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赞

yǎng zàn [ yang zan]
繁体 仰贊
注音 一ㄤˇ ㄗㄢˋ

词语释义

指辅助在上者谋划。

词语解释

  1. 指辅助在上者谋划。

    南朝 齐 王俭 《褚渊碑文》:“公实仰赞宏规,参闻神筭。” 孙中山 《上李鸿章书》:“所谓乘可为之时,以竭愚夫千虑,用以仰赞高深,非欲徒撰空言以瀆清听。”

引证解释

⒈ 指辅助在上者谋划。

南朝齐王俭《褚渊碑文》:“公实仰赞宏规,参闻神筭。”
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所谓乘可为之时,以竭愚夫千虑,用以仰赞高深,非欲徒撰空言以瀆清听。”

汉字详情

yǎng [yang]
部首: 221
笔画: 6
五笔: WQBH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仓颉: OHVL
四角: 27220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卬,卬亦声。卬,小篆字形。一个人站着,一个人跪着,跪者抬头看站者,为抬头仰望的“仰”的本字。后借为“我”,遂加“人”作“仰”。“卬”“仰”古今字。本义:抬头,脸向上)

(2) 同本义。跟“俯”相对

仰,举也。——《说文》。按,仰即卬之或体。汉书皆作卬,不作仰。

驷马仰秼。——《淮南子·说山》

仰足以事父母。——《孟子·梁惠王上》

仰头相向鸣。——《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仰药而伏刃。——《汉书·息夫躬传》。注:“仰首而饮药。”

无敢仰视。——汉· 刘向《列女传》

遂于树下仰取叶。——三国魏· 邯郸淳《笑林》

仰视天。——清· 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

椎髻仰面。——清· 魏学洢《核舟记》

(3) 又如:仰企俯思(抬头盼望,低头思念。有仰慕之意);仰脸(抬头,脸向上方);仰瞻(仰望;追慕)

(4) 敬慕。钦佩或高度敬重

众士慕仰。——《资治通鉴》

(5) 又如:仰从(服从;遵命);仰服(敬服,钦佩)

(6) 切望 旧时公文中上级命令下级的惯用辞,意为切望

又仰山前山后里正之家也要捕虎文状。——《水浒传》

仰各路大帅各尽忠力,以图国家大计。——《续资治通鉴》

(7) 依赖;依靠

前无可仰之积。——《后汉书·邓禹传》。注:“犹恃也。”

随身所需,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产。——《三国演义》

凡五谷者,民之所仰也。——《墨子·七患》

(8) 又如:仰人度日(依靠别人供给衣食来维持生活);仰成(依赖别人取得成功);仰哺(依靠他人哺养、供养)

(9) 物体面朝上

春若遇旱,秋耕之地得仰垄待雨。——《齐民要术》

(10) 亦指把覆合着的物体翻过来,使底部朝上。如:仰一口大铜钟;仰瓦(凹面向上的瓦)

英文翻译

raise the head to look; look up to, rely on, admire

方言集汇

◎ 粤语:joeng5 ngong5
◎ 客家话:[梅县腔] niong1 ngok8 [陆丰腔] gniong3 [客英字典] ngiong1 ngiong3 [客语拼音字汇] ngiong3 ngong1 ngong3 [台湾四县腔] ngiong3 ngiong1 [宝安腔] ngiong3 [海陆丰腔] ngiong3 ngiong1

宋本广韵

廣韻目次:上三十六養
小韻反切聲母韻母聲調平水韻等呼韻部韻攝罗马字国际音标
魚兩陽開上聲開口三等ngiangx/ngiankŋĭaŋ
zàn [zan]
部首: 401
笔画: 16
五笔: TFQM
五行:
吉凶:
姓名学: 常用字,多用男性
仓颉: HUBO
四角: 24802

详细解释

动词

(1) (会意本义:进财货以求谒见)

(2) 同本义

赞,见也。——《说文》。按,玉帛雉羔雁之属皆贝类。贝者,佐见之具。

进见以见为礼也。——《说文》锴注

(3) 又如:赞谒(进见);赞献(进献祭品);赞见(进见)

(4) 导引

太史赞王,王敬从之。——《国语》

(5) 又如:赞引(引导);赞见(引见);赞谕(引导教谕)

(6) 辅佐,佐助

赞,佐也。——《小尔雅·广诂》

益赞于禹曰。——《书·大禹谟》

主人之赞者西面北上。——《仪礼·乡饮酒礼》

卿大夫赞君。——《礼记·明堂位》

子若能以忠信赞君。——《国语·晋语》

赞帷幄之谋。——南朝梁· 丘迟《与陈伯之书》

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资治通鉴》

赞军校尉。(武官名,相当于参谋。)

(7) 又如:赞善(官名。唐始置,为太子属官,掌司从、辅佐);赞元理化(辅佐皇帝推行德化);赞翼(辅助);赞赞(努力帮助)

(8) 称颂;赞美

自赞于平原君。——《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心计交赞之。——明· 宗臣《报刘一丈书》

(9) 又如:赞拜(臣子朝拜皇帝时,赞礼的人在旁唱礼);盛赞(极力称赞);赞尚(看重别人的长处并加以称扬)

(10) 告诉;介绍

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史记·魏公子列传》

(11) 明白

总百氏,赞篇章。——《汉书》

(12) 又如:赞阅(明察历练)

(13) 参与

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史记》

(14) 又如:赞议(参议);赞决(参与决策)

(15) 选拔

命太尉赞桀俊,遂贤良,举长大。——《礼记·月令》

名词

(1) 一种抒情文体,常以情调的特别激扬、风格的精炼为标志 。如:天安门赞

(2) 对某人或某事(如对死者的品质和贡献)的赞颂 。如:像赞;赞评(史家的赞词与评论)

(3) 司仪

伊陟赞于巫咸。——《书·咸有一德》

将闾曰:“阙廷之礼,吾未尝敢不从宾赞也。”——《史记·秦始皇本纪》

(4) 又如:赞仪(司礼之人);赞撤(古代祭祀完毕,大祝帮助小祝撤去祭器)

(5) 姓

动词

(1) 称赞;颂扬

进不党以赞己,退不黩于庸人。——《后汉书》

下诏褒赞。——《三国志·许褚传》

(2) 又如:赞述(欣赏他人的美善而加以称扬)

(3) 辅佐,帮助

幽赞天地。——汉《白石神君碑》

幽赞神明。——汉《孔庙置守庙百石卒史碑》

赞拜王庭。——汉《山阳太守祝睦后碑》

名词

(1) 以颂扬人物为主的一种文体 。如:像赞;小赞

(2) 佛经中佛教徒歌颂教主释迦牟尼及其他佛陀的文辞

是夜黄昏,僧徒礼赞,螺呗间作,渤海命军侯悉擒械之来。—— 宋· 孙光宪《北梦琐言》

英文翻译

help, support, assist, aid

方言集汇

◎ 粤语:zaan3

宋本广韵