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无止境

xiū wú zhǐ jìng [xiu wu zhi jing]

词语释义

无止境 wúzhǐjìng 永不结束的;无休止的无止境的幻想。

汉字详情

xiū [xiu]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SY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OD
四角: 2429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从人,从木。人依傍大树休息。本义:休息)

(2) 同本义

休,息止也。——《说文》

休,息也。——《尔雅》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诗·周南·汉广》

休,象人息木阴。——《五经文字》

诚上休陛下余光。——《汉书·王莽传》。注:“庇荫也。”

汔可小休。——《诗·大雅·民劳》

毋休于都。——《礼记·月令》

止宫休舍。——《史记·高帝纪》

未休关西卒。——唐· 杜甫《兵车行》

景公猎,休,坐地而食。——《晏子春秋·内篇谏下》

故且养兵休卒,蓄锐待敌。——岳飞《五岳祠盟记》

休于树——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

命士少休。——《资治通鉴·唐纪》

将士更休。——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劝以少休。

既暮,休于旅舍。——《聊斋志异》

(3) 又如:休日(休息的日子,假日);休舍(休息);休士(使士卒休息);休坐(坐下休息)

(4) 停止、中止或结束

妇无公事,休其蚕织。——《诗·大雅·瞻卬》

先生休矣。——《战国策·齐策四》

日夜无休时。——《史记·货殖列传》

吾生之行修。——晋·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我有一条苦计,若救他不得,我和你都休。——《水浒传》

若争数合无高下,太子心中不肯休。——《西游记》

(5) 又如:休粮(停止饮食);休罢(罢休;停止);休驾(使马车停歇);休务(停止公务);休已(停止);休囚(死);休偢(不理睬);休息(平息;止息)

(6) 辞去

屡疏乞休。——清· 张廷玉《明史》

(7) 又如:退休(职工因年老或因公残废而离开工作岗位);休退(官吏辞职赋闲);休居(辞官家居);休官(辞官);休归(退休)

(8) 离弃,解除自己的婚姻

你休了媳妇儿,兄弟,你如今可往那里去?——《元曲选·佚名·渔樵记剧》

(9) 又如:休离(休弃;离弃);休妻;休书;休亲(离弃妻子)

(10) 休假

臣属吏张宛长休百日。——《后汉书》

(11) 又如:休沐(例假);休下(官吏休假);公休(星期日、纪念日等集体的休假);轮休;休告(官员呈请休假);休暇(休假)

形容词

(1) 美好,美善

顺天休命。——《易·大有》。郑注:“美也。”

亦孔之休。——《诗·豳风·斧》

休徵。——《书·洪范》

休徵叙美行之验。——《后汉书·班固传》注

累仕所至,必获休声。——柳宗元《与邕州李域中函论陆卓启》

(2) 又如:休声(美好的名声);休咎(善恶);休明(美好清明);休名(美名);休明(美善而光明);休光(盛美光耀)

(3) 吉庆

无不受休。——《国语·楚语》。注:“庆也。”

休祲降于天。——《战国策·魏策》

休矣!美矣!惠泽远扬。——《三国演义》

(4) 又如:休咎(吉凶);休应(吉兆);休证(吉祥的证验);休符(吉祥的征兆);休福(吉庆)

(5) 喜悦的,欢乐的

为晋休戚。——《国语·周语》。注:“喜也。”

既见君子,我心则休。——《诗·小雅·菁菁者莪》

(6) 又如:休戚(欣悦与忧患)

(7) 悠闲;安闲 。如:休休有容(安闲自得);休休(安闲的样子);休逸(安闲超逸)盛大、壮大的

休有烈光。——《诗·周颂·载见》

(8) 又如:休烈(盛大的事业)

副词

(1) 勿;不要;别

玄德急止之曰:“休惊百姓!”——《三国演义》

(2) 又如:休得(不得,不要)

语气

(1) 哎呀,唉,呜呼 ——用以表示惋惜、关切或不耐烦等感叹。如:休!休!够了!

(2) 语气助词。罢;了

武松笑道:“却才去肚里发一发,我们去休。”——《水浒传》

我儿可收拾早睡休,明日须半夜起来打点。——《清平山堂话本》

名词

(1) 树荫

依松柏之余休。——《汉书·外戚传》

(2) 福禄

以礼承天之休。——《左传·襄公二十八年》

英文翻译

rest, stop; retire; do not!

