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恤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见“ 优恤 ”。
亦作“ 优卹 ”。体恤,优待照顾。
唐 韩愈 《论淮西事宜状》:“所在将帅,以其客兵,难处使先,不存优恤。待之既薄,使之又苦。” 宋 王栐 《燕翼诒谋录》卷五:“自后军帅亦仰承朝廷优卹之意,待遇之礼与统领官等。”《元典章·户部八·茶课》:“造茶人户常加优卹,不致生受。”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四》:“天下僧惟 凤阳 一郡,饮酒,食肉,娶妻,无别於凡民,而无差役之累。相传 太祖 汤沐地,以此优恤之也。” 清 王士禛 《居易录谈》卷中:“兹念育民之道,无如宽赋,矧边省地方,非再沛优恤之恩,则閭阎无由充裕。”
特指从优抚恤。
唐 薛用弱 《集异记·凌华》:“付司追 凌华 ,凿玉枕骨送上,仍令所司量事优恤。”《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又闻得兵科给事中上疏,奏请优恤阵亡将士。” 明 陈子龙 《直陈祸乱之源疏》:“优卹死事之家,以作忠孝之怀。”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十一:“﹝ 小臺 ﹞殉难 随州 ,上命以游击例优卹。”
多接济。
唐 韩愈 《论变盐法事宜状》:“请量闲剧,留官吏於仓场,勾当要害,守捉少置人数,优恤粮料,严加把捉。”
引证解释
⒈ 见“优恤”。亦作“优卹”。
⒉ 体恤,优待照顾。
引唐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所在将帅,以其客兵,难处使先,不存优恤。待之既薄,使之又苦。”
宋王栐《燕翼诒谋录》卷五:“自后军帅亦仰承朝廷优卹之意,待遇之礼与统领官等。”
《元典章·户部八·茶课》:“造茶人户常加优卹,不致生受。”
明谢肇淛《五杂俎·人部四》:“天下僧惟凤阳一郡,饮酒,食肉,娶妻,无别於凡民,而无差役之累。相传太祖汤沐地,以此优恤之也。”
清王士禛《居易录谈》卷中:“兹念育民之道,无如宽赋,矧边省地方,非再沛优恤之恩,则閭阎无由充裕。”
⒊ 特指从优抚恤。
引唐薛用弱《集异记·凌华》:“付司追凌华,凿玉枕骨送上,仍令所司量事优恤。”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又闻得兵科给事中上疏,奏请优恤阵亡将士。”
明陈子龙《直陈祸乱之源疏》:“优卹死事之家,以作忠孝之怀。”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一:“﹝小臺﹞殉难随州,上命以游击例优卹。”
⒋ 多接济。
引唐韩愈《论变盐法事宜状》:“请量闲剧,留官吏於仓场,勾当要害,守捉少置人数,优恤粮料,严加把捉。”
优恤的国语词典
体谅、体恤。
优恤的网络释义
优恤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人,尤声。本义:古代表演乐舞、杂戏的艺人。宋元以后,亦泛称戏曲艺人、演员)
(2) 同本义
优,饶也。一曰倡也。——《说文》。按,倡者本训,饶者假借。
陈氏鲍氏之圉人为优。——《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公之优曰施。——《国语·晋语》
信谗喜优。——《国语·越语》
优笑在前。——《国语·齐语》。注:“倡俳也。”
优孟。——《史记·滑稽列传》
所爱倡优巧匠之属。——《汉书·灌夫传》。注:“谐戏者也。”
优施曰:“…我优也,言无邮。”——《国语》
(3) 又如:优人杂剧(乐舞戏曲);优孤(专演老年男子的优人);优唱(艺人的说唱);优语(优在演戏中戏谑嘲讽的话);优歌(优人唱的歌曲)
(4) 姓
形容词
(1) 充足,富裕
优,饶也。——《说文》
优,多也。——《小尔雅》
优,渥也。——《广雅》
维其优矣。——《诗·大雅·瞻夘》
汙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荀子》
(2) 又如:优稳(优裕安逸);优饶(富裕,充裕);优佚(富裕,安逸);优实(富裕);优足(富足);优渥(丰足;优厚);优产(丰富的财产)
