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戚

zhòng qī [ zhong qi]
繁体 衆戚
注音 ㄓㄨㄥˋ ㄑ一

词语释义

亦作“眾戚”。谓诸贵戚近臣。一说,众忧之人。见《书·盘庚上》孔传。见“众慼”。

词语解释

  1. 亦作“眾戚”。谓诸贵戚近臣。

    《书·盘庚上》:“ 盘庚 迁于 殷 ,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 孙星衍 注:“慼,一作戚。”又疏:“言呼众臣听其陈言。”《说文·页部》:“吁,呼也……《商书》曰:‘率吁众戚。’” 段玉裁 注:“见《盘庚上》。戚,今本作慼,俗字也。”一说,众忧之人。见《书·盘庚上》 孔 传。

  2. 见“ 众慼 ”。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眾戚”。谓诸贵戚近臣。一说,众忧之人。见《书·盘庚上》孔传。见“众慼”。

《书·盘庚上》:“盘庚迁于殷,民不适有居,率吁众慼,出矢言。”
孙星衍注:“慼,一作戚。”
又疏:“言呼众臣听其陈言。”
《说文·页部》:“吁,呼也……《商书》曰:‘率吁众戚。’”
段玉裁注:“见《盘庚上》。戚,今本作慼,俗字也。”

众戚的网络释义

众戚

  • 众戚,拼音是zhòng qī ,是汉语词汇,解释为亦作“众戚”。谓诸贵戚近臣。
  • 汉字详情

    zhòng [zhong]
    部首: 220
    笔画: 6
    五笔: WWWU
    吉凶: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OOO
    四角: 80880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众”从三人。“三”表示众多。“众”表示众人站立。“衆”,甲骨文字形。象许多人在烈日下劳动。本义:众人、大家)

    (2) 同本义

    人三为众。——《国语·周语》

    坤为众。——《易·说卦》

    大师之礼用众也,大均之礼恤众也,大田之礼简众也,大役之礼任众也,大封之礼合众也。——《周礼·大宗伯》

    安土重居,谓之众庶。——《后汉书·杨终传》

    庸众而野。——《荀子·脩身》。注:“众,众人也。”

    众恶之,必察焉。——《论语·卫灵公》

    众怒难犯。——《左传·襄公十年》

    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此教我先威众耳。——《史记·陈涉世家》

    群疑满服,众难塞胸。——诸葛亮《后出师表》

    激众愤。——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吾村之众。——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3) 又

    众皆感奋。

    (4) 又

    率众袭之。

    (5) 又如:众喙(众人的闲言碎语);众口嚣嚣(众人吵吵嚷嚷);众怨之的(大家怨恨的目标);众力(众人之力);众口(众人的言论);众夫(众人;一般人);众兆(众人);众目(众人的眼睛);众心(众人之心);听众;观众;群众;会众(到会的人);当众(当着大家);民众(人民大众);公众(社会上大多数的人);万众(大众)

    (6) 指诸事,万事

    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礼记·仲尼燕居》

    (7) 又如:众名(万物之名);众有(万物);众念(万念);众物(万物;诸物);众圣(诸圣人)

    (8) 指百官;群臣

    天子之五官曰司徒、司马、司空、司士、司寇,典司五众。——《礼记》

    (9) 又如:众士(贵臣以外诸臣。古代泛指诸侯臣僚,各级官吏);众臣(贵臣身份以外之臣。即众士)

    (10) 兵;军队。亦指丁壮可为兵者

    率数万之众。(众指军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11) 又如:众力(特指兵力);众卒(一般兵士)

    (12) 殷、周从事农业生产的奴隶,或管理奴隶的人

    格!尔众庶,悉听朕言。——《书·汤誓》

    (13) 佛家语。用以指教徒人数

    一行三众,辞别高老及众亲友,投西而去。——《西游记》

    (14) 又如:众性(佛教语。众生);众生(泛指人和一切动物;指人以外的各种动物)

    (15) 姓

    形容词

    (1) 众多,与“寡”、“少”相对

    今寇众我寡,难以持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师克在和,不在众。——《左传·桓公十一年》

    树成荫而众鸟息焉。——《荀子·劝学》

    贼能且众。——明· 魏禧《大铁椎传》

    (2) 又

    众贼环而进。

    众宾团坐。——《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3) 又

    众妙毕备。

    (4) 又如:众峰(许多山峰);众工(许多工匠);众支(众多的支系);众小(众多小国);众卉(百草);众口纷纭(人多嘴杂,论论纷纷);众毛飞骨(众多的众物能掀起重物);众巧(众多的巧匠);众矢之的(许多箭射的靶子。比喻众人攻击的目标)

    (5) 各种 。如:众艺(各种技艺,艺术);众虑(各种杂念;各方面的考念);众管(各种管乐器);众伪(种种假象);众群(各种邪恶);众善(各种善举)

    (6) 广泛;普遍

    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议论之卑尔。——《荀子》。杨倞注:“闻见不广,议论不高。”

    (7) 又如:众妙(一切深奥玄妙的的道理);众医(一般医生;庸医)

    英文翻译

    multitude, crowd; masses, public

    方言集汇

    ◎ 粤语:zung3
    ◎ 潮州话:zêng3 [揭阳]zong3

    宋本广韵

    [qi]
    部首: 412
    笔画: 11
    五笔: DHIT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IHYMF
    四角: 53200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戉,尗声。戉:( yuè),斧子。本义:古兵器名,斧的一种)

    (2) 同本义。亦用为舞具

    戚,戉也。——《说文》

    干戈戚扬。——《诗·大雅·公刘》

    朱干玉戚。——《礼记·明堂位》

    执干戚舞。——《韩非子·五蠹》

    (3) 又如:戚扬(斧钺)

    (4) 亲属,亲戚

    何谓六戚?父母兄弟妻子。——《吕氏春秋》

    (5) 又如:;戚好(亲戚友好);戚里(戚畹。帝王外戚所居住的地方);戚属(母及妻的亲属);戚爱(亲属和宠爱的人);戚家(贵戚之家;亲戚家);外戚(指帝王的母族、妻族);戚宠(外戚亲贵)

    (6) 姓

    形容词

    (1) 忧愁;悲伤。通“慽”、“慼”

    心之忧矣,自始伊戚。——《诗·小雅·小明》

    貌若甚戚者。——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2) 又

    蒋氏大戚。

    婉贞独戚然。——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汝又虑戚吾心。——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戚容(愁容);戚切(悲切);戚休(休戚。忧愁和欢乐);戚欣(忧愁与欢乐);戚言(忧戚的言词);戚嗟(忧伤嗟叹);戚意(忧伤的心情);戚惨(悲伤);戚忧(忧伤);戚颜(忧伤的容颜)

    (4) 亲近,亲密

    未可以戚我先王。——《书·金滕》

    (5) 又如:戚疏(亲疏)

    (6) 愤怒 。如:戚醮(烦恼)

    (7) 假借为“促”( )。疾速

    凡察车之道,欲其朴属而微至。…不微至,无以为戚速也。——《周礼·考工记·总序》

    英文翻译

    relative; be related to; sad

    方言集汇

    ◎ 粤语:cik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cit7 [客语拼音字汇] qid5 [陆丰腔] cit7 [客英字典] cit7 [宝安腔] cit7 [梅县腔] cit7 [东莞腔] cit7 [海陆丰腔] cit7 [沙头角腔] cit7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入二十三錫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倉歷錫開入聲開口四等chek/cektsʰie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