方言集汇

◎ 粤语:jau1
◎ 客家话:[沙头角腔] hieu1 [台湾四县腔] hiu1 [海陆丰腔] hiu1 [宝安腔] hiu1 [梅县腔] hiu1 [陆丰腔] hiu1 [客英字典] hiu1 [东莞腔] hiu1 [客语拼音字汇] hiu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下平十八尤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許尤平聲開口三等xĭəuhiu/xiou
wú,mó [wu,mo]
部首: 105
笔画: 4
五笔: FQV
姓名学: 姓,常用字
仓颉: MKU
四角: 104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2) 同本义

(3) 哲学范畴,指无形、无名、虚无等,或指物质的隐微状态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老子》

动词

(1) 没有,跟“有”相对

无,不有也。——《玉篇》

无若丹朱傲。——《书·益稷》

无偏无党。——《书·洪范》

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荀子·法行》

事不耳闻目睹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苏轼《石钟山记》

无不伸颈。——《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无不变色。

无不毕肖。——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无不惊为生人。

(2) 又如:无颜落色(面色发白,没有颜色);无头面(没有头绪);无是处(毫无办法;没有一点儿好处);无纤掐(没有一点);无气歇(没歇一口气,没有停息);无回豁(没有反应);没干净(不罢休,没完没了);无存济(无办法,难以应付);无笆壁(无依靠;无办法);无路求生;无干(没关系;不相干);无方(无常;没有固定的行止、住处等);无虞(无误)

副词

(1) 不,表示对动词或形容词的否定

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喻老》

请无攻宋矣。——《墨子·公输》

不若无闻。——《吕氏春秋·慎行论》

可以无悔矣。——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又如:无偏无党(公正而不偏袒);无何(不久);无过(不过;无非;不外);无厌(不满足)

(3) 通“毋”,表示劝阻或禁止,可译为“不要”、“别”

无偏无党,王道荡荡。——《书·洪范》

无对靡于尔邦。——《诗·周颂·烈文》

唯吾子戎车是利,无愿士宜。——《左传·成公二年》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论语·学而》

无相忘。——《史记·陈涉世家》

无望其速成。——唐· 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无怪乎其私之。——清· 黄宗羲《原君》

无生帝王家。

(4) 又如:无休外(不要见外);无失其时;无落(别误;不要落空);无得(不得;不能);无论(不要说)

(5) 未,不曾,没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沈括《梦溪笔谈》

(6) 不必,不值得

渫恶吏忍于鬻狱,无责也。——方荀《狱中杂记》

(7) 另见 (南无)

代词

(1) 表示不定指的人、事物、时间、处所等

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汉书·高帝纪》

城牢粮足,不可忧也。——《资治通鉴》

(2) 又如:无移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一时(不一会儿;时间不久);无明夜(不分白天黑夜);无定着(没有固定的地方);无倒断(没完没了);无碑记(无数;不可计数);无般(样样,处处)


(1) 连接词组或分句,表示在任何条件或情况下都是如此,相当于“不论”、“无论”

无少长皆斩之。——《汉书·高后纪》

无贵无贱。——唐· 韩愈《师说》

无长无少。

(2) 又如: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事无巨细,他都认真去干;无上无下


(1) 用在句首,无义

今王公大人,虽无造为乐器,以为事乎国家。——《墨子》

(2) 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语气,可译为“吗”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暂无详细释义

英文翻译

negative, no, not; KangXi radical 7

方言集汇

◎ 粤语:mou4
◎ 客家话:[客英字典] mau2 mo2 vu2 [台湾四县腔] mo2 wu2 [梅县腔] wu2 [海陆丰腔] mo2 wu2 [宝安腔] wu2
◎ 潮州话:bho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平十虞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武夫平聲合口三等myo/miumĭu
zhǐ [zhi]
部首: 447
笔画: 4
五笔: HHHG
五行:
姓名学: 姓,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YLM
四角: 21100

详细解释

名词

(“趾”的本字。象形。甲骨文字形。上象脚趾头,下象脚面和脚掌。本义:脚) 同本义

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说文》

北止。——《仪礼·士昏礼》。注:“足也。”

屦校灭止。——《易·噬嗑》

举止高。——《汉书·五行志》

四之日举止。——《汉书·食货志》

当劓者,笞三百,当斩左止者,笞五百。——《汉书·刑法志》

动词

(1) 停住,中断进程

止,停也,息也。——《广韵》

亦可以止矣。——《吕氏春秋·下贤》。注:“止,休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韩诗外传》

