支撑器物的脚
鼎折足,覆公餗。——《易·鼎》
如此则荆、 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资治通鉴》
(5) 又如:鼎足
形容词
(1) 充实;完备;足够
国无九年之畜曰不足。——《谷梁传·庄公二十有八年》
杀所不足。——《墨子·公输》
取于食客门下足矣。——《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兵甲已足。——诸葛亮《出师表》
力不足。——唐· 韩愈《杂说》
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一钵足矣。——清· 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
(2) 又如:足纹(成色十足的银子);足钱(每贯足实一百枚的钱币);足食足兵(指国内粮食兵备均甚充足)
(3) 纯的 。如:十足(成色纯)
(4) 富裕的
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尝闻。——贾谊《论积贮疏》
古之畜天下者,无欲而天下足。——《庄子》
(5) 又如:足民(富足,民生富足);丰足(富裕)
动词
(1) 使满足
采色不足。——《孟子·梁惠王上》
声音不足。
皆不足用。——明· 魏禧《大铁椎传》
不足子所乎。——明· 刘基《卖柑者言》
(2) 重视
法礼足礼,谓之有方之士。——《荀子·礼论》
(3) 止
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老子》
(4) 完成
言以足志,文以足言。——《左传》
副词
(1) 值得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向、对。)——晋· 陶渊明《桃花源记》
岂足托乎。——《资治通鉴》
不足与图大事。
何足道。——清·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
(2) 又如:足信(值得信赖);不足(不值得;不够格)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ziuk7 [宝安腔] zuk7 ziuk7 [台湾四县腔] ziuk7 [客英字典] ziuk7 [海陆丰腔] ziuk7 [陆丰腔] zuk7 [东莞腔] zuk7 [梅县腔] ziuk7 [客语拼音字汇] jiug5 zug5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緅 | 子句 | 精 | 虞 | 去聲 | 遇 | 合口三等 | 遇 | 虞 | tsĭu | cyoh/ziu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