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革
词语释义
词语解释
罢免,革除。
清 黄辅辰 《戴经堂日钞》:“休革官员,发遣官犯,及吏民有罪,皆许捐勇赎罪。”
引证解释
⒈ 罢免,革除。
引清黄辅辰《戴经堂日钞》:“休革官员,发遣官犯,及吏民有罪,皆许捐勇赎罪。”
休革的网络释义
休革
汉字详情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2) 同本义
休,息止也。——《说文》
休,息也。——《尔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周南·汉广》
休,象人息木阴。——《五经文字》
诚上休陛下余光。——《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
汔可小休。——《诗·大雅·民劳》
毋休于都。——《礼记·月令》
止宫休舍。——《史记·高帝纪》
未休关西卒。——唐· 杜甫《兵车行》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岳飞《五岳祠盟记》
休于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命士少休。——《资治通鉴·唐纪》
将士更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劝以少休。
既暮,休于旅舍。——《聊斋志异》
(3) 又如:休日(休息的日子,假日);休舍(休息);休士(使士卒休息);休坐(坐下休息)
(4) 停止、中止或结束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诗·大雅·瞻卬》
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四》
日夜无休时。——《史记·货殖列传》
吾生之行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有一条苦计,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水浒传》
若争数合无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西游记》
(5) 又如:休粮(停止饮食);休罢(罢休;停止);休驾(使马车停歇);休务(停止公务);休已(停止);休囚(死);休偢(不理睬);休息(平息;止息)
(6) 辞去
屡疏乞休。——清· 张廷玉《明史》
(7) 又如:退休(职工因年老或因公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休退(官吏辞职赋闲);休居(辞官家居);休官(辞官);休归(退休)
(8) 离弃,解除自己的婚姻
你休了媳妇儿,兄弟,你如今可往那里去?——《元曲选·佚名·渔樵记剧》
(9) 又如:休离(休弃;离弃);休妻;休书;休亲(离弃妻子)
(10) 休假
臣属吏张宛长休百日。——《后汉书》
(11) 又如:休沐(例假);休下(官吏休假);公休(星期日、纪念日等集体的休假);轮休;休告(官员呈请休假);休暇(休假)
形容词
(1) 美好,美善
顺天休命。——《易·大有》。郑注:“美也。”
亦孔之休。——《诗·豳风·斧》
休徵。——《书·洪范》
休徵叙美行之验。——《后汉书·班固传》注
累仕所至,必获休声。——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函论陆卓启》
(2) 又如:休声(美好的名声);休咎(善恶);休明(美好清明);休名(美名);休明(美善而光明);休光(盛美光耀)
(3) 吉庆
无不受休。——《国语·楚语》。注:“庆也。”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三国演义》
(4) 又如:休咎(吉凶);休应(吉兆);休证(吉祥的证验);休符(吉祥的征兆);休福(吉庆)
(5) 喜悦的,欢乐的
为晋休戚。——《国语·周语》。注:“喜也。”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诗·小雅·菁菁者莪》
(6) 又如:休戚(欣悦与忧患)
(7) 悠闲;安闲 。如:休休有容(安闲自得);休休(安闲的样子);休逸(安闲超逸)盛大、壮大的
休有烈光。——《诗·周颂·载见》
(8) 又如:休烈(盛大的事业)
副词
(1) 勿;不要;别
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三国演义》
(2) 又如:休得(不得,不要)
语气
(1) 哎呀,唉,呜呼 ——用以表示惋惜、关切或不耐烦等感叹。如:休!休!够了!
(2) 语气助词。罢;了
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水浒传》
我儿可收拾早睡休,明日须半夜起来打点。——《清平山堂话本》
名词
(1) 树荫
依松柏之余休。——《汉书·外戚传》
(2) 福禄
以礼承天之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eu1 [台湾四县腔] hiu1 [海陆丰腔] hiu1 [宝安腔] hiu1 [梅县腔] hiu1 [陆丰腔] hiu1 [客英字典] hiu1 [东莞腔] hiu1 [客语拼音字汇] hiu1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休 | 許尤 | 曉 | 尤 | 平聲 | 尤 | 開口三等 | 流 | 尤 | xĭəu | hiu/xiou |
详细解释
gé
名词
(1) (象形。金文字形,象被剖剥下来的兽皮。中间的圆形物,是被剥下的兽身皮,余下的部分是兽的头、身和尾。“革”是汉字部首之一,从“革”的字多与皮革有关。本义:去毛的兽皮)
(2) 同本义。皮的总称
革,兽皮治去其毛。——《说文》
齿革羽毛。——《书·禹贡》
执之用黄牛之革。——《易·遯卦》
掌秋敛皮,冬敛革。——《周礼·天官》
江南出梓、姜、桂、金、锡、连、丹沙、犀、瑇瑁、珠玑、齿、革。——《史记·货殖列传序》
(3) 又如:人造革;革带(皮带);革笥(用皮作的甲胄);革船(用皮革缝制的船)
(4) 用革制成的甲胄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孙丑下》
(5) 车前的饰物
革车千乘。——《礼记·明堂位》
(6) 又如:革车(战车)
(7) 通“勒”(
)。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 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 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8) 姓
动词
(1) 变革,更改
革,改也。——《玉篇》
鸟兽希革。——《书·尧典》
故因秦时,本十月为岁首,不革。——《汉书·任敖传》
愿革心易行。——《汉书·严助传》
天地阴阳不革而成。——《吕氏春秋·执一》
厉治革典。——《国语·周语下》
革法明教,而秦人大治。——《盐铁论·非鞅》
革故鼎新。——李德裕《次柳氏旧闻》
瑞锐意兴革,清浚 吴淞、 白茆,通流入海,民赖其流。——《明史·海瑞传》
(2) 又如:革心(改变心意,不再为非作歹);革面(改变旧面貌,转变立场);革正(改正)
(3) 免除或丢掉
今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在所牧守,宜以喻民,使知去烦即简之要。——《魏书·食货志》
(4) 又如:革旧从新(指除去旧的章法,遵从新的制度);革去(除去)
(5) 另见
jí
形容词
(1) 通“亟”。 危急
成子高寝疾, 庆遗人请,曰:“子之病革矣。——《礼记·檀弓上》
(2) 又如:病革(病重)
(3) 另见
英文翻译
方言集汇
◎ 客家话:[海陆丰腔] get7 giet7 [宝安腔] gak7 [沙头角腔] gap7 [陆丰腔] get7 [东莞腔] gak7 [台湾四县腔] get7 giet7 [客英字典] gak7 get7 giet7 [客语拼音字汇] gag5 ged5 [梅县腔] get7
宋本广韵
小韻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聲調 | 平水韻 | 等呼 | 韻攝 | 韻部 | 国际音标 | 罗马字 |
隔 | 古核 | 見 | 麥開 | 入聲 | 陌 | 開口二等 | 梗 | 耕 | kæk | krek/kae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