羽飞乃止。——《三国志·诸葛亮传》

雪止。——《资治通鉴·唐纪》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聊斋志异·狼三则》

絮絮不止。——《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2) 又

渐拍断止。

(3) 又如:止步;止怒;止泻;止戈(停止干戈,平息战争);止止(犹止之;停止,止住);止雨(使雨停止);止泊(停息);止军(让军队停止前进)

(4) 阻止,不让进行

笑而止之。——《列子·汤问》

相如止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5) 又

相如固止。

使人止晋鄙。——《史记·魏公子列传》

年兄肯出一言止了此事。——清· 狄夷散人《玉娇梨》

(6) 又如:止遏(阻止;抑制);止哭(止住哭声);止善(阻止别人做好事);止节(阻塞;节制,抑制);止塞(阻止,堵塞);止暴(制止暴戾行为)

(7) 驻守 。如:止壁(顿兵扎营);止舍(驻扎宿营);止守(留守);止次(驻扎)

(8) 居住

邦畿千里,维民所止。——《诗·商颂·玄鸟》

止文殊院。——《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

(9) 又如:止息(住宿;休息);止居(安居;定居);止托(寄居)

(10) 停留,逗留

南阳西郊有一亭,人不可止,止则有祸。——《搜神记》

止子路宿。(止,使……留下。)——《论语·微子》

(11) 又如:止顿(止留。停留);止泊(停息);止于至善(处于最完美的境界)

副词

(1) 仅;只

技止此耳。——唐· 柳宗元《三戒》

止印二三本。——宋· 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只十有一日。——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止增笑耳。——《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又

止露尻尾。

(3) 又

止有剩骨

(4) 又如:止衣(只穿);止可(只能;只可);止剩下一篇文章还没有抄完;止有此数了

在句末可表肯定陈述语气,相当于“呢”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景行:大道。)——《诗·小雅》

英文翻译

stop, halt, desist; detain

方言集汇

◎ 粤语:zi2
◎ 客家话:[东莞腔] zi3 [海陆丰腔] zhi3 [客英字典] zhi3 [沙头角腔] zi3 [客语拼音字汇] zi3 [宝安腔] zi3 [梅县腔] tje3 [陆丰腔] zhi3 [台湾四县腔] zih3
◎ 潮州话:zi2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六止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諸市上聲開口三等cjix/tjiiotɕĭə
jìng [jing]
部首: 334
笔画: 14
五笔: FUJQ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多用男性
仓颉: GYTU
四角: 40112

详细解释

名词

(1) (形声。从土,竟声。本义:边境,国境)

(2) 同本义

境,疆也。——《说文新附》

至齐境。——《吕氏春秋·赞能》

(3) 字本作“竟”

亡不越竟。——《左传·宣公二年》

边竟有人焉。——《庄子·天道》

其竟关之政尽察。——《荀子·富国》

与燕王会境上。——《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廉颇送至境。

屯于境上。——《史记·魏公子列传》

起视四境。——宋· 苏洵《权书·六国论》

(4) 又如:出境(离开国境);入境(进入国境);境宇(国境,疆土);境人(境内之人;本地人);境头(结果;亦作“景头”。神佛点化人制造的幻境);境土(疆域;领地);境会(在边界上聚会)

(5) 境况 。如:境物(四周的环境与景物);家境(家庭的经济状况);境象(景象;情境)

(6) 居所,地方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晋· 陶潜《饮酒诗》

士大夫出其境。——《明史》

(7) 地步,境界 。如:处境(所处的境地);困境(困难的处境);佳境(美好的境界)

(8) 佛教指成为心意对象之世界 。如:尘境;色境;法境等;境头(所谓前身的情景。多指神佛点化的梦兆)

(9) 景象,景物

槛外诸境。——赫胥黎著、 严复译《天演论》

英文翻译

boundary, frontier; area, region

方言集汇

◎ 粤语:ging2
◎ 客家话:[梅县腔] gin5 [台湾四县腔] gin3 gin5 [客语拼音字汇] gin3 gin4 [东莞腔] gin3 [客英字典] gin3 [海陆丰腔] gin3 gin5 [沙头角腔] gin3 [宝安腔] gin3 [陆丰腔] gin5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八梗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攝韻部国际音标罗马字
居影庚三開上聲開口三等kĭɐŋkiengx/kya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