(3) 雨水充沛
既优既渥,既沾既足,生我百谷。——《诗·小雅·信南山》
(4) 优良;美好;优越。跟“劣”相对
优劣得所。——诸葛亮《出师表》
(5) 又如:优差美缺(美差肥缺;好的职位);优行生(品学兼优的生员);优劣(优和劣。指强弱、大小、好坏、工拙等);优绌(优劣);优壮(优美遒劲)
(6) 宽厚;宽容
上以宣名儒,优容之。——《汉书·鲍宣传》
(7) 又如:优宽(宽厚,宽和);优薄(宽厚和浇薄);优慎(宽容谨慎);优纵(宽容放任)
(8) 安闲,悠闲,安逸
伴奂尔游矣,优游尔休矣。——《诗·大雅·卷阿》
(9) 又如:优游(闲暇自得的样子);优逸(安闲);优容(安闲自得貌);优悠(悠闲舒适);优犹(优游。优裕;宽裕);优游自若(从容不迫,不变常态);优游自得(悠闲如意);优游自适(悠闲适意);优豫(从容安祥);优游卒岁(悠闲度日);优游岁月(悠闲舒适地过日子)
(10) 优厚
益之以霢霂,既优既渥。——《诗·小雅·信南山》
布施优裕。——《国语·周语》
优诏奖瑞。——清· 张廷玉《明史》
(11) 又如:优恤重典(朝廷对官员表示优厚抚恤的隆重典礼);优保(优厚的保举提拔);优赐(优厚的赏赐);优缛(优厚,丰厚);优恤(优厚)
(12) 柔弱,少决断
人君唯优与不敏为不可。——《管子·小匡》
动词
(1) 优待,给予好的待遇,厚待
今区寓宁晏,庶绩咸熙,念勤简能,宜加优奖。——《南齐书·武帝纪》
(2) 又如:优渥(深厚);优叙(按大功给予奖励);优恤(从优抚恤);优擢(从优提拔);优与(从优给予)
(3) 协调;调和
其德优天地而和阴阳。——《淮南子·原道》
(4) 开玩笑;戏谑
宋华弱与 乐辔少相狎,长相优,又相谤也。(长:长大;成年。)——《左传·襄公六年》
(5) 嘉奖 。如:优制(优诏,嘉奖的诏书);优诏(褒美嘉奖的诏书);优劳(嘉奖慰劳);优言(褒美之言);优升(荣升,升职)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宋本广韵
详细解释
动词
(1) (形声。从心,血声。本义:忧虑)
(2) 同本义
恤,忧也。——《说文》
勿恤其孚。——《易·泰》
不印自恤。——《书·大诰》
告而忧恤。——《诗·大雅·桑柔》
不恤国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所图者国恤家仇,所期望者豪杰事功。——明· 张煌言《复郎廷佐书》
(3) 又如:恤功(担忧民众的事务);恤恤(忧虑的样子);恤民(忧虑人民的疾苦)
(4) 体恤
朝廷竟无恤赠之典。——《隋唐演义》
恤病讨贰。——《左传》
不知存恤。——《三国志·诸葛亮传》
(5) 又如:恤近忽远(体恤亲近的人而忽略疏远的人);恤金
(6) 怜悯
司寇宜哀狱,台庭幸恤辜。——唐· 沈佺期《移禁司刑》
(7) 又如:恤矜(怜悯)
(8) 周济
以恤礼哀寇乱。——《周书·大宗伯》
胡以相恤。——汉· 贾谊《论积贮疏》
存恤贫无告者。——《明史》
隋主闻知大怒,厚恤 麦铁杖等,杀监军 刘士龙,囚 于仲文。——《隋唐演义》
(9) 又如:恤邻(救济近邻);恤贫(救济贫民);恤嫠(救济);恤病(救援有危难的人);恤患(济人于患难)
(10) 安置
不遂我遣,恤我九列。——《汉书》
(11) 顾及;顾念
战胜宜阳,不恤 楚交,忿也。——《战国策》
(12) 又如:恤刑(慎用刑法)
(13) 抚养
恤孤寡。——《礼记·月令》
恭老恤幼,不忘宾旅。——《孔子家语·弟子行》
(14) 又如:恤孤(抚养孤儿)
名词
(1) 葬仪
俗谚云:“会稽打鼓送恤, 吴兴步担令史。”——《南史》
(2) 又如:恤典(丧葬礼仪)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梅县腔] sit7 [陆丰腔] sut7 [客英字典] sut7 sit7 [海陆丰腔] sit7 sut7 [客语拼音字汇] sud6 xid5 [台湾四县腔] sit7 sut7 [宝安腔] sut8 sot8 [东莞腔] sut8
◎ 潮州话:思温4(戌)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部 | 韻攝 | 罗马字 |
卹 | 辛聿 | 心 | 術 | 入聲 | 質 | 合口三等 | 諄 | 臻 | syt/svi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